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在古代当卷王的那些年 > 第12章 悬腕裂冰摹冬,袖底偷藏春风榜

第12章 悬腕裂冰摹冬,袖底偷藏春风榜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苏逸极其不自在。

多亏了旁边查出来了个作弊的考生,吵吵闹闹的吸引了大半人的视线,他才趁机整理好了自己的衣服。

等到作弊那人被拖出去,那几道赤裸裸打量的视线又投附在他的身上。

他二话不说,迈起脚步就入场,甩脱了身后的视线,心里想道:色狼处处有,古代何其多。

原来直男微弯,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

又经过廪生认人的程序之后,苏逸才终于坐下,不由自主的将目光投向坐在高椅背上的何端止知府。

那是位有着花白胡子的老人,算着年龄,约莫有五六十岁,表情慈祥温和。

苏逸听谢明眴讲,对于这位何知府才有了些许认知。

这位何知府亦是寒门出身,最讨厌那些只顾吹嘘,沽名钓誉之辈,至于送钱送礼,更是提都别提,虽然有时喜欢听人说些夸赞的话,也算是个耳清目明,清政为廉的好官,贤良之才段不会叫他遗落。

想到这儿,苏逸下意识按住那支紫竹笔,笔杆上谢明眴刻的“蟾宫折桂“四字早已被摩挲得发亮。

这次考试是发卷作答,一道四书,一道五经,一道策文,还有两首五言八韵诗。

苏逸定睛一看,手也不冷了,眼也不花了,感慨自己题海战术用对了。

他这狗屎运气,究竟是随了谁了?

一共五道,两道半他都眼熟。

苏逸:……

这就是考运吗?

从万千题目中,蒙对一道已经就是极低的概率了,更何况是两道半。

苏逸现在想把系统摇起来,问问他是不是给自己加幸运buff加持了。

不过要仔细来讲,应该是算不得原题。

第一道和第三道,是被他押中的考题,也正是张允贤前日书信中点拨过的。第二题在临考前一夜,他随手翻到了半句诗文,意外的记了下来。最后一道五言八韵,短短四个字,他当策文题来写过。

苏逸:……放我滚出去,让我开怀大笑一下。

但是尽管心里这样想道,苏逸还是没有太过激动。

毕竟,他现在还没动笔,虽然题目有所变动,但是破题要点,立意选取,仍旧是大差不差。

对于苏逸而言,这基本上就是节省了他思考的时间。

更何况,对于自己写过的题,他都会反复润色修改,十分认真的背诵记忆,以达到做过就不会再忘的效果。

修辞章句,用词考校,主干枝芽,虽不说打磨到最精细,但是一旦出到他考过的题,百分他必然要拿下至少九十五,讲究的就是言简意赅破题,理气辞三道兼具,势必要写出大气磅礴的骈俪句。

至于剩下那五分,只要不是有人故意从鸡蛋里挑骨头,豆腐里挑刺,便也是手到擒来。

苏逸屏息精神,心除杂念,一气呵成,还未曾停歇,他便又马不停蹄的研究起了第二道。

等到他终于思考出个路数,破题,提笔,立意为重,洋洋洒洒,文思泉涌,直到手写的开始有些泛酸,他才终于收了笔,刚一放下,就听到了云板的击打声。

他将自己的首题交给了书吏,边喝水边琢磨,最后一道五经和两首诗。

往日练废的千百张宣纸都化作了筋骨,那些被烛火烧穿的长夜铸成了锋芒。日影西斜时,等到终于做完全卷,苏逸呆坐在原地缓了好一会,才终于搁笔揉腕。

这场考试实在太耗费脑子,太过集中精力,猛的一清醒过来便倍感空虚。

他手指捏着卷脚,又仔细通读了一遍,觉得已无大碍,便打算上交,但是余光一瞥,竟无人停笔,他才忽然想起,不到考试时间结束是不允许开龙门的。

他不想去外面等着,却又不好意思停笔干,坐在那一动不动,余光瞥向堂上,却发现知府正一眨不眨地盯着他看。

苏逸心脏猛的一跳:不会是首题写到了什么不该写的地方?

他眼有点晕,稳下神来定睛一看,这才发现那人是笑着的。

苏逸:……耍人。

苏逸想着不能在这儿呆着了,干坐着等着,叫他心惊受怕,那公堂之上二十几个官吏,有一半都看着他一个字都不写的在那儿坐着,哪怕是去门外,也比现在舒坦。

他轻声收拾东西,抽了自己的试卷,交到了公堂之上。

苏逸双手把卷子奉上,铺在了桌案脚,声音不轻不重,既不会影响堂下正在作答考生,也不会叫知府听不清自己说话:“学生交卷。”

等到终于出了府衙,苏逸望着不远处,脚下的青石板,水痕早已淡去,站在马车旁的谢明眴笑盈盈的望着。

目光飘移至远处鼓楼上,惊飞的宿鸟掠过瓦片,苏逸仰头望着它们盘旋的身影,忽然想起《庄子》里那句:“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他脚下这片青石板路,或许正是通向九万里的开端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