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开局给秦皇汉武盘点历史典籍 > 第18章 雷点上蹦迪

第18章 雷点上蹦迪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此时章邯算是“后勤”,而在巨鹿主战场指挥的则是副将王离。】

【有源源不断的粮草运输,加上王离手里十多万的精锐军,对巨鹿的攻势越来越猛。】

【他们这里粮食充足,而巨鹿城内则是快要弹尽粮绝了。】

【这时候,在巨鹿城北的地方,陈馀手里应该还有几万人的军队,其他各国也有援军,但简单算一下,张耳的儿子张敖只带来了差不多一万人,魏国和齐国的田间,总共带来的还不足一万人,燕国臧荼带的人倒是多点,但也差不多只有三万人左右。】

【虽然这几国的援军少,但也还是有的,可问题是......这几国带来的援军,同样和楚国一样,选择了按兵不动。】

赵国人听到简直要气死了!

可以,猛猛记名字,以后绝不同这些人为伍!

但下一秒,又听天幕继续道——

【而这还不是最惨的,最惨的是,赵国这边,赵歇和张耳一直催促陈馀前来解围,可陈馀的回答却是,他觉得秦军实力太强悍,看这个情势,他出兵也是去送死,还不如留下手里的几万人,这样将来还能找准时机报仇。】

【简直把见死不救说得冠冕堂皇,但赵国那边使者的态度是,都兵临城下了,还以后什么以后!要死大家一起死好了!】

【于是陈馀不得不心痛拨了五千人给赵歇派出的使者陈泽。】

【然后这五千士兵上了战场。】

赵歇和张耳等人的心顿时揪起来,然后呢然后呢?

看看陈泽的慷慨陈词与坚决态度,赢不了就一起死,所以这五千士兵上了战场,会不会在逆境中能够——

【结果就是......全军覆没。】

“............”

【其实这也不怪这些士兵抵不住。】

【秦国,还是很强的,再算一下,这时候从陈胜吴广起义到现在,其实也才将近两年的时间。】

【两年时间,秦国就能将这些起义军和六国的复国运动打到这份上,谁看了不得说一句,秦国当真不愧是战争机器。】

【但有时候历史就是很神奇,成败可能在一件小事,成败也可能在一个人身上。】

【章邯手里有将近二十万大军,王离手里有十多万大军,算起来有将近四十万大军左右,而我们这时候再来看看项羽手中的军队人数——满打满算,才堪堪五万人,而这五万人,还算是楚国最后能集结起来的人数。】

【所以说,成败在此一举,失败了,谁都要玩完。】

【而且还有一点,就是这五万人,才经历过项梁的大败,被打得可惨,惨到章邯都觉得这些楚国士兵不足为惧了,所以章邯才没去追击这些逃跑的楚国军队,没有选择斩草除根,而是选择了北上围攻赵国。】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楚国的士兵前往巨鹿战场,可想而知,信心能有多足,又能有多自信?】

所以已知这么多优势条件,他秦国军队究竟是怎么败的?

嬴政不由得捏了捏眉心,看了章邯一眼。

章邯此时也是脸色有些不好,毕竟结果已知,能猜得到,所以此时听天幕说这些,就越是想不通。

想不通的同时,心下也越发忐忑。

究竟是怎么败的?

这大概不止是秦国朝堂在思索的问题。

毕竟听上去,秦国军队可是占尽了优势。

【项羽北上,要前往巨鹿战场,就要渡过黄河,可黄河现在有章邯在管后勤,毕竟要保证黄河的运粮甬道通畅,所以单是渡过黄河这一点,就不太容易,但章邯的防备也不是面面俱到,比如这条甬道的东部防备就相对薄弱了很多。】

【选定要渡河的方向,项羽在黄河边,先命令英布和一位蒲将军率领两万军队渡河,这两万军队渡河后,便破坏了秦军的运粮甬道,这点很关键,算是破了秦军的粮食供给,而且初战小胜。】

【但刚才也说了,这个地方是秦军布防的薄弱点,所以在英布这两万先锋部队小胜之后,章邯便迅速集结了秦军主力,开始向英布反扑,不过这时候英布也成功给项羽报信了,等待项羽率领剩余的三万楚军前来增援。】

【这里不得不简单提一下英布——其实章邯聚集兵力前来反扑的速度,要比项羽率领军队增援的速度快,所以这就意味着,英布率领的两万先锋部队,要先顶住章邯的反扑,这样才能等到项羽的增援,否则就算项羽增援后面到了,恐怕也事成定局。】

【而英布做到了吗?他做到了,并且还成功拖住了不断赶来的章邯主力军。】

两万军队就拖住章邯召集的主力军,确实不简单。

嬴政总有预感,这天幕所说的秦末乱世,这些将星人才,到这时,才真的是要一个个涌现了。

所以这英布都如此不简单,那这项羽?

究竟又能不简单到什么地步......

【在英布拖住秦军的情况下,项羽带领三万楚军增援也赶到了。】

【战局开始急转而下,章邯没有夺下这条往巨鹿城下运粮的甬道,所以此时王离那边,开始面临断粮的危机。】

【我们从先前章邯对战项梁的时候,不难发现,在对战项梁失败后,章邯就带领军队败走,然后在濮阳这个地方积蓄力量,而这一次,没有抢回甬道,章邯也是再次带着秦军退下了,并且他还做出了错误的判断,认为楚军就是来断这条运粮甬道的。】

【其实这么想也没错,楚军好不容易渡河,并且抢下了这条运粮甬道,能够断秦军的粮,肯定要好好看守住吧?】

【毕竟粮食供给,可是对战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军队每天都要吃粮,粮食能维持精力,稳住军心,所以没粮是万万不行的,正常来说,只要守住这条粮道,断了秦军的粮,用拖字诀,化攻为守,既稳妥,也能有更多希望拖垮秦军。】

【章邯不会不知道,但估计他觉得王离那边还能坚守一段时间,而这段时间,足够他再次整军待发了。】

这倒符合章邯的用兵特点。

嬴政也不觉得这决策是错的,现在就看这两方军队谁能把握住时机,一个是拖住时间,一个是在有限时间内整顿军势。

不止是嬴政,包括其他人也基本上都是如此想的。

按常理推算就是这样,若是让他们抢占到这条粮道,必然也是要死死守住,好拖垮秦军那边,等待秦军的崩溃。

可天幕接下来说的话,却是出乎所有人预料——

【时间对于所有人而言,都变得很重要,楚军士气大振,其他国的援军也看到了希望,大概率都准备守着这一份优势了。】

【但在项羽这里,却完全不准备遵循这份保守又稳妥的守粮策略!】

【在他这里大概就是“时不我待”,让他安安静静守着粮道是不可能的,而且项羽不仅不打算用拖字诀守着这一条运粮甬道,还下令五万楚军在渡河后,直接凿沉渡船,并且打破锅釜,烧掉房屋帐篷等,并只允许士兵带了仅仅三日的粮食!】

【这就是“破釜沉舟”这个成语的出处——项羽准备直接再次和秦军硬碰硬,决一死战!】

一时间,秦国之下大多数人都惊了。

他们无不产生这样一个念头——

这不是纯纯找死吗?!

五万楚军对抗近四十万的秦军?这不是找死是什么?!

不可能赢的吧。

怎么可能赢......

如此的莽夫,好不容易抢下的粮道不守,竟是又要整军出击?!

他们不理解,但大为震撼。

简直想不通。

也想不通这究竟如何能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