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正当刘盈准备撤退时,有个大臣忽然出位奏道:“臣有事请奏。”
刘盈还不认识他,然而当他起身说话,众臣都诧异地低低议论,很明显他的身份不一般。
他正是栗妃的兄长。
刘盈心想,这个栗大人早不说晚不说,非得快退朝的时候说。
窦太后说道:“栗大人何事启奏?”
没想到,这个栗大人说道:“臣有事启奏皇上,却不是启奏太后。”
刘盈心想,这人真多事,不过,既然点名启奏他,他也只得象征性地问:“何事?”
栗大人奏道:“臣恳请皇上立皇后。”
他可真够特别的,别人都是议论政事,他议论家事。
不过,刘盈无所谓,啥事他也不想管。
正想开口对他说:“这事别问朕,朕不管。”这时,有一个大臣率先开口道:“栗大人好大胆,擅敢议论皇上家事。”
刘盈不认识这个反对栗大人的大臣,不过,此人估计是馆陶长公主的心腹,因为馆陶长公主给他使了个眼色,他就闭嘴了。
听说长公主跟王美人比较亲近,那么,长公主肯定是支持王美人当皇后的,而栗大人身为栗妃的兄长,肯定支持栗妃当皇后,再加上,栗妃的儿子刘荣现在是太子,那么,栗妃当皇后的可能性比较大。
因而此人开口阻止栗大人,而长公主怕暴露自己的野心,因为叫他闭嘴。
不过,谁当皇后,刘盈根本不在乎,你们相当,就争夺呗。
他听栗大人说道:“今,长子刘荣为太子,当立其母妃为皇后。”
这话说出口,在座的议论纷纷。
刘盈心想,你们议论吧,随便谁当皇后都行,他只想赶紧结束朝会,回寝殿吃饭睡觉。
然而,没想到,栗大人面对非议,竟理直气壮地说:“立栗妃为皇后,是皇上的意思。”
刘盈要被气疯了,心想,你想让你妹妹当皇后,你跟太后说就是,干嘛提他呀,他几时说过让他在朝会上提立皇后之事了?
心里纳闷之时,心想,莫不是栗妃曲解了他前几日说的那番话。他对栗妃说“你想当皇后就努力”,他只是觉得栗妃可怜,鼓励她,而且他说的也是实话啊,你相当皇后,自己想办法呗,求他又没用。
没想到,栗妃竟误会了,以为他打算立她为皇后呢。
这可如何是好?群臣都不说话了,都瞧着他,尤其是长公主,听说跟栗妃不合,一听说,提议立栗妃为皇后,是皇上的主意,长公主表情复杂。
太后更是表情阴沉,问道:“皇上您当真打算立栗妃为皇后?”太后是反对此时立皇后的。如果立栗妃为皇后,便稳住了太子的地位,梁王就再没机会当皇帝了,先不说梁王能不能当皇帝,此时,七国之乱尚未平定,而平定七国,必须仰仗梁王的势力,此时得罪梁王,于朝政也不利。
刘盈当然清楚太后的心思,不过,他只是认为太后偏心梁王,决心立梁王为储,而自己此时若反对,说不定,梁王就地造反了,而长公主因为跟栗妃有仇,也不会出手帮助刘启。
刘盈清楚这些,他也看到大臣们紧张的表情了,可他就是不明白,不就立个皇后,怎这么多事?不过想想也是,在他是刘盈的时候,母后就逼迫他娶姐姐的女儿为皇后。
一想到这件事,刘盈就怒火中烧。
他现在不是刘盈了,不要再听这个老太后的摆布了,其实,这个栗妃也没什么不好的,为自己争取皇后之位,何错之有?就像那戚夫人,凭借自己的胆识争夺皇后之位,为自己的儿子谋取太子之位。
刘盈倒是希望戚夫人赢了,因为他觉得戚夫人漂亮又善良,她的儿子最像高祖,如果戚夫人当皇后,那么也不会出现诸吕之乱的事情了,若是刘如意为太子,大汉王朝的第二位皇帝,也不会是一位傀儡了。
刘盈恨懦弱的自己,懦弱的他,没能管理好大汉的江山,任由吕后胡作非为,懦弱的自己,娶姐姐的女儿女为皇后,刘盈恨自己。
“皇上,您真的要立栗妃为皇后吗?”太后再次问。刘盈说道:“母后有什么意见吗?”
此时是绝对不能立皇后的,如果此事是栗大人自己提出的便也好办,处罚栗大人就是,可是,栗大人方才说,册立栗妃为皇后,乃是皇上的意思。
窦太后想了想,说道:“皇上最近什么都听晁错的,老身想信,皇上忽然提出册立皇后之事,定然是受晁错的蛊惑,来人,把晁错拖出去,关进大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