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玉郎总以为我暗恋他 > 第41章 第 41 章

第41章 第 41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料子实在太多,单靠两个女子还真没法拿。

打着哈哈送走了沈家人,放下车帘,那年轻女子迫不及待开口问:“师父,这沈家可是豪客呀!可我以前听说他家卖了所有产业,那不是败落了么?”

“他家原本在这寿州的沈氏一族中,也是最富的那几家。去年两个儿子分家,才卖的产业。”

“怪不得还是这般有钱!”

“你知道什么!”年长绣娘睨她一眼:“破船还有三斤钉呢。他家以前可从不在咱们这儿做衣裳,去的都是锦绣阁!”

年轻女子咋舌。

锦绣阁可是这府城最好的制衣坊,就算再不服气,她也没法昧着良心说自家能与锦绣阁相比。

那这沈家到底还是穷了啊,不知偌大的家产还能剩下多少。

“如松那小子回去了?”

另一处宅子里,也有人正在猜测着沈如松如今的家底。

族长夫人王氏一进正堂,就看到自家老爷捧着把茶壶在那里左瞧右瞧。

下首的位子已经无人,只有半满的茶盏还未收掉。

“刚走。”

“哎,你说,他最终得了几分家产?清河那边不是来信说最后分得甚是公允么?”

“公允?要是你,你要银子还是府城的旺铺、上等田地?打量谁是傻子呢!”

说起这个,沈定川有些不大痛快。

抛开帝都的肃宁侯一脉不谈,沈家清河堂与他们寿州堂之间素来也不对付。

清河那边向来以主宗自居,人多辈分高,总是倚老卖老对着他们指指点点,甚是烦人。

他们寿州堂族人虽少,可赶上了肃宁侯发家的好时候,各家多多少少都有些进项,就没有一户精穷的。

这也就让清河那边更为眼红。

要知道当初族中可是没人看好沈腾峰,愿意跑来寿州投靠的,都是在老家混不下去的。

现在反倒是这些从前被他们瞧不起的族中废物们压了他们一头,这怎么能忍?

如果说侯府对寿州堂这边是无视,那跟清河老家那边的关系可就是相看两相厌了。

尤其之后那个天煞孤星的沈腾峰还冲着自家人下过狠手,把一批犯错的族人统统赶回了老家。

所以,清河那边的老一辈,全是对初代肃宁侯恨得牙根痒痒的人。

只是碍于侯府权势,不得不强忍着。尤其在地方官面前,还得捏着鼻子表现出与侯府的亲近。

尤其后来陆陆续续又有年轻族人从清河去寿州寻营生,老家族老们就更是不忿。

他们憋着口气,比科举人数、比祭祖规模,一有机会就要压寿州一回。

比到后来,连出来的这些人是葬在寿州还是归葬祖坟都要争得不可开交。

闹到最后,终于商量出个“生于斯,葬于斯”的约定。

沈县丞是在清河老家出生的,这也就是沈如松不得不把老父安葬回老家的原因。

也正是因为如此,孤身“深入敌营”的沈如松才会被“弃暗投明”的亲哥哥给欺负了。

若不是后面传来吴天恒入了中书省的信儿,现在拿到的这些银子还得打折。

沈定川生气的就在这里,沈如松他哥沈如柏就是个叛徒!

他生在寿州,好歹也在这里长到几岁,更别说将来还要埋在这儿,居然一门心思帮着“外人”欺负自家弟弟!

沈如柏这白眼狼把那些产业发卖时,全是价高者得,半点没想到族亲。

若出价相同,甚至卖给了外人也不给他们这些寿州的族人。

那些产业就算他们得不到,留在沈如松手中也好啊,不管是给族学还是祖祠捐助时,他也好登门。

沈定川想也知道,清河那边会怎么嘲笑他这个族长。

面上无光的沈定川暗暗咬牙,你等着,老夫必定给你安排上一处风吹日晒还车马喧嚣的坟茔!

王氏对此倒还有些暗搓搓的痛快。

当初沈如松他爹沈定康少年举人,阖族就没有不夸赞的。

后面娶的那个继室,号称是识文断字的才女,对她这个身为宗妇的堂嫂也不够恭敬,颇为清高。

最重要的是,他们这老二十五房,虽然占了个兄长的名头,成了族长,可家中富贵却不及沈定康的老二十九房。

原因也很简单,他家老爷子那时穷人乍富,妾室纳了一房又一房,庶子生了一窝又一窝。

偏偏老头子还挺惦记这些庶出儿子,临终前一一做了安排。

分家产时连糊弄都没法有什么大动作,结结实实分出去了近半。

这可把王氏这个长媳心疼坏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