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说得太熨帖了,太贴心了,张跃进一张老脸顿时舒坦得红光满面。
看人家闺女多好,多贴心!
这才是贴心小棉袄,自家那两个孽畜只会嫌亲爹吃得多。
这辈子头一次,张跃进羡慕起了生女儿的家庭。
脑子一热,他就说:“你这儿是怎么订饭的?给我也订一份!”
交了饭盒又交了一毛钱,直到拿着取餐的小纸条,踩着自行车回去时,张跃进的脚下还有些飘
真好啊,哎,家里有闺女可真好……
回了家,一推开院门,自行车还没停好,小儿子就来翻他的包。
“爸,你单位发的面包呢?你没自己吃了吧?我还饿着呢。”
张跃进:“……滚滚滚!”
臭小子怎么就不知道问问他老子饿不饿?!
*****
实行订餐制的效果比贺明珠预计得要更好。
短短几天试行下来,订餐的人数就破了百,而且还在不断增长。
虽然每天要备餐的份量也相应翻倍增加,但工作量反而比摆摊的时候要更少一些。
摆摊时她要打饭要收钱,还要在寒风中站一个多小时,每次都被从头到脚冻透了,哆哆嗦嗦骑车回家,坐在炉子旁烤半天火才能缓过来。
改成订餐制后,贺明珠可以在家里完成备餐分装的工作,按约好的时间把装好菜的饭盒运到一矿门口,最多不到半小时就能发完。
而且实行订餐制,她能更有效地控制备餐份量,不用担心准备太多卖不出去,也不用担心准备太少不够卖。
食客们对无须挤着打饭、只需提前预订的模式接受良好,大冬天的,没人喜欢在室外待太久,谁不想体会饭来张口的快乐?
矿工们口口相传,熟客带熟客,没几天时间来订餐的人就越来越多。
从只需要备三十斤的菜,到五十斤,再到八十斤,按这个速度发展下去,很快就要突破一百斤。
贺明珠忙不过来,就找了刘燕,以每天五毛钱的工钱,雇她帮忙。
两个人每天就吭哧吭哧地洗土豆、削皮、切块、煮熟、捣碎……
贺明珠觉得自己都快被土豆腌入味了。
贺大哥看不过去,尽管他所在的分矿最近也在加班加点地赶生产,但还是抽空用木桶和刷子做了一个简易的半自动洗土豆桶。
把脏兮兮的土豆倒进桶里,注入水,拉动绳子,桶内的刷子就会开始转动,冲刷掉附着在土豆表面的泥土。
有了这个洗土豆桶,贺明珠的工作量减少了一半还多。
她美滋滋地想,有大哥真好。
贺明珠还把这段时间收到的一大把零钞一股脑堆到贺小弟面前,让他去数。
贺小弟就任劳任怨地把几分几毛的钞票和钢镚分成几堆,数完了告诉贺明珠:“姐,一共是二十三块六毛。”
她挺高兴的,这才几天,就比她之前摆摊挣得要多得多。
按这个速度发展下去,用不了多久,她就能攒下创业的第一桶金。
上午的时候,贺明珠正备餐呢,忽然有人不敲门就进来了。
“做什么好吃的呢?给我也吃点。”
贺明珠看过去,是个有点眼熟的老太太,后面还跟了个更眼熟的年轻女人,追着喊:“妈!你怎么不敲门就进来?!”
和贺明珠的视线对上,年轻女人有些窘迫地说:“明珠,你哥还没下班吗?”
贺明珠随手盖上锅盖,说:“我哥上早班呢,估计下午三点以后才能到家。”
老太太一点也不见外地凑过来,伸手就要掀锅盖。
“炖什么呢,给我也尝尝。”
贺明珠眼疾手快,一手按住锅盖,说:“就是些炖骨头,还没熟。”
老太太不甘心,还想拨开贺明珠的手。
“你肯定是炖肉呢,怎么这么小气,把手拿开,我老太太能吃你多少?!”
贺明珠不放手:“婶子,都说了没熟,你急什么啊?”
年轻女人追上来,急得直喊:“妈!哪有你这样到别人家里翻人家锅的啊!”
“你要这样我就回去了!”
老太太这才心不甘情不愿放开手,嘴里嚷嚷着:“他贺明国要娶我闺女,我吃他们家几口肉怎么了?!拿个碗,给你爸和你大哥装上,让他们也吃点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