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红楼之远亲 > 第9章 蛇羹及入贾府

第9章 蛇羹及入贾府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偏那次贾琏叫柳琼过去看他做好的跳棋,远远瞧见了,就知道贾家内里是被蛀空了的。他心内叹气,只盼着桐儿早些来京城,将林黛玉接回林家,早做打算才是。

在通州码头,邬桐心里也急呢,眼见着快五月了,这到了京城,第一件事肯定是得去拜见贾母。顶着林家人的身份,那礼法上贾母就是嫡亲外祖母,必是得去的。去了就肯定会被留在贾家住,她可真不耐烦这个。

虽然书里这个春那个钗的都是水灵灵的女孩子,又是作诗又是作画的。可她一个俗人,诗画半点儿不通,哪里有什么共同话题。她觉得林黛玉那一身病就是闲的,整日里不操心衣食住行,拿着书就是伤春悲秋,她不病谁病?

可住到贾府,就得打算打算住多久。林府肯定得拾掇,以什么名义搬出去,可得好好谋划谋划。

“少爷,马车都装好了,咱们该出发了。”林管家这次亲自送三位小主子进京,也是到贾府看看,林家千金在后宅是不是真的住得安心。

夫人在世时,对贾家那是恨不能掏空了林家去贴补,如今林家的姑娘在贾家也就住了不到一年,如果住得不舒坦,可别怪他不给死去的夫人面子。

林管家心内发狠,面上对小主子们毕恭毕敬。他是林家的忠仆,虽然不知道三位少爷小姐是怎么冒出来的,但林家几代单传,如今有了后人,他自是欢喜的。

“林家在通州可有铺子田地?”邬桐问道。通州就在京城边上,以后京城不方便做的事,少不得要在通州这边办,因此邬桐格外关心田地的事。

“那是自然。”林管家面上谦虚,语气却格外骄傲,“不止通州,就算京郊,我们林家也是有庄子的。通州这里有个一千亩的大庄子,京郊有五百亩的小庄子,另各有铺子四间,都是死去的老侯爷当年置办的家产。”

林家出身列侯,祖上也是豪富过的,邬桐点点头。在哪个世界生存都少不了钱财开路,有了这些打底,她的一些主意就能施行。以后给林家一些分子就是。

“林管家。”说曹操曹操到,林家在通州的曹庄头拎着一袋子蛇,拍马道,“好叫林管家知道,如今京城流行吃蛇羹,听闻就是贾府里传出来的。这是小的叫底下的庄户准备的好蛇,想着您进京能用得上,这不天没亮就过来等着了。”

“蛇羹?”邬桐低声呢喃,在脑内翻找了下记忆,知道这八成是邬家进献给贾家的。南海那边饮食上百无禁忌,什么都敢入口,就连毒性最烈的五步蛇,都敢扒皮尝肉做羹汤的。

即和邬家断了关系,她也不去深究这里面的门道。无外乎是婉姨娘的后宅手段,扒着贾家国公门第罢了。

殊不知邬家嬷嬷回了粤海后,很是夸耀了一番自家的蛇羹,称是东宫都派內侍来要人的,这个那个的,很是让邬家大房在粤海出了一回风头。一时盖过了粤海将军在的二房,让婉姨娘在后宅站稳了脚跟。

当然,这是后话,只说如今林管家接了曹庄头的好意,一行人浩浩荡荡去了京城。

贾府里忙着欢喜东宫的赏赐和圣人的恩德,哪里有真心为林家庶子庶女拾掇屋子的,少不得黛玉日日过去查看。多走动了些,稀里糊涂的,身子竟然比平时略康健了。大家也只以为是她欢喜有兄弟撑腰,都没多想。

偏薛宝钗心内不舒服,本来她的境遇是比林黛玉强的,虽说父亲不在了,但是内有母亲,外有哥哥,虽哥哥不争气,但到底人还在。现在林黛玉一下子冒出来三个哥哥姐姐,她心里如何好受。

