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薛定谔的原意是借用这个思维实验,讽刺所谓‘波函数坍缩’理论。”
“假定有一只箱子,里面有一只猫和一瓶放射性物质,这只猫的死活完全取决于这瓶放射性物质是否发生衰变,如果发生衰变,这只猫必死无疑;如果不发生衰变,这只猫就活着。”
“当这个箱子没有打开前,这只猫处于波函数发散状态,谁也不知道这只猫是死是活,只有在打开箱子的那一刹那,波函数就坍缩,猫就以明显是死或是活的状态出现。”
“对于高维生物来说,他们的意识将决定我们的世界里已经波函数坍缩的既定事实是否会重新回到发散状态。”
“我打一个切实的比方,Gimlet作为鹿野司死去了,这是波函数坍缩的事实。假如他在排行榜上的喜爱度与认可度打投比是正比,那么就证明作为‘读者’的高维生物更希望他活下来。”
“他们可以付出‘愿望’转化为‘熵’,让波函数回到发散状态,时间回溯到Gimlet死亡之前的某个节点,直到迎来他们想要的新结局。”
“除了被‘读者’的‘愿望’挽救外,也可以用‘玩家’的‘愿望’挽救。你我作为‘系统’的‘宿主’,可以将自己的‘愿望’转化、把完成任务后的报酬变成‘熵’,来使波函数发散到死亡发生之前,挽回想要拯救的那个人。”
“对‘角色’的‘熵’提取就更为麻烦,作为低维生物,‘角色’能提供的‘愿望’没有玩家这样强烈,转换为‘熵’的性价比很低。”
“对于我们来说,是‘读者’的‘意识’才导致波函数坍缩。”
“也就是、‘观测’即‘存在’。”
“此刻Gimlet在漫画中的结局是在夜长号上死于毒气,那么在‘读者’认知中,他就是‘死亡’状态——对身为角色的我们来说,这种情况其实是绝对安全的。”
“但假使漫画透过‘主角’描绘了他在‘纯白之门’中的情况…那么他不论他是否自愿,什么状态,都会被重新划入范围,受到‘意识’的影响,有可能会参与剧情线的变动,成为其中主动或被动的推手。”
赤朽叶微微一笑,脸上露出些揶揄的神色来。
“倘若我能做到在故事开始之前就找个‘神明’也无法知晓的地方把你藏起来。”
“说不定你就不用成为‘望月良夜’了。”
良夜颔首,片刻沉默后又开口:“也就是只要被‘读者’认定为‘死亡’的话…”
[你们作为携带‘愿望’和‘熵’的‘玩家’是主要剧情角色!你们有任务在身,是不可能用虚假的死亡蒙骗世界意识的高维观测的。]系统冷冷地打断他。
“明白了。”良夜接茬。“不是主要剧情角色的话,就可以用Gimlet这种方式合理退场,不失为一个救济方法。”
[如果‘读者’没有‘观测’到‘救济目标’达成的话,那么‘任务奖励’不予发放。]
“嗯。”良夜点点头,表示他知道了。
赤朽叶从床边起身,“好了、我也该走了。BOSS的工作可是很忙的哦?”
“辛苦了。”良夜抬手挥了挥。“对了。”
赤朽叶在门边应声停步。
“那时候……”
“……谢谢你杀了我,昭。”
——如果没有被子弹洞穿胸膛的话,他能迎来的也只有被分食的结局吧。
——如果没能在审讯室里吞下那枚APTX-4869的话,那时的望月良夜也只会陷入更深的绝望。
他从来没有被一个人背叛过的感觉…
这很好。
“不用谢。”她用一种令他无法理解的、仿佛释怀了的口吻回答道,后半句话声音隔在病房的门外面,略显朦胧。
“你很快就会‘背叛’我了,良夜。”
既是预言、也是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