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栾琛跟双蝉复盘的时候,跟其余人都不一样。
他找了个凳子坐下,指导棋变成了互相指导。
栾琛:“可能是跟着其他孩子一起了,如果你换作边星,跟我之间的优势会拉大到35目。”
一子是两目,下到不同的地方,带来的效益就不一样了——因为它会影响整盘棋的走向。
好比手里有一万块钱,拿去买金子或者银子,尽管都是这么一万块钱的分量,然而一定时间过后,金子大概率会升值,银子却很稳定得没有什么增长空间。
围棋很讲究效率,落子带来的效益高低也各不相同。
放在星位是默认的规则,棋盘一共九个星位,角星之间夹着的叫做边星。
传统的让子规则里,一个角星约8目实地+外势实力,但天元或许只有3目。
约等于一共30目左右的优势。
如果是四个角星+一个边星,双蝉的初始配置优势会更高,也就是栾琛估计的35目。
但这个优势只是理论约数,并不准确,所以最后算下来大概在30目~40目之间。
复盘就是这样,布局分析、中盘回顾、验证关键胜负手、探讨替代着法,对于直线攻杀型的棋手来说,评判攻杀决策的合理性,是最被对弈的两人期待的。
他点了一下天元位置的棋子,这一处使得双蝉的黑子中央作战效率倍增。
每一处的棋都有自己的作用,预设优势罢了,下在天元也没错,主要看的还是后续的实战发挥。
就好像这边一排的小棋手们,一样的开局,能打成双蝉这样的,就她一个。
栾琛:“但也不打紧,你最初的方向很正确,以天元为枢纽,形成全局大模样。”
他说,有点宇宙流的意思。
模样,是围棋里的一个术语。
大模样对应的是实地派,前者取势,后者占地。
双蝉记下了不懂得的“宇宙流”这个词。
栾琛认为她下棋下成这样,肯定对当前流行的定式皆有认知,并且学了一些知名棋手的棋,于是也就没多说。
栾琛:“我低估了你的厚势作战能力。”
结果他后续激进作战反成败招。
双蝉指着白棋:“这里优先分投,挂角效率太低了。”
栾琛点头:“你在这儿就开始给我挖坑了。”
双蝉还是说白棋:“走右下侵消。”
栾琛眼前一亮:“那如果我这里走跳补呢?大龙眼位保住了。”
双蝉摇摇头:“我这边依然可以征子。”
白棋后续的劫争抵抗,就不一定能做到了。
北宋时围棋体系已成,双蝉跟栾琛的差距存在,却不至于太多太多。
只是在概念上,栾琛提起“劫争”后,她才后知后觉,指的是“棊劫”。
棊,音同棋,围棋、围棊。
跟弈一样,是围棋诸多别称里的一种。
有些概念,比如手筋、宇宙流等等,是近代发展起来的,所以双蝉很陌生。
但基础的,千余年来并无不同。
给双蝉让五子带来的优势太大了,栾琛不论如何都无法填补追赶。
围棋让子和棋力差距至今没有明确说法。
业余1段到4段之间的差距几乎是一段一子;
业余5段是另一种全局观念的转变,不同的5段水平也各有高低,但让4段三个子也不是不行。
然而,职业初段到职业九段,段差可能只有三分之一子。
也就是说,当来到了职业阶段,高段位的棋手只是赢棋概率高,并不存在碾压态势。
职业九段与职业初段的差距,或许只有三子。
所以,栾琛这个职业四段,让了五子便是10目的差距——她又不是真的业余5段之下,这子一让,就几乎把他的胜率打到10%以下了!
双蝉利用让子优势扩大了行棋效益,稳稳地拿住了那五子带来的实际30+目数的优势,完全没有浪费掉这些机会。
哪怕下到最后的官子,让子棋不贴目,双蝉不需要按照执黑规则去贴3又3/4子(也就是7.5目),只要最后贴还一半的让子(2.5子)即可。
可是中盘那会儿,栾琛已经落后30多目了。
但凡双蝉是个初学者,他也不担心这些,总能追上来的。
可她不是。
他有利于怀疑,双蝉的棋力已经达到了初段或者二段,至少!
于是,算是黑子贴还的5目,栾琛也依旧有着近30目的落后。
这个差距,他死也追不上的。
对于已经围着过来看了复盘的第二轮小棋手,和希望能看到这局棋的第一轮小棋手,他们甚至根本看不懂这局棋。
囿于信息处理能力,局部可懂,全局模糊。
因为要给其他孩子复盘,所以最后过来看到棋局的薄凌青,棋扇轻点在掌心,若有所思。
他认为,双蝉是极有天赋的。
栾琛看了他一眼,轻瘪了一下嘴,又快速收回。
似乎有点委屈。
薄凌青迅速装作没有看见,自然而然地移开了视线,避免跟他对视。
嗐,出了门这人又要闹了。
天天带小孩似的。
能拖一会儿是一会儿吧,好歹现在在真正的小孩子面前,栾琛还能装两把。
薄凌青询问:“你的段位是?”
双蝉摇摇头:“我没有段位。”
栾琛:“???”
你没有段位?
你把我打成这样,你没有段位?
你说你是职业的我都信!
薄凌青也沉默了。
他问双蝉在哪里学棋,老师是谁。
双蝉:“已经……很久没学了。”
她的睫毛下垂,掩藏了眼底的情绪:“老师是牧遥行。”
不是很好的名字,一般来说,父母取名都会带有盼望,谁会给自家孩子唤作“遥行”呢?
喝醉的时候,双蝉听见师父说,这是她给自己取的。
那时,师父的声音一点都不快乐。
没听过,但既然很久没跟着继续学的话……
“我的名片,”薄凌青将东西递给了双蝉,“回去跟家长说一下,联系我,好吗?”
他是围甲队伍的成员不假,同时,他也出自道场。
给师门拉一个天才进来,想必老师们会非常感激。
临走前,栾琛郑重地对双蝉说:“希望以后可以在赛场上看见你。”
这是对一个学棋的孩子,最真切的肯定与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