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女官手札 > 第29章 两只狐狸(1)

第29章 两只狐狸(1)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用笔稳一些,字要有筋骨。”

“这里收笔太急,再试一遍。”她的声音柔和,却带着不可置疑的力量。

有宫人放下笔揉揉僵硬的手腕,轻声说道:“要是真的这么多学子,怕是连街道都要被挤满了。”

另一人笑道:“可不是嘛,听采买的内监说,长安城里的书肆都快卖空了,连笔墨都涨了价。”

“一场春闱,背井离乡、风餐露宿,只为了能一举成名,光宗耀祖。”年长的宫人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

“若是能中个探花郎、状元郎,那可是前程似锦。”有人补充道。

“咱们宫里,可也有位探花郎呢。”说话的是一个年轻的宫女,声音带着几分感慨。

年长的宫人叹息道:“是啊,赵掌印当年风光无限,如今却……唉,命运多舛。”

“人世无常,谁能想到呢?这么优秀的人,真是让人心疼。”另一个宫人低声说道,语气中透着怜惜。

“赵掌印这么优秀,命运却如此不公。”一个年纪较小的太监低声道,“奴婢总觉得,他这样的人,实在让人同情。”

声音未落,便见旁人狠狠拽了他一下衣袖,示意噤声。

他这才意识到自己失言,连忙住口。

然而,话虽止住,那句未说出口的话却在众人心中盘旋。

赵怀书,本是曾经万众瞩目的探花郎,如今却成了一个不能名正言顺入朝的阉人,身份从云端跌入尘埃,如何能不令人感慨?

一声平静的话音在此刻响起

“为何觉得他如今的身份低微?”

“难道不是吗?”一个大胆的宫人低声说道,“他从探花郎到现在的身份,岂不是……”

众人一怔,一时无人接话。

她走到桌案前,目光落在墨迹未干的宣纸上,淡淡地说道:“你们以为,他已经从云端跌入泥淖,变成了一个可怜的人。”

“奴婢只是觉得,赵掌印如今身份……似乎和过去大不相同。”方才开口的人低声说道,脸上透着些不安。

关宁不置可否,走到她们身旁的石桌旁,将书册放下,抬眸环视了一圈。

“同情与怜悯,只是站在高处的人看低处的方式。可赵大人,他不需要这些。”

“那他需要什么呢?”有人好奇地问。

关宁的目光投向远处的宫墙,那一片灰青色的墙面在冬日阳光下显得分外清冷:“他需要的是敬重。”

“敬重?”人群中有人喃喃重复着这个词语,似懂非懂。

关宁看向她们,浅笑却掷地有声:“赵掌印确实失去过,但他没有沉沦于失去,而是用自己的方式,为他认为正确的事情努力着。这样的他,是值得敬重的。”

关宁看着这些神色复杂的宫人,心中涌起一阵淡淡的酸涩。

她并非为赵怀书感到不平,事实上,她深知赵怀书不需要同情,甚至不需要任何人的认可。

有些人早已将生死荣辱置之度外,他们的一切努力,只为他们心中的一线希望而已,为了他们自己的理想与抱负而已。

关宁突然感到,有些话,或许需要让这些人明白。

于是,她走到桌旁,缓缓地展开了书册,挥毫写下两个字:“爱国,这字,写得有骨气”。

关宁淡淡一笑,目光落向梅花枝头,语气平和:“一个人字写得有骨气,靠的是什么?是意志,是信念,更是无论境遇如何都不屈服于命运的勇气。”

关宁:“你们知道什么是爱国吗?。”

“你们觉得,何为爱国?”关宁没有抬头,目光落在纸上,声音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众人面面相觑,一时无从作答。

“爱国自然是忠于陛下。”有人试探着开口。

“守家卫国。”另有人补充道。

“报答朝廷恩德。”

关宁闻言微微一笑,依旧低头蘸墨,沉静的声音如泉水般缓缓流淌:“这些答案都没错,但却不够。”

她提笔继续在“爱国”二字下写下“忠信”两字,然后抬起头看着众人。

“爱国不单单说说而已,也不是单单忠于皇帝或朝廷。真正的爱国,是像赵大人那样,即使身处泥淖,也愿意为百姓谋生路,为社稷尽忠心,是让每一个人,尤其是最卑微的人,都能在这片土地上有活路。真正的爱国,是让一个国家,不仅仅是皇室、官员的国家,而是每一个百姓的国家,有饭吃,有衣穿,有尊严地活着。”

“可是,掌记,咱们这些人不过是宫中小宫人,什么大义、守护,跟咱们有关系吗?”一个年轻宫人问道。

关宁轻轻将纸放下,语气依然温和:“有的人以命护疆土,有的人以智定民心,皆是爱国。但爱国并非只是高高在上的英雄之事。”

“没有田间劳苦耕作的农民,就没有现在的粮食;没有织工的日夜织布,就没有我们身着的布衣;你们每天扫地、煮饭、守门、写字,虽然平凡,同他们维持着这份秩序,这份尽责便是爱国。”

她转过身,声音柔和却不容置疑:“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忠职守,这才是一个国家繁荣稳定的根本。赵大人如此,我等亦是如此。”

宫人们面面相觑,似懂非懂,但其中几人显然若有所思。

年长的宫人轻轻叹道:“关掌记,您说得对。咱们小人物虽没本事做大事,但只要尽心尽力,也不算白白活一场。”

关宁的目光柔和了些,脸上浮现一丝笑意:“正是如此。”

寒风拂过院中,卷起地上的几片落叶。

关宁看着这些人,知道她的话未必能被完全理解,但这并不妨碍她将这些理念种下,或许总有一天,会在某人的心中生根发芽。

院外一个青色的身影悄悄离去。

关宁回望了一眼。

*

这一夜,皇帝久久未眠,他静坐于御案前,手指轻轻摩挲着奏折的边缘。

良久,他抬眼看向殿内悬挂的祖训,低声呢喃:“以身护国,以小见大……”

他微微闭上眼,似在回忆着什么,又似在下某种决心。

等再睁开时,眼底已是一片清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