这一日黛玉照例去百花堂看顾,薛宝钗在湖心亭上看景儿,倚在东北角儿,旁边是贴身服侍的莺儿。因两人瘦小,被高大的楼阁挡了个严实。

两个办事的婆子没留意,到湖心亭歇息,抱怨道:“那林姑爷也是糊涂种子,失散了这么些年才找到。我就说,当年敏小姐不是吃素的,你看看,把那些个妾氏都赶出府了,愣是十几年都没消息。”

“你可小心些,当心老太太听见治你的罪。”旁边的老嬷嬷慌忙看了看四周,见没人才敢继续开口,“可不是老太太教得好嘛,当年国公爷府里的庶子庶女,哪一个得了好?天南海北的发嫁了不说,十几年了从来不去瞧,早不知道多少年前就死了。敏小姐那是老太太真传,学了个十成十。”

两人在里面嘚啵嘚,可吓坏了外面赏景儿的宝钗主仆二人。宝钗想偷偷溜走吧,谁知林黛玉带着雪雁、林家的老嬷嬷等人正路过此地,雪雁眼尖,见到宝钗就喊:“宝姑娘,这么冷的天怎么坐在湖心亭赏景儿?虽说快四月了,但天还冷着,小心着了凉。”

湖心亭里的两位婆子早吓得没了声音。宝钗尴尬地笑笑,随莺儿走出来,语气有些僵硬:“黛玉妹妹这是又去布置屋子?要我说何苦累着自己,让下人去办就是,老太太都发话了,下人自是不敢怠慢的。”

林家老嬷嬷皱皱眉,这话怎么听着这么别扭呢。

刚想开口,就听黛玉咳了一声,温言道:“下人们自是尽心,只是我作为妹妹,怎么也得尽份心意。不管好不好的,我只管多走走,也是我对爹爹的孝心。”

“这话很是。”宝钗亲热地拉着黛玉的手,朝百花堂走去,“我也去看看妹妹布置的屋子,定是差不了的。”

这边宝钗黛玉走了,那两个湖心亭歇脚的婆子嬷嬷才敢探头溜出去。日后如何编排宝钗暂且不提,只说林家的马车一进城门,就被贾府派来的仆妇们迎了上去。

“可盼到表公子们进京了。”那管事的老嬷嬷头上插着金钗,衣服也是展展新的绸缎,真真比小门小户的官太太打扮得还体面齐整。

礼法上只有官太太才可穿绸缎,贾家的下人猖狂至此,偏大家见怪不怪,也是奇了。

作为内宅女子,自是邬桐出面招呼这些内宅的管事,她拉开车帘,笑笑,矜持地道:“爹爹疼爱我等,准备了一船的东西,还有丫鬟仆妇四十余人,路上耽搁了些,劳外祖母记挂了。我们这就进府拜见外祖母吧。”

柳琼坐在一边的茶铺子上只管笑,桐儿这是受他影响,不喜贾家呢。瞥见邬桐暗暗瞪他一眼,柳琼摸摸鼻子,好吧,他好像是没用了些,现在才进了一次贾府,什么都没改变,还是桐儿改了剧情,生生闯出了一条道儿。

那边,外管事告罪的话听着也亲密得紧,什么可等到公子了,老太太早早就盼着了,可听在林管家耳中却格外刺耳。这是说几人走得慢,让老夫人久等了?

也不看看众人风尘仆仆的,坐车做得脸色发白,张嘴就挑拨,林管家开口刺了回去:“林家巡盐御史,家资减薄,马儿都跑岔气了,才到京,跟国公家不能比。”

你就听去吧,巡盐御史家还家资减薄,还跟国公家不能比。当初贾敏一船船地往京城送节礼,谁人不知谁人不晓,有点儿脑子的都能听出来这是讽刺贾家呢。

偏这外府派来的管事眼高于顶,硬是没听出来,还赞同地点点头:“那等我回明老爷,赏林家一匹好马就是。国公府可是以武起家,家里好马不知道有多少。”

