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基地总控室内,成将军坐镇指挥,正在抢修与莫比乌斯号之间的通讯。
莫比乌斯号核心系统发生故障,这是断联的第十五个小时,基地发送成功的最后一条指令是:“撤退。”
但是谁都知道,那里现有的飞船不能容纳所有人,并且,核心运维人员的撤离会造成无可估量的损失,上面有很多重要的设备和实验,关系着人类的未来。
由雅典娜号带回的样本,正在莫比乌斯号上进行分析,桑植带领大批专家做这件事,基地原也寄予厚望,希望对研发新的放射线材料有所帮助。
稳定运行了十五年的莫比乌斯号,却在这时出现建成后最大的故障,一旦动力平衡系统完全失效,几十年的努力付诸东流。
如果这一切发生,那些为它付出一切,甚至牺牲生命的人,该用什么告慰他们。
人类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
成将军已经在总控室站了整夜,他的双眼布满血丝,仍旧像鹰一样四处逡巡,良久,视线定格在大屏幕上,那里有莫比乌斯号传回的最后画面,桑植的身影糊成一团,只看得出他站得笔直,肃穆地看向镜头。
“尽最大可能完成任务。”桑植说完这句话,信号断了,画面定格。
成将军叹了口气。
有人前来汇报:“将军,宁州发射场和基地发射场均已准备就绪,随时派遣救援队伍,只是经测算,莫比乌斯号动力系统失衡,飞船难以着陆,我们正在密切监控,等待时机。”
成将军问:“通讯何时恢复?”
负责人回答:“通讯组加大了接收功率,备用系统也已启用,正在不断发送指令,还是连接不上。”
成将军不语。
“收到了。”这时有人从座位上站起来,嘴里喊着,“他们说,正在准备撤退。”
很多人围过去,看那条简短的讯息,都暂时松了口气,那边也一定在不断地发送信息,至少证明现在是安全的。
成将军的双手立在身侧,沉着道:“组织敢死队,准备强行登陆。”
行动组负责人领命而去。
屏幕上的时针不停跳动,所有的人在与时间赛跑。送来的午餐是营养补充剂和水,成将军站着吃完,命令每个人必须吃,吃饱了才有力气战斗。
下午两点,基地观测到,四艘飞船脱离莫比乌斯号,飞往地球方向。
一切顺利的话,他们将在地球时间下午六点,回到地球怀抱。
大家的眼睛都亮了,却无人欢呼,他们知道,莫比乌斯号上能用的飞船,只有四艘。
还留在那里的人,那些重要的设备和样本,仍然前途未卜。
空气更加静默。
地球时间下午两点二十分,莫比乌斯号上。
“上校,飞船已安全离开莫比乌斯号轨道。”林襄执行完桑植的命令,来到指挥部向他复命。
临时组建的指挥部在控制中心的一间会议室里,作为职级最高的人,桑植理所当然成为领导者人之一。
40小时前,空间站与地球的通讯出现问题,时断时续,通讯组第一时间进行抢修,一度排除故障。
22小时前,通讯再次断绝,动力平衡系统出现故障,空间站与地球的倾角小幅度改变,自修复系统启动,危机应对指挥部建立。
21小时前,修复程序暂停,空间站与基地艰难通讯。
10小时前,空间站收到撤退命令。
半小时前,载着技术专家和关键样本的飞船准备就绪,等待起飞的时间窗口。
10分钟前,飞船起航,安全脱离莫比乌斯号轨道,飞往地球。
听完汇报,桑植点了点头,收到撤退指令后,他们用三个小时确定了撤离人员名单,又用三个小时筛选出必须带走的设备和样本,461人乘坐两艘飞船,装备们在另外两艘。
四艘飞船达到装载的最大限度,空间站运维人员和基地工作人员全部留下,包括桑植。
在避人处,莫比乌斯号运维主任张乐陶悄悄对桑植说,倾角正在扩大,若自修复系统不能恢复工作,到达极限后莫比乌斯号会脱离当前轨道,为了火星基地,建议上校乘坐飞船返回地球。
桑植耐心听他讲完,淡淡一笑,拒绝了,反问他动力平衡系统的人工修复准备得怎么样了。
张乐陶如实回答,已经派出先遣队探寻故障点,因为风险巨大,在四艘飞船成功离开后才能尝试修复,一旦操作不慎,倾角会加速扩大,加剧危险。
桑植说:“我也去,放心,我了解过莫比乌斯号的所有构造,不会拖后腿。”
运维主任不解地看向桑植,眼中情绪浓烈,也许他是火星派。
桑植不得不解释:“现在,我们唯有自救,我必须为留下来的352人的安全负责,我走了,人心就散了。”
四十多岁的男人神色复杂,最后还是说:“是,上校。”他即将去安排下一步的行动,忍不住回头,对桑植说,“桑植上校,庄惟闵中校是我的老师,许多年前,她带领我们建立起莫比乌斯号,还说过我们的下一步,在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