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和穿越夫君和离后 > 第20章 谁与问东流

第20章 谁与问东流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黄柏、苍术各三钱,薏苡仁一两,川牛膝五钱,并水大火煮沸再转温火,每日早晚各一次。”

柳瓷将写好的药方交到身边女子手中,道:“令堂乃是湿热痹症,需按时服药温养,再辅以针灸,便能好受许多。”

“……多谢女大夫。”

那女子脸色有几分犹疑,欲言又止,犹豫着却听那女大夫弯身对她母亲道——

“阿婆,每月初六、十六、二十六,我都会在子盛街义诊,您腿脚不好,届时让令媛来寻我到家中为您针灸。”

义诊,就是不收取看诊费用。女子怔愣间柳瓷已收好了医箱,眼看着就要离去,她连忙追上去,道:“女大夫,这……”

“我姓柳,”柳瓷道,“不必介怀,一点小事罢了。”

柳瓷说得这般坦荡,倒叫女子说不出旁的话来,只好说起别的,“从前倒没见过您。”

她也是听隔壁王婶说起附近搬来了一个女大夫,为人和善、乐善好施才斗胆去试了试——屋中的老母其实是她婆婆,她的丈夫常年参军在外,家中只有她和半大的孩子,以及久病缠身的老母。

她不是没想过到城里请一个郎中为老母诊治,可老母的病症非一日可解,家里又孤儿寡母……总容易惹出闲话。

将柳瓷请来她本没抱什么希望,毕竟柳瓷是女子,技艺恐怕不比那些郎中精湛,只能说是聊以慰藉罢了。

倒不曾想见她行医做事的风范,不仅不比男人差,甚至医者仁心,更有几分人情味。

“我家父乃是医师,我自幼与他学医,才得了这一手手艺,”柳瓷见她心有疑虑,笑道,“过去我们久住九粟城,如今旱灾扰人,家父离家已久到长安寻亲不曾归来,我这才到长安来寻他……总要讨口饭吃。”

女子疑窦微消,面上也起了几分笑意,“不若女大夫说说家父的相貌特征,或许我……”

“家父已逝,”柳瓷低声道,“我惟愿传承家父之遗愿,行医积善,方不叫我柳家埋没。”

女人又一次怔住,回过神时柳瓷早离开了小院。她抿了抿干燥的唇,满怀心事地回到房中。

……

“竹山?”

柳瓷眉头动了动,她在此处住了几日都不见祝清衡再出现在附近。

长安没有秘事,她自然听说了丞相发妻突逝的消息,想必对祝清衡家中那位打击不小,祝清衡也不可能再这种时候还想着借她试探,她也乐得安宁。

竹山不敢在她那小宅门口等,只揣着手候在中街,恰巧就碰上出医归来的柳瓷,连忙道:“柳姑娘,进去说话罢。”

柳瓷不动声色打开门,让竹山到院里。眼下正是用午膳的时间,坊间没有多少人,不至于被人瞧见。

“柳姑娘,在下是受大人所托,来向您打听一件事。”

柳瓷问:“什么?”

她之前在青楼两月,多多少少被各式各样的信息浸染,祝清衡有事会想到找她打听她并不意外。

“您可听说过,仇山大师的义卖会?”竹山觑着她的表情试探着说,“好像是在天城河,这个月十五日,您有印象吗?”

当然有。

柳瓷脸色未变,将医箱顺手放在院中的石案上,“怎么?”

“您知不知道这个义卖会都邀请什么人,”竹山问,“还有,怎么样才能拿到参加的请帖?”

柳瓷眉目半垂,道:“此事我在春怡楼时确有听闻,不过谈及此事的人很少,多半是些名不见经传的客人……再者,那些人也并非是都有请帖的。”

仇山筹办的这场义卖会,亦是为了九粟城旱灾之事,以义卖的方式筹得义款。

而仇山之名虽未在长安广为流传,但只要提起机关师,人人的第一反应便是仇山,第二才会追忆起锋芒已落的山氏。

因此,这场义卖会并非对外,所以参会的客人,必须持请函方能入内。

至于仇山选择客人的理由,旁人都很难评说,更别提对此毫无了解的柳瓷。

竹山升起的希望破灭,看起来有些气馁,“多谢柳姑娘了。”

“祝大人为何要问起此事,”柳瓷眼眸轻转,似是好奇,“是祝大人想去么?”

竹山无奈摇头,“在下也不知,只知道好像是少夫人对此感兴趣。”

少夫人,不就是温窈么?

徐婵当时将请函给她让她接近温窈,后又告诉她祝家会有人去,难道不是温窈么?

……

十一月十五,天城河。

天城河位于长安东处,其最为出名的并非河流本身,而是河上之“水榭”。

与其叫它水榭,称作河塔更为合适。

一座建在水上的七层塔,接水天一色,堪称鬼斧神工——故而人们常说天城河,指的也不是河,而是塔。

未时末,距离义卖会开始还有不到一刻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