邬杨心内憋笑,悄悄拉了林管家的袖子,暗示别跟这糊涂人计较。林管家瞥了那管事一眼,也觉得跟他说话降了身价,撇过头去不再理会。

有了这段小插曲,一路上都安静得很,邬桐拉开车帘,看着京城繁华的街市和阜盛的人烟,心内感慨:书里的林妹妹当真是被她娘坑了。

林家出身列侯,虽不及国公府,但门第也不低,况且林如海高中探花。

宁国府还有贾敬,虽现在在道观里猫着,可当初也是进士出身。

荣国府呢?读书读书不行,习武更别提了,林如海娶贾敏,可真不是攀附。要说攀附,那也是贾家攀着林家,而不是林家攀附贾家。

贾敏自诩国公府小姐,不知道在林黛玉小时候说过多少次国公府的气派,让小小的黛玉天生对国公府就生出了怯意。

六岁上去贾府小住,先天弱了气势,不被贾府那些眼高于顶的下人欺负才怪。

后来林如海死了,贾琏护送林黛玉奔丧,发了三二百万外财,延续了国公府的繁华,却没有善待这外财的主人。

真真作孽,怪不得柳琼那厮每每看书都对贾家又骂又斥的,当真是没良心至极。

如今有了这段因果,她和柳琼自是要千万保全黛玉和林家的。

只是这宝黛拆是不拆?拆吧,不知道那警幻仙子是真的还是假的,还有马道婆和一僧一道,都是有些神通的,不知道拆了之后会不会有什么报应。

不拆吧,她又实在是看不上贾宝玉这个人。跟袭人、碧痕不清不楚地,还招惹秦钟、蒋玉涵和柳湘莲这些男人,再是花心不过,真的配不上书里的林妹妹。

想着事,没注意贾府开了角门,将三人抬了进去。林黛玉当初就是走的角门,她和哥哥作为庶子庶女,也不去争这个理,只端坐在轿子里等着便是。

一路垂花门、穿堂的过去,竟是要将邬杨送到后院儿,邬杨赶忙叫住抬轿的小厮:“岂有外男直接进内院儿的道理?让妹妹进去就是,你们送我和小弟去见舅舅。林管家,你派人跟着妹妹,不可偷懒躲闲。”

林管家早急得跳脚了,苦于在别人的府里不能高声喧哗,现在大少爷发话了,哪有不听的道理,让内院儿管事的嬷嬷跟着姑娘进去,他塞了些银子给抬轿子的小厮,这才拐弯儿向外院书房走去。

小厮们哪里知道那许多门道,都是主子们说什么他们做什么。当初说让把人抬到内院见老太太,他们就以为是让三人都去呢,谁知道竟有两位是不能随便去的。正踌躇呢,见了打赏自是接了,反正不是他们不听话,是主子们发话了,他们不得不听。

内院,小厮们将轿子停到门口,低着头退出去。一个穿着轻罗藕荷比甲,土褐色撒花绸缎裙儿的婆子将轿帘掀开,就见轿里伸出一只青葱般的手,扶着她的胳膊走下轿。小姑娘十二三岁的样子,穿着桃红缠枝花纹的比甲,底下一条松花绿云纹马面裙。

婆子偷眼觑了姑娘一下,心里赞一声好相貌,竟是比宫里的大小姐还气派。不敢再放肆,低着头将人引到穿堂。

邬桐下轿后,见婆子乖觉,也不发作,一路过穿堂,转插屏,进入正房大院,雕梁画栋不必细说。

正房雕花游廊下,几个穿红着绿的小丫鬟笑着迎上来,为首的一位当先道:“老太太早等在里面了。”说着不等人回话,高声喊道,“林家姑娘来了。”

邬桐挑挑眉,对着打帘儿的小丫鬟笑笑,矮身进入房门。

屋内,用金碧辉煌形容都不为过,十几个大红寿喜烛,将屋内照得比外面的日头儿还亮,右侧供桌上,大红的婆娑果摆着,不是用来吃的,而是熏屋子,要的就是这个果香。

正中一张填漆床上,悬着竹青销金撒花帐子,用大铜钩收着。贾母一头银发,从顶至梢,四颗大东珠,用金八宝坠角,身上穿着正红撒花半旧长马褂,脖子上挂着五彩项圈,倚在床上。脚边两个矮榻,一左一右坐着黛玉和宝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