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临问:“你怎么在这?”
洛唯一:“我在等你。有事想和你说。”
辞临:“怎么没进去找我?”
洛唯一:“他们说你在忙。”
辞临明白了,回头看向助理。但助理一看这两个人交谈时的语气和神情,反应过来了,先说:“我懂了。”
洛唯一:“……”
辞临:“……”
辞临问洛唯一:“找我什么事?”
洛唯一:“去会议室说吧,我的电脑快没电了。”
洛唯一跟辞临到了他刚刚用的会议室里,把测试数据和结果给他看,也把这两天发生的事,包括项目经理和秦经理的态度都告诉他。拿着她的测试记录,辞临很快就懂了这里面的问题在哪里。洛唯一也觉得和辞临说清楚这件事,比和秦经理说清楚里面的逻辑要简单的多。
现在已经晚上七点多,洛唯一问他:“你什么想法?”
辞临:“上不了线。”
他直接给了结论。
辞临拿出手机,划开界面才发现洛唯一给他发过信息也打过电话,他说:“抱歉,才看到,刚刚没注意。”
洛唯一:“没事。”
辞临的电话是打给辞骋的,接通时问他:“人在哪?”
辞骋:“刚到家。”
电话那头还传来辞戚的动静:“你怎么刚进屋就打电话。”
辞骋告诉他:“大哥。”
辞临:“有时间回公司一趟。”
辞骋:“什么事?”
辞临:“项目有问题。过来细说。”
辞骋鞋甚至还没换完,又穿回去:“我现在回去。”
电话那头辞戚又叫他:“刚进门你就要走,去哪?”
辞骋:“公司。”
辞戚:“大哥在吗?那我也去。”
电话挂断,辞临又仔细看了系统当前状态,登录上去跑了几条流程。
晚上比白天堵车,辞骋五十分钟后才到公司,辞戚也跟着一起来的。
辞临把问题对辞骋说清楚,问他:“这些场景你跑过吗?”
辞骋:“没有。”
在这个项目中,秦经理让他主要负责的是对项目整体进度的把控,旁听业务部门的拉通会议,对关键的少数问题去给意见和指导。但对于流程细节,秦经理说他不需要自己上手去参与,那些是底下的人干的活,他要做的是保证他们按时完成。
这其实是项目经理所需要具备的管理思维,秦浦然的话从某一方面来说没错,所以辞骋在在判断后也是这么做的。但辞临告诉辞骋:“管人之前先把底层逻辑摸清楚,这样你做判断时才有依据和敏感度。你知道你的背景,高层的岗位不缺,重要的是开局前的历练。”
他们的家世注定事业开局后的岗位起点就是高处,对他们来说,基础岗位才是稀少的历练。
这是辞骋第一次做项目,所以即便有不同看法,辞临的口吻也是引导,不是斥责。
辞骋听得懂:“我知道了。”
辞戚坐办公椅上听着,一双腿晃来晃去,虽然这项目是什么他不知道,但他能听出来二哥工作出错,被大哥教育了。
……
错误场景被洛唯一发现,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晚上九点多,四个人待在会议室谁都没走,除了辞戚之外,人手一台电脑对问题做追本溯源。
三个人里,辞骋对项目细节最清楚,他去翻此前的文档,这个场景有没有被讨论过,影响到了哪些人哪些部门。辞临同时让他做一份延期上线的计划和影响分析出来。
洛唯一是IT背景出身,对系统最了解,问题追得最深,开始去debug原始的程序代码,分析是哪一块的底层逻辑导致的预测错误。
辞临的项目经验最丰富,他此前在德国带着自己的团队做过数字化转型的项目,亲自搭建过预测体系,所以他有大体的思路,并将此前的经验结合到这个项目中思考,出方案。
辞戚下去买过四杯奶茶,又用手机叫了几份外卖。
公司里大部分的会议室灯都熄灭了,只有这间会议室的灯一直亮着,亮到了后半夜。
公司二十四小时执勤的安保巡逻时路过会议室时,认得出里面的三个男生正是董事长的三个亲儿子。他比往日夜里精神了不少,在想这是什么事,能把他们三个留一整宿。
……
第二天早上,秦经理来公司上班,刚坐下没多久,办公室的门被推开,辞骋从外面进来了。
辞骋手里拿着一份刚打印出来的资料,放到秦浦然桌面上。
辞骋还什么都没说,秦浦然就心里觉得不妙,但表面没动声色,把文件拿起来看,标题是“项目延期计划”。
秦浦然立刻想到昨晚来找他的洛唯一,一副我早就知道了的口吻说:“洛唯一是不是找过你?”
他赶紧又说:“你别听她胡说,她的测试场景根本不会发生。项目不会延期,还是周五正式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