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如今安危未卜,这三十万大军是让诸位将军修筑边塞所用,自不能随意调动。”
李世民很善解人意。
“一万人,足矣。”
当然,不善解也不行。这三十万大军本就是始皇让蒙恬用来抵御匈奴修筑长城之用,除了秦处于危急存亡之际,根本动不了。
王离等几个副将脸上的泪还没干,王离磕磕绊绊道:“公子,您将面对的可是二十万军…… ”
蒙恬声音沙哑:“一万人确实太少,公子,上郡这边就依诏令让王裨将先管着,恬和您一起回咸阳。”
陡然被蒙恬点到名字,其他人‘唰’的一下子看向王离。
王离头摇得比拨浪鼓都快,忙道:“不不不!蒙将军,上郡不能离开您。属下只是裨将怎能率三十万长城军!”
王离诚挚地对李世民道:“公子,您不若带我也行啊,把蒙将军留在这里,我只是个裨将军,不会影响大局的,跟您去了还能保护您,二十万大军,二十万…… ”
“要不带我吧,副将有四个,多我一个少我一个都可以。”其他将军也说道。
“哎,那照这个说法我也可以啊,公子,带我吧!我皮糙肉厚抗揍!”
“瞧你这弱鸡样,还是得我…… ”
上郡统帅共上将军蒙恬、裨将军王离和四位副将。
无一例外,在场的六人都真心想和李世民去咸阳。
只不过和前面踊跃想去咸阳等始皇不同,这次的积极却是做好赴死的打算。
这是一个必死之局。
若情况真如赵成所言那般,反贼赵高和李斯可是手握二十万军马,这长公子和带去的寥寥万人还不够对方塞牙缝。
把他们这些老将带过去周旋试试看能不能有所转圜。
李世民看这些人真挚的眼神就知道他们都是在说真话,但……
李世民没有过多解释,他只是道:“此去咸阳,孤已有打算。”
其他将士目露疑惑,还想挣扎。
但李世民没让他们再挣扎。
生死难料?
不。
他李世民走过的路都是生路,绝无死路。
时间不等人,李世民直接了当问道:“蒙将军,不用三万兵,一万人马不知能否调动?”
蒙恬向边上五个副将看了看,眼神交流中确定了什么。
陛下的生死现在没有一个准确定数,调动全部兵马是不可能,但一两万……
片刻,蒙恬对李世民坚定道:“别说一万,三万都行!”
但最多也只能三万,这是他们六人齐心协力能调动的极限。
知道蒙恬的极限,李世民思考:“三万数。”
蒙恬点头:“对,三万。”
他们这几个老将凑一凑,调动三万人还是没大问题的。
虽然对二十万军无异于杯水车薪,但三万人至少能拖延一二。
出了事情他这个老将军可以背,人再多就要牵连其他人了。
蒙恬心中酸涩,反正……他也是将死之人,锅还是他背吧。
李世民看蒙恬一副人之将死背锅之的表情就想笑,不过这是人正常的想法。
李世民笑道:“几位将军还是继续留守上郡,为我精选些兵马就行,人数无需超过一万数。”
蒙恬按耐住心中想要劝慰的冲动,点头应和:“好。”
那就一万,他偷偷自己再补一点人总没问题吧!
其他副将也知道李世民这是真心不想带他们了,不想牵连他们。
李世民话还没说完,他接着道:“不过…… ”
看长公子的话还没说完,给了其他副将一点希望,长公子不会改主意想带他们几个中的其中一个了吧?
“不过对于这些人,孤有一点要求。”李世民完整说道。
“?”
蒙恬和其他副将一起洗耳恭听。
“身体康健者为上,孤寡之人最好,品行端正者最佳。”
蒙恬似乎猜到了李世民的想法。
李世民笑:“此去咸阳生死未卜,还是不要连累过多的人。”
事不出所料,蒙恬自然没有不应的道理,他道:“公子仁善,恬与其余将军自然竭尽全力为公子找来这些人。”
身体康健者的孤寡之人,自然敢做这种把脑袋别在裤腰带这种事。
成则加官晋爵,败……
也就一条命。
李世民拜谢:“麻烦六位将军了。”
三十万将士想要挑选符合他要求的人可不容易了。
王离还是忍不住担忧:“公子你确定就这些人吗?符合要求的人可不多,真就一万人而已。”
身体康健、品行端正,还要人家孤寡?要同时符合这些条件真心不多啊!
