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我秦二世被天幕直播造反 > 第18章 第 18 章

第18章 第 18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下滑速度调得相当慢,嬴云曼猜测电脑主人手上还有别的事情在做,所以没空操控。

【秦二的华夏论——从百家大议开始说起。】

【秦历18年春巴蜀归秦,秦二打算在次年对匈奴用兵。但经历数年内战的大秦满目疮痍,百姓亟需休养生息,朝堂内外都反对再起战事。】

【四月,秦二以编订教科书为由宣告天下:于八月在咸阳召开百家大议。】

【这场大议将决定以怎样的教材为大秦学子启蒙,事关学派存亡续绝,诸子百家云集咸阳。】

【八月初一,秦二抛出议题:有德无才、有才无德、无德无才,哪种君王对华夏的危害最大?】

【在诽谤罪被取消不久的大秦,讨论这种议题有着极大的风险。】

【我解释一下:诽谤罪在古代指的是指责君王或朝政,不是现在的造谣。】

【假如这是秦二在钓鱼执法,参与大议的人都得死。】

【所以来咸阳的学派很多,敢发言的却不多。】

【命运的馈赠只眷顾勇士,自此以后大秦只有十六个学派。】

【儒家的勇士最多,一家的数量能抵过其他十五家之和。】

【主要法家法不上君王,唯一一个发言的我都怀疑那是秦二逼他的。】

【不发言的学派都不得进教科书,秦二总不能看着法家死,不然没法治国了。】

【别查资料,大家猜猜各家都是怎么给这三种君王排序的?】

百家动容。

不管他们怎么看待秦二的好战。

但秦二居然废除了诽谤罪!

仁君和暴君明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君王,但偏偏秦二同时占据两种状态——

文治上是比肩尧舜的仁君,武功上是前所未有的暴君!

百家大议。

目前除了法儒兵,其他各家都得提心吊胆。

法儒是天幕提过他们,兵家——秦二用兵如此频繁,怎么也不可能看着兵家消亡。

虽说此时还未有百家大议。

可如若秦二以天幕之上不敢议论君王为由,故而认定这一学派没有资格传承,谁又能反驳?

甚至都不用秦二出手,天下黔首看到这个学派如此懦弱,难道还会愿意拜入吗?

………

叔孙通大喜!

他最担忧的就是儒学传承,如今看来可以放心了。

秦二虽然不喜儒家男尊女卑之说,却没有因此打压儒学。

她果然是文治上的圣君!

叔孙通示意弟子们停止争吵。

先前他提醒他们在确定秦二好战的缘由之前不得擅自加以指责,于是弟子们又继续就纲常问题争论。

“你们会如何为这三种君王排序?不得以古非今。”

诽谤罪仍在,叔孙通依旧谨言慎行。

………

“儒家人多,是因为他们内讧的学派多!”

兵家老者切中要害。

像兵家这种以战绩说话的学派,内部怎么也不可能分类出几十种截然不同的理论。

哪像儒家——性恶论与性善论就是针锋相对。

诸子百家不可能让弟子都冒着殉道的风险去阐述同样的观点。

唯有观点有异时,才会出现人数多的情况!

………

墨家张行最在意的还是好战的问题。

朝堂内外都反对的情况下,秦二还是对匈奴用兵了!

不过后世人将百家大议与用兵一事并提,难道二者间有什么关联?

………

“你不该允许百家妄议君王。”

嬴政皱起眉头,他发觉秦二所为将极大削弱君王的权威。

“可只有如此,才能说服朝堂内外对匈奴用兵。”

嬴云曼这句话令众人再度审视天幕。

秦二要通过这个议题解释用兵的缘由?

嬴政没有追问,而是沉思起来。

有德无才、有才无德、无德无才。

对应的是史上哪些君王?

【抛开秦二那段影响深远的阐述,我怎么觉得百家都得说无才无德危害最大,充其量给的理由不同?】

【这你就错了,儒家大部分都认为有才无德的君王危害最大。】

【啊?同学派的人排得都不一样?】

【秦二拿出来镇场子的议题怎么可能简单,你要是买一本《百家大议》,就会发现敢上台赌命的人不仅三种排序都有,给的理由还都很有说服力。】

【除了法家,他纯凑人头,搁那瞎编。】

【别人都引经据典,怕听众听不懂还指名道姓把君王干过的坏事描述一遍,再解释为何这种君王危害最大,就法家例子都不敢举。】

【当时的咸阳听众都给听懵了,不知道该信谁家的主张。】

李斯很理解这名被公主逼着上台评议君王的法家弟子。

法家都把指责君王该被弃市写进秦律了,怎么可能自己去指责哪种君王对华夏的危害最大?

等等。

华夏?

李斯突然发现公主的议题是危害华夏,而不是危害国家。

莫名的寒意骤然席卷。

………

秦二影响深远的阐述?

