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终会结束。”
“百姓难得幸福。”
良久,白锦起身走到了他的身边,将那枚玉佩系在了他的腰间,动作轻柔,声音亦然,“赵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道理,大家总是不明白。”
玉佩在他的腰间,与深色衣裳互相映衬,她突然想到了什么,笑道,“就像容貌,在乱世里既是坏事,也是好事。”
说着,她干净利落地给了对方一个过肩摔,双手钳制住赵云,膝盖抵着他的胸口,满是玩味。
“你输给张燕,我一开始就不相信。”
赵云震惊,想要挣脱却发现自己浑身发麻,那具娇小的身体如有千斤。
他目光凌厉,白锦眉眼间的慈悲消散得干干净净,只剩下了望不到底的冷漠。
手是软的,软刀子,也是刀子。
“神女好身手。”赵云意味不明地夸奖。
“好说。”白锦并没有放开他的意思,声音依旧缱绻婉转,“子龙,我算过,你本不该在我手下,也不会加入我黄巾军,可既然来了,就不要想着离开。”
“不过强买强卖不是我的风格,我打算给你再考虑的机会。”
那股劲慢慢松下,赵云闷哼,从地上起来,看她仿佛没事人一样整理衣服,又恢复神女的圣洁无害。
“若我反悔,神女是要杀了我?”他一边说着,一边看着自己手腕上的痕迹。
视线落在那双白皙修长的双手上,谁能相信,就是那样一双手,在他的手腕上留下痕迹,力道之大之重,男子也望其项背。
进来时张燕那似笑非笑的模样在眼前,赵云瞬间明白了。
真有意思,黄巾军最厉害的不是各位将领,而是一个看上去手无缚鸡之力的神女。
“我自然是舍不得杀子龙。”白锦叹息说道,“可若子龙不愿意加入黄巾军,那就意味着会是我黄巾军的敌人,仔细思衬如今势力,怕是会投向旧识刘备,可我……”
她抬眼,“最是讨厌刘备。”
都说君子论迹不论心,刘备肯带着百姓一起逃亡,人人称善,博了仁义之名,得了人口资源,冒着风险,谁都不能否认。
刘备此人,一说伪善,二说义气,端看你怎么看。
白锦也并不讨厌刘备,只是不喜欢罢了,过往在学校读书时,同学谈论三国里的喜恶,她总是这么说。
原因没有那么复杂,原本就是单纯的无感,别人若喜欢那就喜欢,但后来别人总是逼她喜欢刘备,列举他的种种圣德,才让白锦不喜欢。
乱世之中,少论善恶,多论强弱。
角度不同,立场不同,难以言说。
张角与刘备是相像的,但刘备比张角幸运,手下猛将谋士无数,就赵云张飞而言,张氏兄弟对上完全没有抵抗之力。
刘备有仁,这样的仁是推手,遇到了他便行,张角的仁则是自己去追、去做、去守。
一个高扬匡扶汉室,一个高扬为民请命。
人心总是偏的,白锦就是偏爱张角,他的所有心落在百姓身上,刘备是一个心落在百姓身上,其他和各方势力没有不同。
张角不是个政治家,踏上政途是命运使然,他想救人,就得推了这统治。
白锦问过张角,如果重来一回,知晓黄巾军的结局,他还会选择这么做吗?
“会。只是,我会将所有安排得更好,少死些人。”
他担忧黄巾军,担忧张氏兄弟,担忧百姓,他能做的太少,一个人的精力终究有限,而他也并没有非常出众绝伦的能力。
赵云听她毫不掩盖的厌恶,也是一愣。
他在公孙瓒手下时结识了刘备,离别时赵云曾说:“终不背德也。”
不会背离仁德之主,是赵云对自己的承诺,也是对刘备的承诺,他对刘备是认可的,神女何时与刘备有了矛盾。
“子龙,你心怀苍生和百姓疾苦,流民亦是百姓,我相信你都看在眼里。刘备虽有些仁德,可惜不堪大用,追随他的能人不少,可连连败退,四处断尾求生,百姓求安稳,他做不到。”
白锦贬低刘备没有丝毫手软,“你既然认识他,不妨回想,他的家人,跟随他的百姓,结局如何,生活如何,你再看看邺城的百姓。”
赵云想要反驳,开了口却没有说出话。
两人四目相对,谁也没有退让。
她觉得可笑,刘备那人去投奔公孙瓒,赵云是公孙瓒手下大将,竟然在此期间觉得刘备仁德不已,可堪为主。
她想到一个不恰当的比喻,你将无家可归的朋友领进家门,你的伴侣却在相处中觉得对方善良美好,因为原因和你分手,临别时没见你,反而去见了朋友,许下日后相遇两人在一起的承诺。
对于刘备,白锦总是嗤之以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