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昭帝在御书房问起废后一事的第二天,他就在早朝上提了后宫的事,大致意思就是说想皇后无德不堪后位,想问问群臣的意见。
虽说后宫不可干政,但是后宫与前朝是密不可分的,而后位所牵扯的利益甚多,哪是皇帝说换就换的。
因燕飞觞不在,故而今日早朝上无人知道皇帝要提起此事,突然说起此事,殿内一时沉默。
武昭帝是没直说,但下面的大臣也不是傻的,话一出就猜出皇帝是想立谢贵妃为后。
谢贵妃是身怀皇嗣不假,但也不至于非得将她立为皇后,杨皇后又不是无子,你作为皇帝对皇后爱答不理,独宠贵妃也就罢了,还想动后位是不是有点过分了?
这时身为尚书左丞的王泰不紧不慢地站出来,出声说道,“陛下,后位一事兹事体大,还望陛下慎重考虑。”
这话就是说,这事不是你想换就换的,我们作为朝臣的不同意,您还是消停会吧。
其他人见王泰将话给说出来了,也就没再吭声,纷纷垂眸面上满是恭谨,这便是默认了他的说法。
武昭帝见下面也没人反驳王泰的话,都在装聋作哑,心底有些不是滋味。
这事今天是谈不了了,既然也没其他的事,这早朝自然也是该散了。
一旁的太监见状,高声喊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恭送陛下!”
下面的人闻声连忙喊道,语气半点看不出对皇帝的不满。
武昭帝见他们这般脸色有些冷,起身径直离开太极殿。
众臣离开大殿,三三两两的大臣说着什么。
“陛下怎么突然提起这事了?我怎么没听说什么风声?”
“陛下正对那位心疼得紧,刚好拿这事哄人高兴,这不明摆着?”
“也不知这是一时兴起还是真决意要做?那这以后再提起此事我们如何是好?”
“若真再提起,我们到时看情况再说,此事不会这么简单定下。”
“那便走一步看一步吧。”
......
原本众臣只以为皇帝不过一时兴起,提一次不行便算了,谁知接下来的两三天,武昭帝都请了几位老臣去御书房谈论此事。
先是早朝后的第二天,武昭帝叫几位大臣过去。
被召见的大臣分别有太傅汤易之、太尉孟式开、侍中曹听寒、门下侍郎姜诩。
四人对于武昭帝叫他们干什么都心知肚明。
“陛下要召见我们定是为了商议废后一事,不知大家有何打算?”
身为太傅的汤易之没半点犹豫地回答,“我定然不会同意,若我有什么事,还望姜大人之后能接着劝谏。”
姜诩见他这样说连忙摆手,开口说道,“太傅您可是陛下的老师,一旦有闪失,恐怕会使陛下背上弑师的名声啊!”
“那不然就让孟大人打头阵?”
姜诩想了片刻,觉得还是不行,“孟大人乃功臣之后,不可冒险,不然会让陛下有抛弃功臣的嫌疑。”
他说完顿了顿,接着说道,“我奉先帝遗诏,今日如若不尽愚忠,以死力争,九泉之下岂有脸去见先帝?”
姜诩这番舍生取义的即兴发言,让汤易之感动不已。他立刻做出最坚定的回应,表示绝不让步,反对到底。
然而此时正热血上头的两人却没注意到另外两人的反应,孟式开的沉默不语以及曹听寒的若有所思。
几位大臣正准备雄赳赳、气昂昂地迈入御书房去阻止武昭帝时,发生了点小意外。
将近六十岁高龄的曹听寒突然觉得身体不适,不得不退出。
他的离开看起来似乎并不影响大局,反正姜诩已经决定要打头阵,更何况,在姜诩跟汤易之看来,曹听寒也不是自己人,如今看他这样也起不了什么用,也就随他去了。
目送曹听寒离开,剩下的三人进入御书房,等着武昭帝开口。
不出几人所料,武昭帝开口说的第一句话便是废后,理由自然还是之前说过的,皇后无德,贵妃贤德,理应立贵妃为后。
既然皇帝直说了,汤易之也没拖着,出声道,“先帝在时,常托付重任于姜诩,陛下可以征求一下他的意见。”
武昭帝点头,将目光转向姜诩。
姜诩见状理了理朝服,辩驳道,“皇后出身名门,系先帝为陛下所娶。当年先帝临终前,将陛下托付于老臣,这事陛下也是亲耳听到的,何况,没有听到过皇后有什么别的过失,您没有理由废掉她。”
说着,姜诩跪到地上,“臣实在不敢屈从陛下,违背先帝之命!”
姜诩句句不离先帝,就是将自己放到伦理高位,没哪个皇帝敢明目张胆违背先皇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