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完一节物理课,徐荷叶找回一点信心。
她前世备战成人高考时,刚开始选择的是理科,语数外都没什么问题,却被物理、化学折磨地死去活来。跟着培训班学习了两个月,连力的方向都搞不明白,更别说化学那么多反应方程式。
后来果断换了文科,重新背诵学习政地史。
扈城中考必考化学和物理,她还真怕自己学不明白。好在初中物理还挺简单,都是一些最基础的知识点,并不难理解。
徐荷叶看着书,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也能大致听明白。
不过还是有些知识点跟不上,应该都是之前学的。所以她要把初二上册的物理课本找过来,系统地从头学习一遍。
还有语数外,也要把初一初二没学过的课本找过来,仔细过一遍,查漏补缺,做到心里有数。
随着下课铃声响起,同学们也都准备下课去吃午饭。
徐荷叶站起身,本着积极破冰的原则,徐荷叶主动看向同桌孔小月,“小月,要一起去吃午饭吗?”
孔小月摸了摸桌柜里的零食小蛋糕,摇了摇头:“我带午餐了,你自己去吧。”
“那好吧。”徐荷叶也不勉强,从教室出来,就见母亲董桃花正站在楼梯口,朝这边张望着。
“妈。”徐荷叶喊了一声,快跑两步走到董桃花面前,“你没回去吗?”
董桃花摇头,牵住女儿的手,笑道:“走吧,去吃饭。”
母女两到了食堂,食堂有两层,一楼是大锅饭,二楼是小炒和教师食堂,味道好,价格也更高一些。
第一次来,董桃花带着女儿上了二楼,点了一个回锅肉,一个韭黄炒鸡蛋以及四两米饭。
董桃花夹了一筷子回锅肉,吃完眉心微皱,回锅肉是甜的。
她再吃一口韭黄炒蛋,也是甜的。
董桃花吃了两口,还是有点不习惯。扈城人做菜喜欢放糖,赣省什么菜都要加辣,久而久之,炒菜的锅都带着辣气。
刚到赣省时,她什么都吃不下,非常想念扈城菜里淡淡的甜味。可真回到了这座生养她的城市,吃着甜味的扈城菜,董桃花却发现自己此时更习惯赣菜的鲜辣。
她看向女儿,徐荷叶一口米饭一口肉,一口米饭一口韭黄,倒是吃得很香。
董桃花不知道,徐荷叶前世在这座城市生活了十几年,早就习惯了扈城人不管做什么菜都要放糖的口味。
就像她下乡二十来年,也习惯了赣省炒小青菜都要放两根辣椒的做法。
乡土和时间在人身上遗留的痕迹,一览无余。
吃过午饭,徐荷叶回教室午休看书,等下午上课。
“你好好上课,妈妈回去买点东西,傍晚下课了再来接你。”董桃花交代一声,看着女儿走进教室,这才离开学校。
校门口就有小卖部,还代售公交月票。
月票是制定路线的公交,每天可以来回坐两趟,六块钱。
董桃花盘算了一下,她们现在租住的屋子距离学校太远,荷叶上下学还是要坐车。
一天两趟,每周休息一天,一个月上课的天数在二十四到二十六天,公交零售票每趟两毛钱,来回四毛,一个月算下来最少也要九块六毛。
买月票就算周末不坐车,也还是很划算的。
董桃花买了一张五月份的月票,至于四月,今天四月十三,后面只上十四天课,来回两趟,零散买票只要五块六,比月票还少,买月票划不来,她就没有买四月份的票。
董桃花买了票后,就去杂货铺老板娘推荐的铁匠铺买了个可以炒菜烧水的煤炉子,然后又去供煤公司定了蜂窝煤,商量好让他们送货上门后,接着又去附近的菜市场买了点蔬菜和肉类。
至于米面,则是在杂货铺和柳玉梅定的,杂货铺的米都是去年收货的新米,价格也还实惠,她就没有去别的地方买。
把买来的东西放到出租屋,董桃花接着又去了一趟钢厂家属院。
她要请老董还有大哥一家这周末中午来出租屋吃饭。
不管两家关系怎么样,她不能让外人察觉荷叶和舅家关系淡漠。相反,她得让大家知道荷叶虽然独自在外租房住,但她在扈城有亲人,而且就住在这附近。
如此才能为她抵挡一部分恶意。
董桃花只喊了老董、小弟还有大哥一家,至于继母王素梅,及继弟刘强一家,董桃花直接忽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