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周家小院,不养闲人 > 第25章 猪蹄汤

第25章 猪蹄汤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村民们看到村长这样对待,心里惴惴不安,不断回想自己白日洗的是否用心,有没有跟李荣生家的搭过讪。

李大叔清点完所有坛子,确认都对上后,在坛口贴上福字,右下角还有两个李子的图案。

这一天的热闹,并未封禁在坛子里。

十日后,板车运着坛子来到河口,如意酒楼的掌柜带着手下在码头等候。

他们这里水路畅通,将跟随赵府送嫁到北方。

船上珍宝无数,更贵重的,是老爷搜罗来的各种良药和偏方,这都会是他女儿在校尉家立足的本钱。

“李公子,这是余下的十银子和十贯铜钱。”周景年早就和掌柜通气,要一半换成铜钱,带回村里。

今日来结款的是村长,他带着村里几个汉子来卸货。

掌柜的打量眼前地老人,果然如同老爷所说,这个事情的话事人是李家村的这个村长。

掌柜的也乐的卖给这个老人一个好:“老爷说,希望以后李家村还有好东西,随时来找我们,这条猪腿,是我安排给几位长冬膘的。”

他们几家酒楼的掌柜们,都已经试过酸豆角炒制出来的菜,甚至按周景年给的方子,试过好几种酸菜,拿来烹制的话,确实酸豆角口感更丰富。

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个冬天,如意楼将风光无限。

村长连连道谢,他也没想到,大户人家一出手就能送一条猪腿给他们。

这是一条肥壮的前腿,还连着小半边肩膀处了。

他们几人口水不争气的流出来,回去的路上拿稻草遮盖的严严实实。

李家村里除了下地去干农活的,几乎都在村口的大树下坐着,翘首以盼。

“回来了,他们回来了。”

村长的儿子有福叔,最是沉不住气,恨不得现在就回家拿碗筷。

“快回去,各家拿碗来,我爹说要分肉!”

众人以为听错,面面相觑,手脚快的已经去掀开稻草帘了

“是肉,好大一条猪腿。”

一条猪前腿,大概有二十来斤,村长说体恤大家这段时日辛苦,直接拍板按户分。加上最近分家的几户,李家村现在有三十二户人家,每家能大概分到三四两肉,骨头也尽量剁开每家分一点。

骨头也能煮出一些油水,到时候能拿来煮汤,全家都能分上一口暖和身子。

周景年则是要了那只猪蹄,村里人都很感激,周景年带来的好处,剁的时候还往上移了几寸。

猪腿分完的时候已经是未时过半,周宁被留在家里接着写课业,她今日也告了假,夫子对此吹胡子瞪眼的。

她本来也觉得不对,毕竟交了好多束脩,不上课就太亏了。

但是兄长不放心她一人去学堂,今天只能留家里抄写。

她觉得更亏了,以前每天都是在家里抄一篇,在学堂抄一篇。如今不去学堂,要抄三篇还要默写一次。

周宁跑去小瓦罐那里加水,盯着小锅里的白芸豆上下浮动。

也不亏了,兄长说下午做蹄花汤,想到这里,周宁摸了一下嘴巴,脸上全是墨水。她终于快罚抄完所有的《三字经》了,现在熟练到能默写下来。

周景年回到家里,就开始洗锅。

他们现在不用以前的灶台了,用的是连接屋子里土炕的灶台,屋子大概后日完工,好在这段时日没有下雨,工期才能这么快。

猪蹄洗好从中间剖开,冷水下锅,葱姜蒜和猪蹄下锅,让血水更好的煮出来,稍稍倒入一些白酒去腥。

焯水好后,用热水再清洗一遍,周景年蹲在木盆边,把多余的猪毛去除。

做蹄花汤不可以直接烧毛,火燎过的猪蹄会发黄,汤汁不够奶白,而且很容易有一股烧焦的味道参杂里面。

大铁锅中加入热水,葱姜和一点点白酒,猪蹄放进去开始小火慢炖。

“阿宁,你来看着火,不要太大。”周景年塞进去一节木头,准备在灶台后的小锅里煮饭。

猪蹄文火炖煮半个时辰后,把芸豆都加进去,煮烂的葱挑出,盖盖接着加煮。

猪蹄汤逐渐转白。

周宁已经闻到了猪蹄的香气,她没忍住用小勺子舀上一勺汤,虽然好吃,却也没有想象中的香味。

猪蹄的炖煮各位持久,一个多时辰后,土灶里的木头也烧完了。

周宁搬出小木凳,趴在灶台边上,看着周景年把筷子插到软烂的猪蹄上,毫不费力就把猪蹄插个对穿。

“我也要,我也要插。”周宁哪见过这样的肉食,她努力踮起脚,接过兄长手里的筷子,却也勉强够到桌边。

还得求周景年抱她伸到锅中间,她颤颤巍巍的把筷子伸进去,果然轻松扎透,小手一翻转,试图直接把筷子上的猪蹄放进碗里。

却没想到猪蹄过于软烂,直接从筷子上滑走,重新掉进锅中,掉落的猪蹄上撞到锅里其他的猪蹄,表面的皮直接回弹起来。

又扑入汤中。

周宁根本忍受不了,它太可怜了,要立马放进肚子里好好安慰一番才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