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珂扶着沈嫣上床休息,一边夸道:“大娘子是女中豪杰,比他们还强些呢!这么大家业,都是您一人挣下的……”
沈嫣听了两句吹捧,心满意足闭上了眼睛。
第二日,沈嫣继续给杨文昌写信,如今义阳的磨坊、石灰窑相继建成,沈嫣便想着要制造水泥。
其实古代也有自己的黑科技——三合土,其耐用耐磨、防水防火程度也超出现代人的想象。汴都的宫殿、城墙和帝陵,都是用三合土砌起来的。
三合土主要由石灰、黏土、糯米汁搅拌而成,也可以适当掺入细沙、羊桃藤汁,制成砂浆后尽快使用,经筑坚固、永不隳坏。
问题就出在糯米汁上。民以食为天,普通年份,尚且有饿死的人,要大批量使用糯米汁,太过昂贵。而且糯米汁不易储存,制作出来以后就要尽快使用,对工期、和施工配合度要求极高。
水泥则不同,虽然也要求防潮储存,但比糯米汁容易存放,也不会浪费粮食,不用从老百姓口里夺食,成本一下子就降了。
不过现代水泥,往往需要铁矿石,而目前沈嫣手头还没有,只能用古法水泥的方子,让杨文昌试制。
与煅烧石灰的工序稍有不同,古法水泥需先将石灰石磨碎,加入煤粉和黏土和少许水,搓成生料球,晾晒一天,然后进行煅烧,六小时后获得熟料,再磨成粉末,就得到了粗制版水泥。
这是沈嫣研究西方中世纪建材时发现的办法,当然国内也有自己的土法水泥,就是所谓的“两磨一烧”,沈嫣在学《土木工程材料学》时看过,用70%-75%的黏土、碎砖、陶器碎片甚至炉渣灰等耐火材料磨成粉末,20%-25%的生石灰以及5%左右的石膏粉,混合之后烘干磨细过筛成粉末状,便是混合水泥,耐腐蚀,养护期20天左右。
沈嫣将两种方法都写了出来,让杨文昌进行实验,看看用哪种方法更好。
二月里,汴都有头有脸的人家陆续换上了玻璃窗。二月春风似剪刀的烦恼消失了,透过敞亮的窗户,看到台阶上的绿意,无人不晓:春天要来了。
归元帝果然开了恩科,新一轮的会试要开启了,一时之间,汴都涌入了无数的读书人,各家客栈都已经客满。
读书人聚在一起,交流着今科可能出的考题、各州的才子及出名的文章,当然也不忘了打卡汴都最新潮的地点——俱欢颜。
“这里的玻璃窗,是全汴都第一家!官家特许,让读书人先用。就连宫里也是才安装上的。你瞧着书房,多么敞亮,寒冬早春,再也不怕透风了……”
这些举子都有礼部发的腰牌,当然能进“俱欢颜”的大门,一见这样超前的室内设计,眼睛都亮了。超大的公共空间,绝佳的采光视野,古朴中透着雅致,静谧中显出灵秀,非胸中大有丘壑之人不能设计出这样的院落。
隔壁就是历时两百多年的祥符寺,悠远的钟声伴着僧侣们富有韵律的诵经声传来,更添了一份庄严和肃穆。好一个读书的去处!
租住在这里的举子,自然是读书人中的聪明人,他们是第一批预测官家会开恩科的人。有热心的也愿意带人参观一下住所。这种现代大学宿舍常见的布局,在这个时代看来,实用美观,又别具匠心。
知道还有一间空房,不少举子赶紧来问门房,门房摇头:“这一间是我们东家特意留的,她有亲人也要上京赶考呢。”
众人这才作罢。回到书房,这里的炉子上架着铁壶,而使用的茶具却是晶莹剔透的玻璃。原来玻璃还能做这样小巧精致的东西。
刚刚从外面回来的刘举子,一见这场面,熟门熟路地介绍:“这套茶具也是‘天工坊’出品,价值千金……”
“真有千金么?”有人插嘴问道。
刘举子道:“这是当然的。北胡使臣买了一套酒具,不过一个酒壶加一个温酒器,两千两。你们想要,也可以去天工坊定制,看我说得真不真……”
众人欣赏了一番这透明的茶具,心道:虽然价值千金的茶具买不起,但总算见识到了,这汴都没白来!
没错,沈嫣也开始推出玻璃器皿了。为了和水晶制品进行竞争,沈嫣只能在器型和配套上下功夫。与平板玻璃不同,玻璃器皿并不是量产的,她给了工匠们更多的发挥空间,各种造型都可以尝试,将成套的酒具、茶具和玻璃工艺摆件推向市场。
这样的精品路线,果然受到追捧。汴都的富商们尤其喜欢这种时新的器具。市场上甚至出现了二手高过一手的情况。
于是沈嫣一手抓量产玻璃板材,一手抓精品玻璃器皿双管齐下,天工坊可谓日进斗金。沈嫣每月与内藏库核账,饶凤一见她就笑:“哎哟,财神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