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海城的重点高中之一,三中头上顶着一系列的光环,而这其中最令学校感到自得的,则非“历史名校”莫属。将这份得意落于纸面,便有了位于校园内一角的布告栏上,那一直追溯到抗战爆发以前的一幅幅校史宣传画。对学习生活于此的三中学子们而言,当中的部分说法或许尚有待商榷,但学校的历史悠久却是绝对的毋庸置疑,它显而易见地体现在校园内的方方面面。在学生们的抱怨声中,校领导们痛定思痛,终于在几年前通过预算审批,借着为高三新建教学楼的机会,将学校好好地重新修整了一番。
今天是劳动节假期的最后一天。作为高考前的最后一个法定节假日,三中在劳动节时大发慈悲地给学生们放了两天半的小长假。放假,是为了让应届的考生们在沉重的备考压力下有机会喘口气;假期只有两天半而不是给足三天,则是为了避免平日勒紧的缰绳,一不小心松得过了头,让那帮青春期的半大小子丫头们一个没留神就脱了轨。这个中的诸多考量,自然不为学生所知。随着高考的步步临近,这些高三学生简直是全校上下的心头肉。所有人都小心翼翼地侍候着这帮活祖宗。当然,除去沾了师兄师姐的光被学校倒扣半天假期外,这一切暂时与低年级的高一高二学生还没什么关系。
“一直关着不通风,那边教室里的空气一定是酸的。”将下巴倚在杵着扫帚杆的双手上,程鸢一边眺望远处空地上,那栋横着几抹鹅黄腰带的砖红色建筑,一边小声嘀咕。鉴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世界各地异常天气的发生频率逐渐上升,南方的夏天似乎也越来越难熬了。此前,趁着修缮的机会,三中内部讨论了几年的教学楼空调安装计划,也终于从纸面落到了实处。只不过,这同样和高一高二的学生没什么关系。
与高三的师兄师姐们一回校就不得不紧闭门窗,继续在空调房里上课不同;高一高二的学生们在下午回校后还可以一边听广播,一边在燥热的夏日午后给教学楼做扫除,偶尔望楼兴叹,还能被来往的老师们反复警告不准大声喧哗,以免影响到离旧教学楼十万八千里开外的高三年级,可谓纵享低人权优势。
若说眼下的高一高二们还能带着那么点媳妇熬成婆的盼头望楼止热,生不逢时的上几届毕业生们闻此噩耗,那才真是生生咬碎了自己的一口银牙。他们合起伙来,硬是折腾出联名上书学校官方社交账号的闹剧。联名书在内文中反复强调了海城之人杰地灵、钟灵毓秀,生养于此的孩子身体之强健,绝没有校领导们想象的那般娇弱金贵;甚至以己为鉴,举出他们同样也在没有空调的海城炎炎夏日中度过三年,现在依旧活蹦乱跳的案例作为佐证,以此论证众师弟师妹毫无使用空调的必要。
或许几十年后,这场闹剧会以“公号上书”为名,在校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对现在的学校来说,这些毕业生们已然昨日黄花,他们的意见如何对三中自然是不痛不痒。
安装在教学楼各处的扩音喇叭正播放着今日当值广播员的工作成果。刚一回校,广播站就已经尽职尽责地开始了广播工作。
虽然贵为市内几所重点高中之一,但三中所在的海城,本就属于辽阔的祖国大地上一座不知名偏远小城。出了临近县市,三中的名号便立刻泯然众校矣,不然也不至于连花几个钱都要关起门来抠搜半天。如此一来,三中的各项硬件配制自然也只是马马虎虎,是绝对无法与大城市的重点高中相媲美的。虽说也配备了图书室或广播站这类为学生提供方便的设施,但其规模大小也就仅仅只能说是存在着而已。
不同于各类文艺作品所描绘的那般充满丰富多彩的浪漫情趣,三中广播员日常的工作范围也就仅限于读读学校方面下发的通知,以及来自同学们的稿件。但更多时候,他们只需要坐在广播台前当个操纵按钮的人肉播放器,给大家放放音乐。自不用说,播放的音乐曲目也是从同学中征集上去的。
虽然关闭了高三教学楼的喇叭信号,但或许是为了尽可能地避免一切干扰,广播正用比往日更轻的音量哼着轻快的旋律,时不时在乐声中间闪烁一个彰显学校历史底蕴的噪点。窗外,八声杜鹃不知从何方传来声音缥缈的啼鸣,为纵声高歌生命中最后的夏日的知了们伴奏一曲。
屋内,程鸢同样忙得火热。只见她一手握着扫帚,另一只手一会扯扯前襟一会又拉拉后摆,试图让校服的布料离自己汗津津的前胸后背远一点。墙上的风扇伴着旋律对她轻轻摇头,像是对她这份无谓的努力难以苟同,也像是在示意自己的无能为力,对她面临的酷热实在爱莫能助。室内的空气如同凝固了一般,无论风扇怎么吹,暑气依旧纹丝不动。
这一切,都为南方闷热得让人提不起劲的夏日午后增添了几分心烦意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