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念头一天又一天地在他心头转悠,让他越来越动心。
为了不被黄雀在后,萧术打算先把刘太后解决了。毕竟万一他干活的时候,被刘太后偷了老家,那就搞笑了。
他让手下收买了伺候刘太后的宫女,让她杀了刘太后。
那个宫女原本是个在屋外侍弄花草的,有一把力气。
在一次刘太后沐浴的时候,其他人被刘太后赶走后,她进去把刘太后死死按在水里。没过一会儿,刘太后就没气了。
一个过气的太后的死在局势渐趋气拔弩张的上京泛不起半点涟漪。
刘太后死亡的消息传到萧术耳边后,他没有直接相信,他怀疑刘太后可能是假死,毕竟刚开始执政的刘太后表现得相当精明。萧术让人挖出刘太后的坟,打开棺材后,亲眼瞧见刘太后的尸身,才认定刘太后是真死了。
就算与萧术共事的人,也认为萧术干的太过了,杀人还挖坟这事做得太绝了。
杀人挖坟这事,在鬼神之说流行的大燕朝简直是在众人的雷点上蹦哒。
萧术虽说祖上很辉煌,但是他的叔伯众多,彼此之间还各自有矛盾。
父亲早死的萧术在其中并不显眼,还经常受到他堂兄弟的欺负。
可萧术并不从此气馁,他知道他想得到的只能靠自己。为了出名,他要比那些人(堂兄弟们)做得更出彩,他才有机会。
他的堂兄弟们骄奢淫逸,萧术就表现得安贫乐道,即使鞋子被磨的只剩一层布,他仍然继续穿着。他的堂兄弟们欺男霸女,萧术就在结亲对象中找个长相最丑的女子成婚,日常表现得很谦恭。
因为萧术的行为,他的叔伯都认为这小子是个好的,在他仕途上出了力。
当然,萧术的表现引起了他的堂兄弟们的不满。换谁,从小被说“萧术表现得很好,你怎么这样。可惜,我的儿子不是萧术”不会黑化。
一次,在官道的禁行期间,萧术的长子却驾着车上了官道,违反了“限车令”。这件事被敌视萧术的堂兄弟举报到了官府。
大燕的“限车令”对于百姓有除了没收车辆外,还将面临罚没家产的处罚。
更为严重的是,车主还可能被充军,流放到边疆地区。
但是对于彼时已经当官的萧术来说,后果没有这么严重,会宽容许多。
但是萧术知道这事后,主动把儿子扭送到了官府。
送儿子认罪的萧术还是有点不满意,不满意的不是他儿子认罪的事。而是萧术这么做了,他还是觉得上值时,路上遇到的人们说话的内容是在对自己儿子之事的指指点点。
几天夜不能寐,深怕自己的纯洁名声被污染了,萧术到官府逼自己儿子自杀,他这才松下一口气。
所以,萧术做事及其谨慎。在干掉可能妨碍自己的刘太后后,他为了自己的名声,主动要求杨威、陈基自己主动放权,并加封自己为大司马。
杨威、陈基当然不愿意了,可是西园的军权早就被萧术紧紧握在手中了,杨陈手中没有能做大事的人。
陈友良被陈基派出去平叛黄巾了,杨威的儿子在上京中做文官。
就这样,萧术独揽大权,权倾天下。京中人争前恐后地巴结萧术,依附于他。墙头草袁枚也老实地投了萧术,在萧术的集团中凭借口才混得挺好的。
过了几天,萧术又开始担心天子再过几年要长大了,他的权力受到威胁。
走出第一步的萧术,渐渐被权力迷了眼。出于巩固自己的地位的目的,萧术干脆下令把天子毒死了,立了一个宗室中的两三岁的孩子为新天子。
他再次让依附自己的官员,给自己上“九锡”。
所谓“九锡”,是中国古代皇帝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礼器,象征着最高礼遇。其中,“锡”是“赐”的通假字,因此“九锡”即“九赐”。
包括车马、衣服、乐县(定音、校音的器具)、朱户(红漆大门)、纳陛(上朝时的专用通道)、虎贲(士兵)、斧钺、弓矢、秬鬯(香酒)。
这九种器具也代表了所得者的九种德行和权力,分别是车马——德可行,衣服——能安民,乐县——使民和乐,朱户——得民心,纳陛——能进善,虎贲——能退恶,斧钺——诛有罪,弓矢——征不义,秬鬯——孝道。
萧术不想立自己吗?他想 ,但是他的血缘关系离死去的天子太远了。
废立天子的事一出,天下彻底动荡了。
———————————————
袁枚机灵地投了萧术,长吁一口气:得亏我会察言观色,不然估计也得被灭了。
缩在角落里瑟瑟发抖的天子:阿爹,阿爹!你走的时候为什么没把我带走,母后和大臣太可怕了!
在地府中知道事情发展的前天子:果然,我没猜错,这天下终是亡在这王氏手里了。朕当时为什么多贪一杯,去临幸王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