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功法典籍上说,这并不是直觉,而是修行者本身对于天地变化的感知。等于在说,修行的过程就是更接近事物本来的运行规律,并且能以更为直观的方式了解其基本情况。
听起来是一种比较科学的解释。
不过,虞从蛰总认为修仙并不属于科学的范畴。她现在这种状态,应该创造另外的词汇来形容。
总之呢,关于林沛时“走火入魔”这件事,到这里就暂时告一个段落。
回去之后,虞从蛰忍不住去想这件事。不是对林沛时如此传奇经历的羡慕嫉妒恨,而是想要从中得到启发。
林沛时的状态,显然是从她所擅长的领域得到了突破口。这对于修士来说,向来是最快的,也是最为正统的突破方式。
虞从蛰想了想自己所擅长的领域,似乎是符箓之道。可是她一开始,并不是从这个入门的。
按照这个世界的划分,修士当然可以根据修炼方向方式等划分为很多种。有一种占据了极大类别,却不好划分的人群,统一称之为“法修”。
顾名思义,就是从简单的法术入门,之后凭借法术方面的造诣,在修行之路上前行。
有些人在这个过程中会越学越杂,最终精通多门法术,施展之时随意转换。有些人学着学着就转变了方向,变成了别的领域的精英修士。也有人长期专注于某一门法术方向,比如御火御水之类,将之炼到极致。
虞从蛰应该算是法修。
她的入门堪称机缘巧合,此时不提也罢。由于她这些年来专注于藏经阁事务,接触到的功法典籍实在太多了。万卷书已经读过,万里路却尚未走过。
符箓之道,制符大师什么的,本来不是虞从蛰心里选的方向。因此,就有那么一点小小的抗拒。
她稍微纠结了一下,干脆就不去想这件事了,而是开始打坐。
现在的虞从蛰是金丹初期,之后要把修为提升到金丹中期,然后是金丹后期,这才能准备冲击元婴期。
如果按照正常的修炼速度,外加丹药的辅助,达到金丹中期还需要一百年左右。或许可以快一点,这只是虞从蛰的估计。
每一个大境界都是修士之间的分水岭,尤其是体现在寿元上。
筑基期的理论寿命是二三百年,金丹期的理论寿命是五百到八百年,元婴期是一千到两千年左右。再晚上,就得看个人的修炼情况。
使用某些丹药或者天材地宝可以达到延长寿元的效果,只是它们的效果往往持续时间不会太长。而且,后续的衰老会来的非常快,就连死亡也将变成一件异常恐怖的事。
或许,那些恐怖的传说是以外力延寿的代价吧。
虞从蛰现在理论上还有四百到七百年的寿命,用一百年左右达到金丹中期,之后再用一两百年进入下一个阶段。似乎,也是可行的。
她不打算跟山主那样的天才修士去比较,当人生可以拉长之后,剩下的时间要做什么,或许会成为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虞从蛰承认自己的心乱了。
她从一件事想到另一件事,由此发散出去,已经开始出现悲观情绪。同时心里又觉得奇怪,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感伤了呢?
虞从蛰顿觉不好,她从静室内起身,来到外面。
此时已经是深夜,天上闪着几颗很亮的星星,近处的天空却是一片黑暗,并且有黑云聚集过来。
只是看了一眼,虞从蛰就觉得很不舒服。
此时,藏经阁方向已经有弟子出来,那失魂落魄的样子,一看就是受到了什么影响。
虞从蛰心中烦闷,暗暗运转灵力,强迫自己平静下来。
如此动静,影响范围之大,山主不可能不知道的。虞从蛰并不打算孤身一人去应对,她耐心地等待着。
不久之后,广清山上空响起打斗之声。护山大阵启动,法器之间碰撞的声音,爆发出来的光芒,一直持续到天亮。
随后,虚粼峰上。
“这帮魔修!从哪里搞了这般魔器,居然能对广清山施加如此影响!”
“那魂幡透着血腥,不知献祭了多少凡人。看来,是对当年之事的报复。”
“我看啊,这护山大阵也该换一换了。不然,下次再有这样的事,可不好收场。”
“仙盟那边怎么说?”
“还没消息呢,得派人过去问问。”
“提醒广清山在外面的弟子,要多加注意。至于内门弟子的历练,就在广清山,不要再派出去了。”
“我看可行。只是,这次魔修来势汹汹,不过是暂时退了。之后若是再来,可得有个法子才行。”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魔修来了,打回去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