张良等着看秦二如何说服朝堂内外对匈奴用兵。

既然巴蜀归秦,他必然就在朝堂之中。

别说内战后满目疮痍的大秦,就算是现在,他也不认可对匈奴用兵。

知道会赢也不认可。

【说是三种排序都有,争议点主要还是集中在无才无德和有才无德,像名家选有德无才就是纯抬杠。】

【名家:抛开事实不谈,难道我的逻辑有问题吗?】

名家喜笑颜开。

天幕有名啊!

对于出过“白马非马”著名命题的学派,名家本来就不在乎好名声。

有名声就行。

有名声意味着学说没有断绝。

【最后抬杠的赢了是最离谱的。】

【秦二杀死了这场比赛。】

【也不能说嬴吧,秦二办的是大议又不是比赛,名家也不是教科书里占比最高的。】

秦二杀了十六学派发言的人?

百家吓了一跳,但很快就反应过来秦二没必要这么做。

难道是秦二以君王的身份咬定有德无才的君王危害最大?

这么做有意义吗?

【八月五日,由于没人再申请阐述主张,秦二亲临会场。】

【她的开场白是:有才无德,我;无德无才,胡亥;有德无才,扶苏。】

【直接给选有才无德的人干懵了。】

【不愧是有楚国血脉的君王!】

【楚熊渠:我蛮夷也!】

【秦二:我无德。】

【不能说大同小异,只能说一模一样。】

【小良子应该也懵了,毕竟他先前因秦二要对匈奴起战事指责她无德,转头秦二当着数千咸阳百姓说自己无德。】

楚国血脉……

项梁愣了半晌。

他还真没想过这一点。

秦昭襄王之母是楚国芈月,秦庄襄王之母是楚国夏姬。

这么算下来秦二还真有楚国血脉。

项梁此刻竟然感到一丝欣慰。

这主要是他已经被迫放弃复国,还不得不劝说项羽归秦。

………

扶苏脸色煞白。

他不如胡亥?

之前天幕指责他比胡亥蠢,他认了。

他的自尽致使血亲被胡亥屠戮。

但他无法接受这样的指责:

即便他没有自尽,成为君王之后的他也不如胡亥。

“阿妹,大兄必不会像胡亥那般暴虐!”

扶苏友爱弟妹,除了嬴云曼居住得太偏远、胡亥狼子野心之外,其他手足都对扶苏极为敬爱,嬴阳滋无法视而不见。

嬴政确实对扶苏失望透顶,但他也无法接受秦二的说辞。

——按秦二的说法,他选扶苏为继承人还不如选胡亥?

嬴云曼猜到了三种君王指自己和扶苏胡亥,自然早就准备好说辞。

“大兄是君子,但不是合格的君王。”

她只能这么说,不是不能诡辩,而是论坛绝对会拆台。

那就没办法了。

“即便不合格,那也不会比胡亥差。”嬴阳滋还是无法接受。

嬴云曼沉默着看向天幕。

在场众人明白她的意思:她不会改口,也不打算解释,天幕会替她说明缘由。

………

“秦二世怎么会无德?她会是圣皇啊!”

黔首们最不能理解的反而是这个。

“是张良先指责秦二无德。“

“张良凭什么……谋圣张良?”

一边是圣皇,一边是为黔首做了太多事的千古谋圣。

黔首们风中凌乱。

………

张良闭了闭眼。

怎么会有秦二这种君王?

楚国果真蛮夷也!

当着数千咸阳百姓……这会场竟然允许百姓观看。

难怪百家引经据典时需要先解释经典。

等放下私人感情,张良也察觉最明显的违和之处。

秦二认为扶苏的危害甚于胡亥?

【最懵的其实是儒家,他们那会可一直宣称如若扶苏继位必然胜过秦二,连数年内战都不会起。】

【扶苏崇儒啊,儒家不捧他捧谁?】

【秦二废除诽谤罪的时候就应该附加前提:对儒家继续起效。】

【所以就有儒家的人质疑秦二说扶苏不如胡亥是出于私愤。】

叔孙通眼前一黑。

关于有一群没有脑子的“友”是怎样的体验。

儒家还能继续存在,真得感激秦二有圣皇的怀仁之心。

若秦二如始皇帝那般残暴专制,儒家的下场会是怎样的凄惨?

扶苏若是活着,儒家维护他也就罢了!

拿已经死去的扶苏和现任帝王作比较,还觉得前者更优?

还敢当面质疑秦二?

………

扶苏希望云曼是出于私愤才这么说。

看到儒家宣称秦二不如自己,扶苏就感觉到了强烈的违和感。

就算云曼过于好战,她的文治又岂是他所能并论?

嬴阳滋缩了缩头。

看儒家宣称云曼不如大兄,她就已经能理解云曼为何要说大兄不如胡亥了。

嬴政不这么看。

贬低扶苏不能助秦二说服臣民对匈奴用兵。

但仅凭儒家以扶苏贬秦二,嬴政就已经怒意难抑——

腐儒该杀!

【然后就被秦二照脸抽。】

【“胡亥无才无德,最多不过是让大秦二世亡国;而被你们儒家愚弄的扶苏,却能让华夏亡族灭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