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老何头这里,还是泥土茅草房,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吧?!
沈嫣看得有些汗颜:“你们远道而来,怠慢了!”
“哪里哪里……”老何头说道:“我们从前在老家,是住的竹舍……能遮风挡雨就行”
沈嫣便跟成发祖说:“给老丈把房子起好,让他们安心住下。”
“哎,我知道了!”成发祖说道:“大娘子放心,凭咱们的速度,没几天就能盖好!”成发祖赶紧打包票。
话说当时杨文昌把他们一家弄过来,也是吩咐了成发祖照应的,但是他没有放心上。因为这几个山头,其实已经超出了成辉村的范围,算是隔壁绛村的地盘。加上沈嫣对茶园果树之类的不上心,他就没怎么管过。
现在沈嫣亲自来视察茶园,又提出了什么新点子,成发祖一瞅这阵势,就知道这茶园要起来了。沈大娘子就是有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什么事情,经她点拨,那必定事半功倍。
沈嫣这里逛着茶园,若湄像脱缰的野马,在山里乱走,到了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捡了一堆野果子回来。
“你晒成什么样子了!”沈嫣笑骂道:“回头石妈妈又要说你了!”
“嫂子,你尝尝!”说着,若湄便把一颗果子塞进沈嫣嘴里:“酸酸甜甜,可好吃了!”
沈嫣带着若湄在山上凑合了一晚,山上凉爽,又下着小雨,还是挺舒服的。第二日,沈嫣又去看了竹筋混凝土的实验对照组。
这些天阴雨连绵,在这几个山头的竹筋混凝土建筑,经受住了考验,非常坚固,不受风雨的影响,和在成辉村建的竹筋混凝土相比,没有什么差别。沈嫣记录完数据,就带着若湄等人回了成辉村。
杨文昌带着辛秀才来见礼,沈嫣对着他很客气。沈嫣请辛秀才开班,一开始艰苦一下,就在他家里上课。
可是随着村里人口的增加和学生的增多,辛秀才家里那两间破屋子肯定不够。于是沈嫣又找来老成头商议。
老成头一听沈嫣的意思,当即表示:划出一块地,建个学校,请辛秀才来上课。辛秀才也说好,这样很正规,也显出他读书人的身份来。
至于女子也来上课的事,老成头一点也不反对。三奶奶的大孙女被女东家挑中,如今在她那里干活,一个月可以挣一贯钱,这谁不眼红。
大家也看得明白,东家既然是女子,她身边肯定要用很多女使、女管事、女记账,而且东家疼爱妹妹,若湄小娘子日后少不得要用人,这都是“机遇”啊!
当然了,村里的孩子也不娇惯着,一个月上15个半天,已经顶天了,遇到农忙或者工坊赶工的时候,肯定得停课。
辛秀才对于这些无有不可的。他想体面地挣些钱,更想完成自己的科举梦想。因此有一点空闲,反而好,他正好备考。
大家商量妥当,沈嫣便决定给村里建一个硬山顶三开间抬梁穿拱混合结构的“礼堂”,平常用来上课和讲学,必要时可以开会和演讲,算是一种公共设施。
沈嫣本来把这钱全掏了也不算什么,不过老成头说:他们村里也富裕了起来,不可一直占东家的便宜,况且这是为了全村孩子们着想,因此大家伙儿凑个一半的钱,是没问题的。
沈嫣听老成头这么说,也很开心,穷一点没什么,一是懂得感恩,二是知道投资教育,这便有了希望。
沈嫣画设计图是很快的,何况这种建筑在俞国早已是成熟的结构了,沈嫣很快画完草图,而村民们也在一天之内把一半的钱凑齐了。沈嫣爽快地拿出了另一半的钱。第二天礼堂就开工了。
同时沈嫣也没忘了茶厂的事,茶厂在山上,运送建筑材料比较费力。杨文昌特意调集了人手,过了几天茶厂的工程也开工了。
石妈妈看着沈嫣东奔西跑,不停感慨:“大娘子实在太辛苦了。她能撑起这偌大家业,实在不容易!”
若湄道:“我长大后,要想嫂子一样!”
石妈妈倒没有溺爱孩子,她笑着问:“那小娘子学得如何了?大娘子学的可是营建,比做算术难多了!”
一直野在村里的若湄,其实比石妈妈懂得更多,她若有所思道:“难怪嫂子教我们物理和化学呢,营建的学问用得上!算术和几何是基础中的基础,相当于房子的台基……”
一脚踏进来的沈嫣闻言,大笑起来:这话说的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