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殷恩悦的支持者可以说没有,
在高层里殷恩悦的利益集团只占据一小部分,
其中还有屡次和殷恩悦唱反调的人。
在连翻挫折面前,
殷恩悦并不气馁,
而这一段时期也可以说又是相当重要的机会,
殷恩悦率领着庞大的原邦,
在大浪里正在前行。
而也就是在这一段时期,
程峻敏的野心终于冒出头角。
从战争结束后到现在,
原邦并不是总能一派太平,
有一些人对这一段时期社会状况做出论证及研究,
而到后来这一类书多起来,
大多数都对未来战争阴云深信不疑。
不能说对未来的战争有预言,
但各邦的矛盾都根深蒂固不可调节,
很难对长久和平抱有乐观念想。
而战争早在三十就已变了模样,
变成能摧毁全人类的巨大机器。
旁大的帝国开设旁大的工厂群,
而大的民主邦也都各自联盟,
一个个庞然大物的战争机器矗立在这个世界。
而且各个民族都在梳理着牢固的民族观念,
这就可能使得大屠杀充满条理的恐怖以及坚定不移的信念,
并且也有人对此进行了极为长久的精心策划。
但凡有人在军事方面有出众才能,
都会在大屠杀领域里还得到重用,
并且以屠杀为目的必然会让军卒在杀戮这一方面做到极致,
而导致的结果就是惨不忍睹。
以赢得战争胜利为目的就要在世贸、借贷以及本邦所有资金,
都利用到力所能及的顶点,
包括长年积存的庞大资金。
各邦劳动人民也都或直接、间接为战争服务。
亿万群众的力量在同一张旗帜下汇聚,
民主的意志通过民主的规章制度得以显彰。
所有人都能理解战争,
而这一方面主要是在人文领域得以发扬光大,
对于战争的目的来讲,
就是要每个人都能为保家卫国出一份力所能及的力量。
宣传成一种牢固的武器,
能使分散的人群变得团结可靠,
而且能使一张旗子下的人自我鼓舞。
而对于教会的宣传,
这类宣传虽然为自己的利益,
几乎都要求人去避世,
当然在公开场合几乎都反对战争,
但也并不是真的不期待战争,
而是以自己的方式来发动战争,
并且会对所有战士给予极大荣誉的褒扬,
给予崇高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