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公开赛的冠军带来的喜悦,并没有给这个在北京的少年维持多久,因为他自身很清楚这不过是一次比赛,一次给自己带来了满意结果的竞技,自己还有很多山要登,路要走,而此时在吉林的另一个小少年,才刚刚开始他的乒乓之路。
在接受了张叔叔的开小灶—‘日常居家乒乓球小训练’,张叔叔也履行了要带王楚钦小朋友参观乒乓球馆的诺言,为了证明自己已经是一年级的大孩子,这次小楚钦拒绝了父母的陪伴,拿着球拍就准备好了继续在乒乓球路上迈进。
“来来来,进。”
王楚钦小朋友被张叔叔拉着手,正好奇的四处张望,打量着乒乓球馆。自己还是第一次进入这种专门开展乒乓球运动的地方呢。
心里想着这和自家楼下公园里的乒乓球台也没有什么区别,无非就是多了几张球桌子,好奇心也因进入乒乓球馆的时间延长而随之降低。
但要说有些区别吗?那还是有的,看到乒乓球馆墙壁上张贴的优秀运动员海报,小楚钦四处打量,终于发现一个熟悉的身影。
“王皓。”
小朋友稚嫩的声音在身旁响起,虽然还没接受过乒乓球系统的练习,但面对楚钦对乒乓球接触的知识面之广,张叔已经习以为常。甚至从他嘴里听到一些其他乒乓球相关的专业术语情况,自己也逐渐适应。
明了楚钦是在看到乒乓球馆内墙上的运动员照片才脱口而出,
“你还认识谁呀?”
“马龙。”
王楚钦小朋友脱口而出,继而又重复一遍,“马龙。”
“呦,你还认识小将呢!”
“但是你这里没挂他的海报。”
“你怎么对他印象这么深刻啊?”
张叔继续问道,但是对面的小朋友好像不太想回答他的这个问题。是不想,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可能现在连小孩儿自己也不清楚,这很难为一个六七岁小孩子的表达能力。
“张叔叔,你的球馆里没有打乒乓球的人吗?”
“一楼主要是大人们娱乐打球,二楼才是小朋友们训练的地方,要不我们上楼去看看?”
张叔耐心的解释并向王楚钦发出邀请。
与此同时,球馆楼上训练空隙的休息时间。
“哎,哎,听说了吗?咱们球馆来新人了。”
这一有人起头,话题就此开展而来。
“就你还咱球馆的‘小喇叭’,什么都知道呢,啊!”小朋友们又一窝蜂聚在一起开始了他们的闲聊,“班涂,人都已经在楼下了。”
“不过他多大啊?”
“男孩、女孩啊?”
“他之前有乒乓球基础吗?”
“学过乒乓球吗?”
问题接踵而来,问得班涂也脑子一团乱,小朋友摸摸自己的大耳朵,“哎呀,咱们一会儿不就见着了吗?”
“来了,来了嘿。”
不知是谁嚎了一声。
“哪呢?哪呢?”
“在一楼吧,我这大耳朵都听到声儿了。”班涂这次十分确定。
小朋友们纷纷停下手头的训练事项,一窝蜂的跑到楼梯拐角处往楼下张望,想要目睹一下新来的球员风采,毕竟张教练在他们耳边嘟囔了不知一次了。
“我可不止一次听到张教练夸他了,听说还是个左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