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桐眼眶有些红,不知道报仇之后,这些人会有什么遭遇。等战斗结束,邬桐抹了把脸,悄悄将冼太太叫到一旁:“这些女子无辜受辱,不知部落里会如何安置她们?如果......不妨让她们跟我回县衙,县衙正在准备办纺织厂,去厂里做工,总有她们一口饭吃。”
冼太太在县城多年,知道汉人对女子的诸多教条,不屑道:“部落里,女人也是财富,才不会有什么三从四德,贞洁之类的鬼话,县尊太太请放心,这些女人养好伤,在部落里想干什么都行。”
听见如此说,邬桐才算放下心来。在战士们打扫战场时,邬桐和柳琼在原始森林里转了一圈,试图找到像是橡胶、白药或者三七之类的名贵物种,可惜两人能力有限,并没有发现。
几日来,如此场景在另四个被劫持的生黎部落里轮番上演。等将所有倭寇都处死后,邬桐惊讶地发现,她的异能反而升级了。
来不及喜悦,打扫战场,处理尸首,又忙了两日才闲下来。这些倭寇都不是穷的,搜出来的财宝给兵士和生黎兄弟们一分,皆大欢喜。
等一切平定,召集各位生黎部落首领开会时,各族长都带了礼,沉香,黄花梨,不收都不行,不收就是看不起生黎。柳琼无奈收了,也听了众族长的一番感激,临走时忍不住开口:“黄花梨不可只砍伐不种植啊。我知道黄花梨成材慢,可能需要成百上千年。但要是不种,后世就再也没有黄花梨用了。各位的孙子用不上,但各位孙子的孙子的孙子,说不得就用上了呢。
这黄花梨自宋朝就成名,要是那时候有人种,是不是现在也成材了?
以此类推,我们现在种,是不是我们的后人也有人能用黄花梨了?我也就这点要求,伐一棵,种三棵,还请各位思量。”
冼主簿和冼太太将柳琼的话翻译给众人听,几位族长面面相觑。历来他们只砍过黄花梨,还从没种过呢。叽里呱啦说了一堆,冼太太疾言厉色地回了几句,四位首领才不情不愿地点头。
“县令放心,他们会试一试的,也会跟其他生黎部落联络,将您的意思跟他们说清楚。”冼主簿开口道。
柳琼点点头,出来了近半个月,也该回去了。如今琼州内乱已平,接下来织布、种红薯、造船等事宜也该提上议程了。
回程就轻松多了,同样是五天时间,傍晚到家,沐浴更衣,一番收拾后,这才见了林如海、林黛玉和甄家三人,林黛玉眼睛亮晶晶的:“姐姐,织布机有眉目了!”
刚到家就遇这么大的惊喜,邬桐忍不住揉揉林黛玉的头,得意地冲柳琼挑眉。瞧,这么聪明伶俐的黛玉,如今是我妹妹呢。
柳琼是姐夫啊,怎么能跟小姨子说话,只对着林如海一拜:“先生和妹妹的功劳,堪比昔日的黄道婆啊。”
林如海摸摸胡须,矜持地呵呵笑两声,这个徒弟兼女婿,将他比个妇人,虽是衣被天下堪比女圣吧,他这个士大夫心里,怎么就那么不舒服呢。他轻咳两声,开口道:“内患已除,接下来琼州你打算如何治理?”
柳琼嘿嘿笑两声:“我是这么想的。最重要的是粮食,琼州岛水稻是一年两熟,可我听说占城稻能一年三熟,不知可否引进过来?
其次是人口,琼州人口少,官府得出台一些吸引人口的政策,例如落户可分多少亩地,这个也得尽快办。
第三就是安抚当地的百姓。当地居民以黎人为主,普遍信奉冼夫人和海神娘娘,我想不妨过几日就去祭拜一下,也好表明官府的态度。
第四就是这次的主要差事造船了,工部的匠人过几日应该就到了,我们得选个地方秘密造船实验,得离这里不远又不易察觉,最好是一处小岛。
第五就是琼州的经济,之前我听过琼州盛产黎锦,是本地黎人利用琼州岛的木棉编织的布帛,汉朝时曾经一度作为贡品进献朝廷的。
现如今织布机有了进展,正好看下是否可以改进下织布技术,让本地黎人多制黎锦,卖到广西福建一带,或者通过海商卖到国外去,都不成问题,也算是给本地黎人增加收入了。
另外得看看岛上是否可以晒海盐,也是一项增加县衙收入的举措。
最后就是教育了,虽然不是目前最紧要的,但是须得麻烦岳父和甄世伯,看看是否有至交好友愿意来琼州岛教书。银钱不是问题,只要肯来,我们就给分房子。”
话音刚落,甄士隐哈哈笑着抱拳:“恭喜林大人,喜得贵婿啊。”
林如海摸摸胡须,也随着大笑起来。柳琼心内松一口气,关于种植那里,他隐去了一点没说。按照《红楼梦》的书写时间,红薯应该是已经出现了的,但他看海南这里并没有人种植,也不知是怎么回事。
时间不等人,已经快入六月了,过了这个时间点,再种红薯可就来不及了。
邬桐虽不懂农事,但晚上要睡时听了柳琼的担忧,什么冒然拿出来怕惹人怀疑,她就不懂了:“咱们刚平定了生黎和倭寇的冲突,就说是在深山老林里发现的,一大片,肯定高产之类的。反正黎人族长给你送了很多礼嘛,都装车了,谁也不知道里面是什么。而且那几日咱们在老林子里转悠,就算发现什么也不奇怪,是不是?”
柳琼拍拍脑袋,感慨,有时候大脑简单的人反而能直击要害。他这种想的多的,反倒束手束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