王离小声道:“要不要我们再放宽条件偷偷给你加点?”
其他副将奇异地看了王离一眼,但不得不说,王离说的也是他们想说的。
李世民轻笑:“谢王副将,如若有一万人,那一万人也足矣。”
更甚至他最终带出去的人应该不会到一万人。
这几日筛选完能剩三千人就不错了。
一万对二十万够吗?看这人数对比自然是不够的。
但打战或许可以用人数碾压,政变可不需要太多人。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手下的忠心就是一场豪赌,不到最后一刻,你永远不知道他的真面目「1」。
如北周宇文邕隐忍十载自己上手杀死宇文护,如他只带亲信进行的玄武门政变。
参与政变的人当精简、精简再精简。
——精锐千余骑,皁衣玄甲,分左右队,使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等分将之。
每战,世民亲被玄甲帅之为前锋,乘机进击,所向无不摧破,敌人畏之。「2」
李世民压下想念那些曾分队做玄甲军将士的将军们。
玄甲军没有跟着他来大秦没关系,他李世民在,玄甲军就在!
一切东西都有了着落,李世民心中有了些许安定。
就在他放松心神,准备再多套些秦朝情况的时候……
【叮!】
清脆的声音从脑海中响出。
【系统开启——】
李世民:“???”
看其他人一点反应都没有,在聊着他们亲爱的始皇陛下,李世民就知道这玩意儿只有他一个人能够听到。
李世民:“……”
头痛。
声转瞬即逝,毫无痕迹。
但也不能说什么没留,留李世民觉得脑袋有些隐隐发胀,像是有什么东西要生出来。
留李世民越发想念曾经的世界和臣子们。
李世民:呜,果然撞鬼了。再想念一次他曾经的‘门神’。
悲伤的李世民继续同蒙恬他们互通有无,说着那些不知和史书上记载的是不是一样的消息。
留守咸阳的冯去疾性情如何?统领东巡军的将军是何方神圣?
不过聊到这些倒是给了李世民一个醒了,赵高击杀的可不仅仅是蒙恬和他,同时要杀的还有去帮陛下祈福的蒙毅。
李世民对蒙恬道:“蒙将军,赵高为了斩草除根定不会仅对你我下手,蒙上卿现在去为陛下祈福,您可派人去提醒他近期小心行事。”
李世民的话倒是提醒蒙恬了,他脸上布满沉郁之色,点头:“好。”
今年,真是多灾多难的一年。
只希望一切猜测都是假的,他想自己死都不想陛下有事。
聊天内容琐碎,不一而足。
李世民整合各方面的信息,对大秦有了更深的认知,越发有信心。
接下来就剩下他的行动了。
看蒙恬他们还是很焦虑,李世民索性同他们商讨了下自己的计谋。
李世民道:“时间虽赶,赵高十天后得到消息,再过十天就会抵达上郡,但只要十几天时间,孤就能训练出一支骑兵。从上郡至咸阳数百里,快马不休一天半就可到达,将…… ”
“咳咳咳…… ”
这是在喝水的蒙将军众人被水呛到的声音。
李世民停下讲解,看着几个将军震惊的神色,疑惑问道:“几位将军又怎么了?”
他发现了,蒙恬将军他们真的很容易在和他沟通的过程中呛到。
蒙恬和王离他们被呛得那个叫肺都要咳出来了。
“咳咳咳!”
“不是…… 咳”
蒙恬在咳嗽的空隙急忙道:
“公子,您前面竟说要用十几天的时间训练出一支骑兵?”蒙恬和王离等人扭曲脸,只觉得这个点过分离谱。
李世民:“?”
身体康健的士兵本就能作战,顶多再培训下骑射技能而已,怎就不能了?
