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周家小院,不养闲人 > 第11章 商定分工细节

第11章 商定分工细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他们还没感激多久,前年过完年,朝廷下直接下令,每个村必须一半的田种植一年两季水稻,整个村里会减免两年赋税,如果不同意就拉去打板子蹲大牢。

多少种田的老把式不同意,万一没成,全家都会活活饿死,但是差役横起来根本不管人的死活,他们只能含泪应下。

那段日子村里家家关上门就开始咒骂县太爷,没想到真成了,粮食一下多了起来。到今年基本上都种上了,米价才降了一点,去年过年也很没听到有人饿死了。

县太爷真是青天大老爷。

“对,不过腌制的豆角一定要好,不可以滥竽充数,如果今年他们满意,明年还会再收一千斤。”周景年不打算直接坦白明年还会再收一次,而是让他们为了目标提高对自己的要求。

“叔,我想这件事就交给你家来干,我们按五文一斤买下村里的豆角,然后要村长家挑人,我们村有多少户人家来着?”周景年还不清楚李家村有多少人。

李大婶连忙插嘴:“俺们村有二十七户,一共有一百八十九个人。”

有几户人家里可能就三四个,大部分都是三世同堂,四世同堂都是有的,村长家就是。

周景年点点头,“那大概按一家出上一个人计算,我会跟村长说最好要爱干净品行好的,劳烦婶娘到时候在我旁边提个醒。”

“这你放心,村里人什么样,婶娘心里都有数。”李大婶听到由她来负责,将胸口拍的噗噗作响。

“按一天三十文,我们一共要上四十来个人,大概十个负责腌制,你家负责清点收上来的有没有坏,再招几个人看着,剩下的就是在村里找人建造晒场,李大婶你就专门负责教他们,村长家负责监督建造晒场。”

李大婶听的晕头转向,她万万没想到周景年已经安排这么妥当,但是既然只要十个人,她娘家也有不少亲戚家里揭不开锅,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她问道:“景年啊,你看我娘家亲戚可以吗?”

“婶娘,这个腌豆角的方法我想要李家村的来,但是我现在想到,既然制作的方法必须保密,那我们还是要试探一下村里。等我跟村长确定好后再来跟你详谈。”豆角还没有开花,预测结果得等将近二十天以后,现在抓紧时间做晒场才对。

“娃子,你说的不对,村里人多嘴杂,如果要做到赵府那边保密,那今年腌制豆角就一定不能请各家人来干。”

李大婶越琢磨越觉得周景年这个方法行不通,但是听到他说还是要试探一下村里,便闭了嘴。

他们再详细确认好每个人的职责,李大婶负责监管和教做酸豆角。

李家媳妇杏儿和女儿就专门负责检查收上来的洗干净没有瑕疵,是否鲜嫩,顺便帮忙晾晒。家里的农田还需要人手兼顾,就请李大婶娘家人管着,等到最后由大牛哥和村长家看着送去赵府码头。

李大叔有另外重要的事情——周景年的声望。

来到村长家时,他已经下田去了,只有他媳妇在。

“景年来了啊,”村长媳妇脸上的褶子都笑的挤到一起,这娃每次来,都给他家带来不少收入,“是要找你村长爷爷是吧,你们坐,有福,快去喊你爹回来,就说景年找。”

周宁知道,他们这是又要商量“大事'了,每次不管聊什么“大事”,兄长都要求她必须在旁边听,他说这是让她成为一个更强大的人,以后能走出更好的路。

她不太能理解,李家村这条路不是挺好走的吗,但是兄长这样说肯定有他的道理了。

“娃子,咋了?"村长刚从田里回来,因为着急洗腿上的泥,卷起来的裤腿还打湿了。

周景年站起来示意村长屋里说,看到有福叔在门口一直探头,干脆让他帮忙去村里找个会建房子的老师傅过来。

“村长,接下来的事情对村子里非常重要,”周景年将赵家要在村里收豆角一事说出,“我知道村里也不容易,所以会按五文一斤的价格收上豆角,要睡收不满,那其他村的我只按三文钱一斤继续收,一共要上一千零五十斤。”

防止做的过程里出现意外,留点后手。

如果村里有人想到买下周边村里的来赚差价,那简直再好不过,这种头脑灵活的人还可以合作。

“而且接下来需要村里建一个大晒场,里面建一个小屋储存陶罐,酸豆角制作可能要到十来天。到时候找两个人看守,跟村里说明白,以后这会成为村里的进项,一定要防住外人破坏。”

周景年想到自己家也需要重新搭建围墙,将人数往上报了报:“四十人,需要有会建房子的老师傅,老师傅可以议价,其他人按劳动计费,等老师傅商议需要多少泥砖。”

村长对当下的物价更为了解,并不认可泥砖砌墙,“按你说,这样会更轻省些,如果你是怕人偷师,那我直接要求村里人不能去你家附近,不也可以吗。至于陶罐的存放,我也不认同为了这个重新建房子,可以借村口那座房子存放,那这笔钱翻修那个房子。”

“村口那座房子?村长,不知那座房子的主人是谁?不会有龃龉吗?”

周景年不是没有打过村口大房子的念头,但是担心是村里的禁忌,毕竟从没有看到有人进出过,自己只是外来者,冒犯了就不好了。

村长摆摆手,他虽然鬓发花白,但精神矍铄:

“景年,五年前别的村里每年到了冬天,都会有老人挺不住,一到灾年甚至小孩也活下不了几个。像到我这年过花甲的,更不足一手之数,到了我这个年纪,早就看开了。”

村长目光如炬,死死看着周景年。

“我虽不知你到底从何而来,但是你要时刻记住,你就是周家亲孙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此事只有你我二人知晓,我更不想追究你的身世,但是如果你会做出拖累村里的事,我绝不轻饶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