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官路大唐 > 第11章 第 11 章

第11章 第 11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自隋炀帝于大业元年始建进士科,历二百余年,科举之制日臻繁盛,本朝除进士科外,更设明经、三史、开元礼、明法、明算等科。

各科之中,尤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重,二者之间又特重进士。

明经及第者,一般需守选七年方可授官,进士则只需三年,授官之职亦远胜前者。

正因如此,许多人舍明经而求进士,为此一考就是十几年、几十年,更有甚者为之老于科场。所谓“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正谓进士之难于明经者也。

薛抱玉十八岁进士及第,担得起一句出类拔萃;十九岁应吏部科目选,再登博学宏词科,那便真称得上是人中龙凤了。

与礼部主持的科举不同,吏部科目选多采糊名试法,难度亦远在科举之上,登科者无需守选,立即授官。

历来应此试者颇多才子,如元微之、白乐天,双双以书判拔萃擢第,柳河东以博学宏词擢第,韩昌黎则三试而不中。

依照惯例,以薛抱玉的科名,若留在朝廷,则应授秘书省正字或校书郎,若外放地方,则应任赤、畿县尉或雄、望州之参军。

再不济,也该是上县县令,无论如何也不该到丰海这样的下县,出任最末流的县尉。

由历中倒是给出了两条冠冕堂皇的理由:一是年岁过轻,不宜为一县之长,故授以少府;第二条则谓其面貌阴柔,不合“身言书判”四项中“体貌丰伟”的要求,故此分配至下县。

裴弘久历宦海,自然清楚这些都是托辞,背后一定另有原因。

颜行懿道:“主公明鉴,此事的确另有缘故,说起来还与薛县尉的两首诗有关。”

裴弘眉目微扬,显是来了兴味。

“这第一首诗题为《观放榜》,据说是在礼部放榜时当场吟就,诗是这样写的:

朱门榜上墨痕腥,子弟金鞍压玉衡。

十载蠹鱼吞墨死,一朝秕糠胜珠明。

空悬贾策惜太傅,抱恨卞和泣连城。

欲剪青云补天漏,姑将白眼照青蝇。”

末尾青云补天之语,指的自然是后一年再应吏部科目选之事,却不知压了玉衡的金鞍归于哪家子弟。

颜行懿早在裴弘吩咐取由历时就已着手打探此事,以备府主不时询问,当下便将前因后果娓娓道来。

原来薛抱玉的同年之中有一品子,此人复姓令狐,单名一个壮字,其父乃是京兆尹令狐茂才。

这令狐壮才气之平庸,大抵在众同年中是出了名的,本是落第之选,一朝放榜竟榜上有名,举子们莫不议论。好巧不巧,排名正在薛抱玉之前,因便有了那首直抒胸臆的《观放榜》。

因观榜人数众多,这诗又是当场高声吟就,引得许多知情者大声叫好、不知情者彼此询问,一时闹出了颇大的动静。京兆尹令狐茂才,以及当年主持科举的知贡举人皇甫钧等自是恼恨不已。

裴弘听到此处,不禁变色道:“既为品子,本已有仕宦之路,但为虚名故,仍要侵夺寒俊之路,令狐茂才养的好儿孙!”

科举至今已蔚然成风,以至于官场之人寒暄必问科年等第,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为不美。品子、品孙虽不必科考,为求才名,莫不趋之若鹜。

正因如此,裴弘一贯主张区分门第,寒贵分流,禁止品子品孙科考。因有心人着意歪曲,他反倒成了士子中口耳相传的恶人。

颜行懿想到此处也不由叹道:“世上有几人更似明公!”

裴弘哼了一声,“皇甫钧前一年知贡举,次年即擢吏部侍郎,薛抱玉正是在这一年应吏部科目试,难怪会被发配到丰海为尉。”

“正是如此。”颜行懿颔首,“因是糊名试,皇甫钧也是后来才知登第者姓甚名谁,两厢谋面,他也有些尴尬,便以《宏词登科后作》为题,要薛抱玉效仿曹子建故事七步成诗,大抵是想给薛抱玉一个机会,也给自己一个台阶下。

这第二首诗就是这么作出来的。诗云:

紫陌重开翰墨场,青衿再试九回肠。

君栽桃李三千树,我有清风一袖飏。

风拂曲江新柳色,艳阳偏许旧枝光。

莫讶蟾宫折桂手,云路从来属文章。”

这就好比是指着皇甫钧的鼻子说:“考场一开,薛某又来;你爱提拔谁提拔谁,我只有两袖清风,分文欠奉;可惜呀,又过一年,露了脸的还是我这个旧枝;惊讶么?别惊讶,你纵有万千诡计,在我的才华面前皆不值一提!”

“好个薛元真啊!”裴弘也不由莞尔,“皇甫钧恐怕是要被当场气昏过去了!”

颜行懿笑道:“不错,皇甫侍郎的确气得发疯,偏又不得不顾忌着身份,不能当场发作,只好事后耍些阴谋诡计,在授官上做文章了。”

出了气,却也差点断送了自己的仕途,这便是越级上报的薛县尉。

一想到那年轻人如今的模样,竟然已经是受过一次大挫折之后有意收敛的结果了,裴弘就忍不住笑容浮面,摇头道:“历险难而不改其心,也算难得。”

“既如此,可要给他加些担子?”颜行懿旧话重提。

“的确是年轻气盛,璞玉待琢。”

“那么郑业……”

“且留他做把磨玉刀,”裴弘敛了笑意,语气沉缓道,“枉他食粟多年,发落之前,好歹物尽其用罢。”

·

自润州通往杭州的官道两侧夹植桑树,因是深秋时节,树上的桑果已所剩无几,路上倒是还有些零星的遗存,不过需要伸长了吻部,在堆积的落叶底下耐心翻找。

薛太白有的是耐心,就这么一步一停地走着,小嘴吃得血红。抱玉也不催它,脑袋里还在一遍又一遍地回味使府中发生的一切。

颜判官实是令人印象深刻:官高位显,却又礼贤下士,言谈举止风度翩翩,令人如沐春风。抱玉不仅得他亲迎亲送,临走前还被留在使府的食堂用了一餐饱饭,并赠送了沿途官驿的转牒,就连薛太白也得了一顿上好的饲料。

“周到,太周到了!”抱玉心想,自己的境界与颜君之间还差了好几千个郑业,还要继续修炼才行。

再就是裴弘,这人似乎与传闻中的不大一样,至少不似人们说的那般如妖似魔。只是心思也太难猜了些,完全看不出他是喜是怒,是在与你玩笑还是严肃诘问。

这么一想,抱玉就更佩服颜行懿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