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红楼之远亲 > 第14章 掣肘

第14章 掣肘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后续发生的事邬桐全然不知,也不去关心打探,只顺利地搬离了贾府,兄妹四人收拾箱笼、布置屋子又花了两日。

林家的宅子在京城不算小了,五进,四人一人一进都住得开。虽没国公府雕梁画栋那般奢华,也是曲径通幽,轩峻壮丽,很有几分江南园林的别致,不愧是巡盐御史的宅子。

安住下来后,少不得再去贾府报个平安,送些礼物,算是代表林家,和亲戚走动起来的意思。

“住得习惯就好。你们啊,走得太早,这不,赖嬷嬷能干,找了个宫里的教养嬷嬷,正在教迎春她们姊妹几个规矩呢。咱们这样的人家,不求她们嫁得多高,多学些规矩,以后不管嫁去哪里,都吃不了亏,就是掌管后宅也能更顺手。”贾母摩挲着林黛玉的手,满脸疼惜。

邬桐却觉得贾母的屋子比往日安静许多。王夫人脸有些僵,迎春面色倒是如常,薛宝钗眼里隐隐有些兴奋,只探春低着头,有些不安的样子。而最爱说笑的王熙凤,今日却跟锯嘴的葫芦一般,一声不吭。

往日请安过后一定会多留一会儿的尤氏,此时却不见了踪影。邬桐想了又想,才摸到些边。那日王夫人得罪了贾母,加上之前赏花宴插手宝玉的问题,贾母这是新仇旧恨加起来,想给王夫人一点儿教训?

培养三春,可能早就有这个计划,只是如今是不是太心急了些?按年纪算,元春现在最多也不到二十岁。自古只有多年无子的后宫妃嫔,娘家才会送进美貌的媵女,让媵女生子巩固位置。

进了后宫,女人就不再是单纯的女人。为娘家,为儿孙,却偏偏不能为自己。

邬桐叹口气,不再理会贾家的官司。如今好容易跳出了贾府,三春如何,那是贾家的事,她作为外人,断是不能插手的。而且她估计,近几年贾母也不会真的送进去一个媵女。做做样子,教训教训儿媳妇罢了。

元春年纪还小,又不是生不出来。再为了媵女的事和最有出息的大孙女起了嫌隙,那才是得不偿失。贾母断不会糊涂至此。

看着一屋子围着贾母说恭维话的莺莺燕燕,邬桐的心思不可避免地飞到了府外。好不容易来了一趟京城,周边的好景致怎么也得去逛逛才是。

这不,刚从贾家回来两日,就来了机会,兄妹四人集体出府游玩。

“少爷,小的们在甘泉寺的后院禅房,收拾出了一个齐整院落,都布置妥当了,小姐们可以安心入住。”

东郊,甘泉寺正门前,小厮全贵在马车前躬身回禀。

林管家早在三人入住贾府后几日就走了,林如海在江南还等着他管家呢,几个小主子这里一切安好,他留下几个得力小厮,放心地回去了。全贵就是林管家手把手教出来的,最是机灵,邬杨放在身边做了跟班。

“去后院禅房。”马车里,邬杨掀开帘子,看了一眼甘泉寺的大门。很普通的红漆柳木门,甚至都不怎么光鲜,匾额也是平平无奇,其上的字迹却苍劲有力,透着一股子睥睨天下的霸气。

邬杨放下门帘,回忆三王爷突然约他来这里相见的经过。

已经快六月,离明年春闱还早,但邬杨想一击即中,每日读书后,都会在申时左右去国子监周围的茶楼,听听学子们的议论。

国子监里有很多恩荫的朝中官员子弟,消息最是灵通,议论的很多朝廷大事,来龙去脉比邸报里写的详细多了。

前几日他正在角落里独自喝茶,津津有味地听着邻桌的议论。不成想茶博士倒茶时,小心地塞了张纸条给他,就约在城东甘泉寺。

京中的大庙很多,甘泉寺只是一个很小的庙宇,因寺庙中有一甘泉而得名。来这里上香的人不多,但从禅房翘起的屋檐走兽就能看出来,甘泉寺不缺钱。没想到,却是吃的皇家饭。

邬杨、邬桐和邬柏三人都知道来这里的目的,但是林黛玉不知道,她只以为是姐姐想出来散散心,下车后还四处瞧呢,很是好奇的样子:“这里倒是有趣,只是这山也太矮了,没甚意趣。不过比清虚观和水月庵清净,也还有些微可取之处。”

禅房是青砖黛瓦,泥鳅屋脊,房前屋后的古柏和青松很有些年头,一看就是积年的老树。风吹林动,混杂着山下小镇的喧闹,难得的既能远离世俗烟火,又能时刻入世游玩的地方。

邬桐跳下马车,深吸一口气,伸手拉住探头探脑的黛玉,笑着说:“别看了,先吃饭,午食后再去小镇上瞧瞧。你来京城这么久都没出来过吧?京城的市井民情肯定也没见过。”

此时黛玉也才不足八岁,吐吐舌头,顺着邬桐的力道,进了禅院。

甘泉寺在京城东郊,坐马车大概两个时辰的路程,一早出发,到的时候正好吃午食。因甘泉寺不大,禅房说是一个院落,其实就四间房,哥哥弟弟一间,她和黛玉一间,男女下人们两间,才堪堪住下。

寺庙的小沙弥送来斋饭,蕙香和全贵合掌,恭敬地接了,送到少爷小姐的房内后就退了出来。小主子们吃饭不要他们伺候,他们正好可以歇歇。

蘑菇鲜汤素面,素炒小青菜,再加一个红豆酥饼,斋饭不说丰盛,主食、菜蔬、甜品都有,很齐全的一顿了。

午食后,邬桐和黛玉带上帷帽,在山下的小镇上漫步。小镇不大,人烟却阜盛。不远处就是大慈恩寺,当朝最大的寺庙,香火鼎盛,每日去烧香拜佛的贵人不少,搭着这人流做买卖的小商贩络绎不绝。

炊饼铺子、豆花、包子、馕饼等吃食摊子最多。大慈恩寺里禅房有限,主子们带着贴身奴婢住进去祈福,其余的下人们自然是自己找地方安置。小镇就是做这些下人的生意。别小看这些跟着主子出来的奴仆,手里的银钱可能比有些大商户还多呢。

邬杨找了一间二层的茶楼,包了临窗的雅间,兄妹四人倚窗看景。

林黛玉津津有味地看着下面,玩闹嬉笑的小童,布衣荆钗却不失泼辣的妇人,还有小贩洋溢着热情的吆喝声,都令她觉得新奇,良久才侧身对邬桐感慨:“姐姐,以前竟是我误了。从未想过出来看看,只一味地呆在后宅。如今出来才知天高地阔,自在非常。”

“那妹妹就多出来走走。妹妹是有大智慧之人,多出来走走,许是就得了什么机缘也未可知。”邬桐拍拍林黛玉的手,悄悄给楼下茶摊上坐着的柳琼使个颜色。

不远处的冷子兴可溜达半天了,盯紧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