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墨言翻开古籍,指着上面的文字解释道:“这《汉宫宴》在古代就被视为不祥之物,画中场景曾与一场宫廷政变相关联。如今凶手模仿这一场景,绝非偶然。”
赵轩皱着眉头,若有所思:“你的意思是,这背后有人故意利用这幅画的寓意,制造这场看似仪式的死亡事件?”
苏墨言点头:“正是如此。而且,我通过分析古籍中对当时事件的描述,结合现在的情况,发现这诅咒与朝廷和民间的口碑紧密相连。这诅咒一旦被揭露,民众会认为朝廷被邪祟笼罩,这定会引发恐慌与不信任,动摇国之根本,后果不堪设想啊!”
青儿握紧了拳头,焦急地说:“那我们得赶紧想办法,绝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可现在该从哪里入手呢?”
苏墨言沉思片刻,缓缓说道:“当务之急,我们要顺着《汉宫宴》这条线索,找到与画相关的人或物,从而找出诅咒的源头,揪出幕后黑手,才能阻止这场危机。”
苏墨言沉思片刻,缓缓说道:“当务之急,我们要先找到诅咒的源头,顺着这条线揪出幕后黑手,才能阻止这场危机。”
赵凌霄等人陷入了困境,那困境犹如深陷泥沼,让他们举步维艰。他们不知道这个诅咒是由谁发起的,也不清楚其目的究竟是什么,更摸不透背后之人到底有着怎样的企图。而且,他们还面临着来自各方的压力,犹如一座座大山压在肩头。一些大臣对大理寺的调查进度不满,认为他们办事不力,纷纷上书永泰帝,言辞激烈地要求大理寺加快破案速度,那一封封奏疏就像一把把利刃,让赵凌霄等人压力倍增。永泰帝本就为此事龙颜大怒,看到大臣们的奏疏后,再次下诏,措辞严厉地责令大理寺在限期内破案,那诏令仿佛一道催命符,让众人的心情愈发沉重。
就在这时,刑部的人来到了大理寺,提出要与大理寺合作破案。
刑部来的张赫大人,年约20余岁上下,身形修长,出身更是显赫。
张虎看着经过身边的雷厉风行的年轻官员道:“这位张大人什么来头?看上去倒像个世家子弟。”
张达倒是好奇的看他一眼:“哎呦,虎哥,您这眼力劲绝了,张大人出身平阳张家,虽是嫡支分枝,但也是文武双全,且曾经少时在御前做侍卫,陛下很是看重呢。”
张虎大咧咧笑道:“果然,傲气的很呢。”
青儿手持卷宗从旁经过道:“好了,虎哥,咱们抓紧时间查案吧。”说的两人赶紧分开忙碌。
这张大人也无他人的委婉曲折,而是很坦诚的和赵凌霄讲述当前刑部的发现,神色严肃而诚恳,说道:“赵大人,此次案件事关重大,我们刑部也深感责任重大。我想我们应该携手合作,互通有无,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破案,这样或许才能早日解开谜团,揪出那幕后的真凶啊。”
赵凌霄点了点头,说道:“张大人所言极是。我们大理寺如今确实正需要刑部的协助,这案子错综复杂,多一个帮手便多一分力量,咱们齐心协力,定要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
双方开始交流各自的调查情况和线索,气氛严肃而专注。张大人先是介绍了刑部的调查进展,他声音沉稳,有条不紊地说道:“我们经过这段时间的排查,发现宫女们的死亡时间和地点都有一定的规律,似乎是按照某种特定的仪式进行的。每次案发的地点虽然在宫廷不同角落,但细细分析下来,都与宫廷的风水布局或者某些古老的传统方位有着微妙的联系,而且死亡时间也间隔有序,仿佛是在遵循着一种既定的节奏,绝非偶然为之啊。”
苏墨言听后,微微皱眉,接着说道:“我们也发现了这个问题。这些宫女的死状与《汉宫宴》中的场景相似,很可能是有人在模仿这个仪式。但我们现在又知道这个仪式是一个诅咒,这背后的水太深了,我们必须找出背后的主使,才能解开这个谜团,可目前线索实在是少之又少啊。”
张大人思索片刻,说道:“我们可以从历史文献中寻找线索,看看是否能找到关于这个诅咒的记载。古代的诸多仪式、巫术之类的东西,往往都有其渊源和传承,说不定在古籍中能发现与之相似的案例,从而找到突破口呢。”
于是,双方决定分头行动。赵凌霄和李虎、张远继续在宫中调查,他们深知在这宫廷之中,处处都是眼线,想要获取有用的线索,必须小心翼翼,如同在布满荆棘的道路上前行。
他们先是找到了案发地点附近的宫女和太监,逐个询问情况。可那些宫女和太监们一看到他们前来,大多神色惊恐,眼神闪躲,不敢透露太多信息。有的宫女吓得浑身发抖,只是一个劲儿地摇头说什么都不知道;有的太监则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后语,显然是有所顾虑。
赵凌霄看着他们,心中明白,这宫廷之中人心惶惶,大家都怕惹祸上身,所以不敢说实话。他尽量放柔声音,说道:“各位,我们此次前来只是为了查明真相,给那些死去的宫女一个交代,绝不会牵连无辜之人。你们若是知晓什么情况,还望如实相告,这也是在帮助我们守护宫廷的安宁啊。”
然而,即便如此,众人还是不敢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