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我祈山海重开宴 > 第34章 黎明前

第34章 黎明前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若是依文辰的想法,不论科举舞弊案会是何种结果,报酬已经收下,名次就必须落实到位。在太子的步步紧逼下此案颓势已显,即使皇帝不会真正惩处文家,但若是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文家在朝堂的地位必然一落千丈,众臣眼中心中文丞相再无威信可言,对他以后的仕途是致命一击。即使在此事后他会染上污点,但这也是另一种勋章,他早就过了幻想着两袖清风登顶的年纪,世间万般,权力才是王法。

皇帝也不想将此事闹大,即使民间已经知道会试考场上有两个举子涉嫌科举舞弊被关进了大理寺而议论纷纷,仍授意礼部殿试照常进行,又亲自钦点了前三甲让文辰去放榜。

风匡乾本就为削弱二皇子和朱家的势力,黄榜揭下后二皇子手下的人就会正式进入朝堂,就算科举舞弊案最后被查清,文家与二皇子背上处分也无济于事,他们的羽翼已丰满更上一层。

风匡乾不愿见到此种局面,只能让清晏去拦住放榜之人,自己则留下做最后准备,天亮后便是公审了,成败在此一举。

文辰猜想到太子可能会派人阻拦,但不能轻易走开,他搜集到的证人需要他亲自看着才能确保不出差错,便让文蓝吟多带些人手,不管怎样都要保证黄榜顺利张贴。

太子与文家两方人马未走到长乐门便狭路相逢,正僵持时听见榜下有人慷慨激昂地吟诵文赋,对视一眼后各自戒备着极速前进,却见榜上纸是黄麻纸,墨是大卷松烟墨,与他们拿着的黄榜形制一分不差。

两方人马面面相觑鸦雀无声没了主意,黄麻纸与大卷松烟墨颇为难得,更何况这半篇赋还被堂而皇之地张贴在黄榜之上,又写科举公平、宦场清平,即使不知究竟是何人手笔,但也明摆着作者知晓科举舞弊的来龙去脉。

黄榜下聚集的举子百姓早就将半篇赋读完,只觉文辞清正实是大家手笔,又不敢解其意,转头见一群人穿着礼部的官服,便匆忙凑过去问名次。

“敢问各位大人,辰时已到,何时可揭皇榜?”有个心急的举子挤开人群走到最前方,潦草一行礼,试探地也百出漏洞:“还有这半篇赋为何会张贴在此处?不知是哪位大家挥毫,小生实在膜拜。”

文蓝吟紧攥装着黄榜的玉盒,一时之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又见太子手下也是一脸惊诧,便知是第三方势力插手。他行事向来狠厉,此事又是皇帝授意张贴黄榜,进一刀退也是一刀,干脆心一横索性走上前想要将《怀清赋》揭下。

清晏有想过这是否是太子的手笔,但不至于把他也瞒过去,见文蓝吟犹豫过后又作势想要撤下,便明白今日只用保住这半篇赋就够了,即使这不是自己人的手段,但能打击到敌人就同样也可以达成目的。

年轻举子读完《怀清赋》只晓得感慨,但久居盛京之人则不然,交换眼神后无一不想起天历十二年科举舞弊案这一桩旧事。

夏宏家在盛京外一小城,普普通通并不出彩,即使知道自己只能在三甲里寻得一处容身之地也早早就等在黄榜下,念诵完《怀清赋》后更是自惭形愧,又见礼部之人被一伙人马阻拦在外,手里有名次也张贴不得。

却见身边一位老伯突地变换了脸色,夏宏再迟钝也明白是另有隐情,实在是按压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凑近问道:“老人家可是知道些什么事情?为何黄榜上贴的是半篇赋,名次也迟迟不公布?”

那老伯环视一圈嘈杂的人群,拽着夏宏走远几步,纠结一番,不知道是看他长得老实本分或是实在压抑不住倾诉的欲望,还是开口回答道:“你应该听说过天历十二年科举舞弊案吧?”

夏宏一愣,老实点头,“是听说过。”老伯搓着手叹气,“那便是了。”夏宏一头雾水,刚想追问,老伯早已走远,怔愣间才反应过来所言何意,《怀清赋》已经讲的很明白,科举舞弊竟然在六年后死灰复燃,甚至愈演愈烈。

夏宏手脚发凉,方才急着想要知晓的名次已经无足轻重,但一股无名怒火又升腾起来。他并非寒门学子,考取功名也不过是顺应时事,并未抱太大希望,但他见过千万里跋涉只为摘得好名次的寒门学子,也听闻过某些富商子弟在盛京作威作福的传言,此刻再回想天历十二年科举舞弊案的处置只觉荒谬。

清晏与文蓝吟两伙人正僵持,没有注意到身旁人的窃窃私语。知晓内情的人心绪万千纷纷低垂着头离开,剩下的人茫然无知,仍站在原地等成绩公布。

公审在即,太子与二皇子等人各在其位,沈兰祺仍潜伏在朱贵妃身旁,风匡月伺机而动向皇后交出绛朱宫与宫外富商勾结的证据,郁舟行所劝服的学子已经混入了证人的队伍,李靖言早已将说辞背得滚瓜烂熟。

风匡野在黎明前睁开眼,再次推演未定的结局。文辰手中的两张牌都被替换,他不会料到李靖言会承认科举舞弊,风匡乾也不会相信会有人敢违抗自己的命令。李靖言本对科举舞弊之事一无所知,太子搜集的资料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点。他的说辞加上证人的突然反水,已经皇后所拿出的财务流动证据足够钉死文家与二皇子。

皇帝本不会参与公审,在这种情形下即使李靖言直接指出是方亭易认错人,承认科举舞弊之事也不能掀起什么风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