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即便明夏面目柔善,不够了解的人也很少愿意上前结交。
只有真正相处过的人才知道,明夏是同阶层、同年龄中最懂得平等待人的,所谓的歧视本质上是以现有的认知去断定一类群体或职业,尤其是争议大知名度又高的。
爱豆在明夏“歧视”的职业中既典型又特殊。典型在:明夏认为这个职业与风俗业一样,用极少的付出换取获得极多的酬劳,还带坏社会风气;特殊在:其他职业明夏还能找到存在的意义,哪怕是负面的,只有爱豆……
论美貌演技,比起演员明显逊色。
论唱歌跳舞,比起真正的歌手、舞者更是不够看。
论搞怪逗趣,综艺人又不是摆设。
论特殊服务,风俗店已经够多了,演员、歌手、舞者或多或少也有参与。
总之,不论是娱乐意义还是专业意义,明夏都认为爱豆这个职业没有存在的必要。
如此看法自然形成了歧视,也是明夏对华敏的安利不以为意的原因。不过与听长篇大论相比,看照片不用费什么心思,没必要敷衍,于是抬眼一看。
极致的美丽果然可以抵消部分偏见,原本不带感情的黑眸一下子亮起了理解的光芒。不过很快,一股熟悉的填充感涌入大脑,预料到接下来的痛苦,明夏迅速翻阅记忆,很快就找到了依然鲜明的紫梓,通过与紫梓的共同回忆,终于找到有关韩央的记忆点,成功退散即将袭来的不明填充物。
带着“劫后余生”的兴奋,明夏眉开眼笑:“原来你哥是韩央啊,他是不是在一个组合来着?我记得以前,外公家的好多产品都会找这个组合代言。”
有关韩央的记忆零星且无用,明夏觉得自己能想起来已经了不得了,没想到说着说着很多细节还清晰了起来。
当年跟紫梓去商场时总是看到很多艺人的巨幅,其中一个七人组合存活最久、范围最广。
真正的明珠即便蒙尘也难掩光芒,何况是被精心包装?很快,明夏就被海报里那个固定在中心位的男孩吸引了。
受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人们虽爱看光芒万丈的美人,却耻于承认,这股风气借着刚刚兴起的网络传到了青少年群体。作为一个很在乎他人评价的小女孩,明夏很不愿意被打上“庸俗”的标签,所以只能干看着,不敢问也不敢查。
不过小孩子又能矜持几天呢?当商场换上了更美的巨幅时,明夏被惊艳的什么都忘了,只知道不停地问紫梓:“他是谁呀?叫什么?”
当然,为了给自己的“庸俗”找补,在得到答案后,明夏又皱着小脸嫌弃道:“一个卖脸的用那么大的字也不怕无福消受?”
“我就说你该见过,那时候随便一家店都能找到他。不过家里从来不让我接触这些,说太耽误学习,所以我只知道他很好看。半年前的一次巧合,我刷到了他见面会失语的新闻,那个破碎感真是……渐渐地,我越来越想看这张脸。当然,碍于我爸,那时候也不敢深入了解,只希望看腻了就退出。直到有一天,我爸搞突袭检查,之后就着这点连续骂了我好几天,我逆反心一上来,就开始报复性关注。这一关注才发现,他真是个有才有貌的妙人,经历上也让人心疼。最后就是半个月前,他……他朋友把他的遗书挂到网上,成了攻破我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对于惊才绝艳还满身血污的人,我永远没有抵抗力。”说到遗书,华敏的神色又黯淡了下来。
至少在热恋期间,没有粉丝愿意与爱豆阴阳两隔。
“怪不得你前段时间理都不理我,原来心思都在这上面。”明夏娇嗔一声,转眼又轻叹道:“不过不理我是对的,我也没什么心情。哎!我妈前段时间不知道抽了风,去找你说的那个S.C给我报了名,还跟我说我7岁那年哭着吵着也要去那儿,真是,现在编瞎话连草稿都懒得打了吗?”
本身对爱豆就有偏见,家长还搞先斩后奏那一套,这谁能愿意?明夏之所以对封杀的话题感兴趣,就是盘算着以此为切入点,摆脱这样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