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弼也比较客气,尽管他内心觉得,沈嫣这个女人不务正业,超越女子的本分,但也认可她的本事,何况又有归元帝撑腰,所以表面上,他对沈嫣显得很是尊重。
李弼把沈嫣请到室内,拿出一张巨幅城郭图,请沈嫣观看。沈嫣上前一瞧,嚯,这不是洛城新都的图纸嘛?!
沈嫣围着城郭图转了一圈,妙哉妙哉!这样的城市规划,是当今世界第一流的。四周有要塞环护,位居俞国中枢,中轴对称,体现庄重礼序,功能分区,君民各自相安。道路交通、城市绿化、超高难度给排水系统等等都考虑到了,牛啊!
沈嫣看得连连赞叹。
李弼的心情可就没有那么美妙了,他打量着沈嫣的神色变化,最后不抱希望地问道:“大娘子,这是洛城新都的图纸,不知大娘子还有没有改进的建议?”
沈嫣又看了片刻,问道:“这是当年高祖皇帝命令宇文弢大人制定的新都方案吧?”
“正是!”李弼捋了捋胡须,没有多说什么。而一旁的宇文闳频频点头,显得与有荣焉的样子。
沈嫣看了看他二人的神色,心中不无揣测:归元帝要迁都,又将将作监、都水监等划归工部统一管理,这本是李弼这个工部尚书大展拳脚的好机会。奈何归元帝手中有当年天纵英才的宇文弢所提出的洛城新都计划,而工部这个会干事、懂技术、有家学渊源的宇文闳同样来自宇文家族,那迁都这天大的功劳岂不是姓了宇文,有他李弼什么事儿?!
宇文闳来自营造世家,沈嫣日后要干房地产,免不了要和他们家族打交道,当然不能当着他的面说他祖先的杰作有什么不妥之处。
因此沈嫣泛泛夸赞几句:“集先人智慧之大成,佩服,佩服!”若李弼聪明,自然会来找她,故而沈嫣也不再多说什么,客套几句之后,就告辞了。
沈嫣回到家中,立刻开始着手“云来项目--二期工程”的设计。二期项目范围更大,包括了一条运河、沿河码头、塌房和物流中转站,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
沈嫣不知道这个时代的塌房出入库、沿河船运、码头作业是怎么进行的,因而她来到汴都几个大型码头附近实地考察,不时记录数据和心得。
她又想起刘大山说过,他有一批兄弟可以去塌房做事,于是赶紧让刘大山把人带过来。这些人以一个叫作“洪兴”的人为首,原先在龙城军资库做事。
沈嫣一听这名字,不自觉地抬了抬眉,再仔细看了一下这个“洪兴”,并不是那种江湖气很浓的人,相反,他长得还比较周正。
沈嫣问了他几句话,发现他说话比较有条理,有一答一,不会乱吹,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比如军资库的出入库应该如何管理,他就能说得头头是道,但问起码头作业,他就老实说不懂。
沈嫣觉得这个人还不错,但是她心中还有疑问。等洪兴走了,沈嫣就问刘大山:“照理说龙城亦是晋北军地盘,归元帝登基,不少龙城的将士,即便是厢军出身,也有不少得到重用。这个洪兴为什么反而被裁撤了呢?”
刘大山道:“坏就坏在他管军资库,哎,他是个死心眼,受君之托,忠君之事,他忠的是那个‘违命侯’。死守着龙城的军资库,不让东西落入晋北军的手中……”
这……沈嫣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后来河东路经略使……就是现在的田太尉带领河东路投了咱们现在的官家,他才放弃了抵抗。等到厢军裁撤,您说,可不就轮到他了吗?”刘大山两手一摊,也为他的遭遇感到可惜:“我从前就认识他,奈何后来各为其主。不过洪兴兄弟为人厚道,是个值得信赖的人,要不然,我也不会推荐给您呐!”
沈嫣想了想,说:“好,你让他明日去各大码头看看,我在陕州要起塌房、码头、邸店和物流中转站,他先在汴都观摩学习吧!”
才送走了洪兴和刘大山,石妈妈来报:“一位工部的…呃…作使臣大人在等您,奴请他去了经纶堂。”
沈嫣知道她不熟悉京中各位官员繁复的官职,也不在意,信步来到经纶堂,发现哪里是什么作使臣哦,竟然是堂堂工部尚书李弼李大人啊!
沈嫣客气行礼道:“尚书大人,不知什么风把您吹来了?”
李弼心道:那日你说的不就是这个意思吗,我也是琢磨了两天才明白的,你装什么呢?!不过他还是客气几句,然后才说正事。
“大娘子,您当日所说的‘集前人智慧之大成’,”李弼赞道:“可如今您又是发明玻璃,又是造出了水泥,可见今人之智慧,不输古人呐!大娘子有什么想法,还请不吝赐教!”
沈嫣见他说得直白,也不兜圈子了,问道:“大人,您听说过棱堡吗?”
“棱堡?”李弼重复了一遍,问道:“这是何物?”
沈嫣拿起炭笔,在纸上画了四四方方一座城,道:“您看,这是我们常见的城郭,当年高祖皇帝觉得汴都无险可守,四四方方并不好,不如有点棱角得好,这样不易攻打。假设采用棱堡,那么……”
沈嫣说着画了个五角星,举例道:“这样每个角可以防御的范围扩大,相互配合,还可以形成多角度、交叉火力…呃…射程覆盖,从安全角度来说,更加易守难攻,您觉得呢?”
李弼一看这个五角星一样的城堡,想了片刻道:“好是好,但……但这是从未有过的设计啊,未免太…太……”
沈嫣当然知道他的想法,笑了一下,随手又画了个图,问道:“那这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