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与死对头喜结连理 > 第4章 我上路了

第4章 我上路了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姜月少不得出了马车,与赵简行礼。赵简表情无波无澜,与姜月轻轻颔首,而后打马向前走去,似乎对这位公主一点都不感兴趣。

待重新回到车厢,姜月脑袋突突地疼,她心里清楚以后少不得要与赵简打交道,只是没料到会这么早,不过好在她现在的身份是姜好,她只得告诫自己须得谨慎再谨慎,千万别露出马脚来。

虽然同赵简一同进京实非姜月所愿,但不可否认的他就是一记强力护身符,一路上车队畅通无阻,别说是山林里游荡的鞑靼散兵,就是一只大点的蚊虫她都没见过。

姜月每到驿站下榻,还得跟着孙桢指派的杨嬷嬷学燕语与宫规礼仪。

打点安置车队的担子都落在孙桢身上,他自然忙得像个不停的陀螺;赵简就更别说了,每到一地,不是被布政使请去接风洗尘,就是某位巡抚与他有事相商,加上姜月有意与之相避,算起来姜月与他只匆匆打过两次照面。

就这样,车队四平八稳地走了七八日,来到了凉州的凉山驿所。

蕊心没出过远门,连着几日的舟车劳顿让她腰酸背痛,巧心在一旁不客气地挖苦她:“谁叫你总赖在府里头不出门,连马都骑不好。”

厢房的大开着,却没有一丝风,蕊心被热得用手扇风,“怎么回事,大燕都这么热的吗?”

这话提醒了姜月,她走到窗前一看,麦田的麦子还未完全成熟,青绿青绿的。经过阳光一天的烘烤,麦叶边缘向内蜷起,麦穗沉甸甸地往下垂,看起来焉巴巴的。

“咱们出去透透气吧,也好体验一下凉州的风土。”姜月戴了帷帽,与孙桢交代一声,带着两名侍女出了门,杨嬷嬷也跟在身后。

走在乡间小路上,随处可见暮归的老农牵着水牛,还有三三两两小童在田埂你追我赶。

天边的晚霞红艳艳的,云卷云舒,夕阳下的人儿也被映红了脸颊。

大夏的风光无异是秀丽的,那是一种磅礴寂寥而壮阔的美;相比之下,大燕的美,辽阔之下,因着这些可爱的人,多了几分甜味,让人不自觉地想让亲近其中。

某处横头沟里,一名中年人戴着斗笠与几位农民讲完话,将连根拔出的野草往上一抛,水草的泥点差点溅到后来的姜月身上。

“你这人,怎么不......”巧心往前一挡,有恼怒之意。

“方才没注意来人,女郎勿怪。”那中年人走出水沟,将裤腿放下,很是抱歉。

姜月凝望着他花白的头发,粲然一笑:“魏大人不必介怀。”

那中年人闻言一愣,旋即暗暗思忖在哪里见过这位姑娘,却发现毫无印象。

姜月看出他心中所惑,答道:“早就听闻凉州知州爱民,春耕秋收事必躬亲,殚精竭虑,方才见几位农户唤您做大人,言语间无不敬重爱戴,我才知晓原是魏大人。”

简短的对话姜月还可应付,但关键时候还是得靠杨嬷嬷用燕语转达。

魏康听闻这两日大夏若岚公主尊驾经过凉州,凉山驿站离这儿又只一二里路,看到眼前的女郎冰姿玉骨,侍女也是衣着不凡,心中有数,轻轻“呀”了一声,“莫不是......?”

姜月轻轻点头,不想惹人注意,叫他免礼。

田间闷热,姜月额角微有汗意,更遑论下田劳作的人,魏康两颊被晒得通红,双唇干裂起皮,姜月吩咐巧心给魏康取了水囊。

“秋收时节,往往凉爽惬意,但一路走来,气候却炎热干燥,不知往年凉州也是否如此?”姜月与魏康在田间踱步,闲聊起来。

魏康闻言望着大片的麦田,夕阳让他的银发添了几分苍凉,“往年这个时候,麦子已经收割了;”他扶起一株倒伏的麦苗,用手指拨了拨那不甚饱满的青麦穗,很是惋惜的样子,“但是今年雨水尤其少,麦子长得不好,熟得也比往年晚了许多。”

姜月看到了他眼里的忧虑。

“可若是还不着手收割,可能情况会更糟糕。”姜月停下脚步。

长时间的酷热天气遇上秋收时节,熟悉农学的人很容易会联想到一个可怕的现象。

魏康自然马上想到了,顿住脚,惊诧于她的聪慧,“公主觉得......会有蝗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