当然,最主要的是他李世民行军打仗也不是完全靠士兵,更别说是政变了。
《孙子兵法·谋攻篇》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3」」
上兵,当伐谋。
蒙恬见长公子真不知道,讲解道:“精通乘骑作战的是游牧民族,现如今大秦的骑兵还不如战车厉害,纵马飞驰根本不能稳住身躯,会从战马上跌落,更别说使用刀剑或者弓箭了。”
稳都稳不住,拿什么作战?一个活动的靶子罢了。
方才不以为然的李世民脸色有瞬间的凝滞。
事情好像和他理解的不一样。
王离接下去道:“还有您后面说的,谁和您说从上郡至咸阳数百里只要一天时间的?”
六百里一天这说的是人话?
跟在蒙恬身后的将士们哀叹:“这人骑在马背上跑两百里就得掉下马了!”
“六百里?直接废掉啊!”李世民好像悟了:“大秦现如今士兵骑行两百里就能掉下马?”
六百里一天加急不算什么,他当皇帝那时候八百里加急也是一天。
所以,确实有什么事情被他忽略了……
看长公子对大秦的情况确实不太了解,蒙恬耐心解答道:“公子,六百里是不可能一天完成的。”
李世民耐心听讲。
说着蒙恬就引着李世民去看军营里常有的战马和将士图,道:“战马马蹄虽有一层蹄甲,但六百里跑下来定然会磨损裂开,马就废了。”
专心讲解的蒙恬没看到李世民此刻的表情,他看到战马和将士图时呼吸都停了几秒。
蒙恬专心道:“但最重要的不是战马,而是骑在马背上的人。”
蒙恬指着穿着黑甲的士兵道:“将士们仅靠身体平衡和双腿夹击马背骑马,过了两百里身体就会非常疲倦,不得不歇息下来。”
末尾蒙恬感叹:“若非有此弊病,骑兵出战定然所向披靡。”
画像总是非常直观的,李世民直观地发现……
大秦是那个距离大唐千年前的大秦。
就是让人没想到汉武帝时期骑兵驰沙漠,驱戎狄,冠绝天下,距离它没多久的秦末竟然没马鞍、马镫,看样连马蹄铁都没有!
李世民想起来了,秦朝最出名的当属战车。
对就是那个大汉后期被当成傻大个围殴的战车。
李世民突然有种站在巨人肩膀上为巨人提供巨物之感。
他转头看向蒙恬,感叹道:“蒙将军,孤有法子解决一天半六百里加急至咸阳这件事。”
其他人迷茫:“啊?”
“不是,一天半加急六百里也太可怕了吧?”
这马得死多少匹啊,将士的腿都能磨破!
李世民坚定道:“孤也能十几天培养出一批在战马上稳定身姿,还能行兵打战的将士。”
蒙恬将军他们茫然,震惊,不敢相信耳朵。
李世民笑而不语,道:“就是需要将军引荐上郡值得信任的制器最精者,有大用。”
除了调动三十万大军去咸阳,长公子的要求蒙恬自然无有不应。
蒙恬迟疑,后郑重点头:“上郡有秦墨中顶好的墨者,臣这就为公子请来。”
虽然这并不妨碍他们觉得李世民所言好惊恐又期待!
娘耶,竟然真有解决之法!
等待人的间隙自然不会枯坐。
既然长公子敢应承六百里加急这件事,那他们就当这事是必然可以解决了。
也就是……
“所以排除路上的一个半天,只有十几天的时间思考如何…… 嗯,那个?”王离再次头疼。
那个政变?
李世民微笑:“对。”
这下子在场的所有副将双眼紧闭。不敢睁开眼,希望是他们的幻觉。
等人的间隙,李世民来到桌案前拿起笔写起东西来,而几位将军则在焦急地走来走去,试图上来那个出一个对策。
“将军大晚上叫我过来,可是要和殷某把酒言欢啊?哈哈哈!”
画还没完,李世民方才让蒙恬请的人就来了。
李世民收起笔,门口一个穿着灰色短打的壮硕大汉走了进来。
大汉一踏进门槛就感受到房间里的氛围不对,挑眉道:“将军这是?”这可不是请人喝酒的氛围。
这地儿弥漫着满满血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