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长安第一绝色 > 第84章 第84章

第84章 第84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卢太妃道:“那年的牡丹,开得很好看。”

城门下,她与妹妹都迷恋于城外野牡丹,韦公子骑马翩然而至,伸手将妹妹拉上马去,两人挥手向她作别。

不久之后,两人大婚,心上人却成了自己的妹夫。因无法再坦然面对,她心死入宫,只愿依靠宫墙,此生不复相见。

谁又知道,当年给那位风流动京城的韦公子一封情诗之人,是她,而不是妹妹。然而正因为那封情诗,韦公子起了兴趣,常来府外或是筵席上对妹妹另眼相待,多有分寸去调侃,久而久之,促成欢喜冤家,喜结连理。

若当时她勇敢说出那诗是自己写的,而不是因为惭愧自尊,恐令人耻笑,让韦公子薄看,一味只推给妹妹,或许就会是另一种结局?

看到他们最优秀的孩子,二公子,如此光风霁月,甚至更比当年的韦史,而她的枕边人却早已辞别,留下自己孤苦伶仃,不禁再想起,若是回到曾经,再来一次,会不会现在爱人在身边,子女又懂事出类拔萃的人是她呢?

这些她很少想过,毕竟这个想法并不好。

然而只有那一日,延清忽然带了个小姑娘来见她。

时机就在耳边回响,她还是没能抵住心底的恶念,从骗劝那小姑娘开始便一发不可收拾。她偏要毁一毁这个让妹妹最感到荣光得意、证明他们夫妻结合优异的二公子,即使她从心底疼爱这个孩子,不掺一丝虚情假意。

她猜到小姑娘不大可能用自己给的荷包,故提前使身边嬷嬷去做了手脚,在香炉里放了很多异香,无色无味,一不做二不休。料想孤男寡女,情深意重,再经这香一催,便是再有理智的公子,也耐不住心中香薰火燎。

何况延清他们这起子弟,本就对情事了如指掌,习以为常,不可能说有觉得今晚怎么样就了不得。再则她又深谙为何两人深夜到访,想必家中正拦得紧,那姑娘又不安,故来了她这里。

这样一来,延清也就更不指望说服家中正经把人娶了,一面香催,一面情引,心上人稚嫩的撩拨连魂也勾走,怎可能不去思想另一条路?

延清在外三年,越发有了主见,也更容易做自己的主意,至于那些个所谓的后顾之忧,想的却减少了些。

不过……

当日让宝儿去延清身边,大抵谁也猜不到,她是因为什么。无他,只是看见两人对峙,她最疼爱的外甥身着铠甲,生死不料,身边敬重自己的小姑娘又悲痛欲绝,许是良心发现,为着弥补过失,知道韦家上下命并不在李绅手中,这才极力劝宝儿过去。

只是若要同别人讲明原因,不免牵出往事来。故卢太妃只说了那么一句莫名其妙的话,不复作解。

但她没想到的是,杜杳居然说道:“算了,有些真相就该湮灭于尘,您对秦王和宝儿的好,我们都看在眼里。若有机会,不管是秦王还是宝儿,都会来看您的。”

卢太妃心中微有释然,笑道:“我造下的孽,自然由我来承担,我已经不指望他们还来这里看望,只有晋王,我放心不下。若是可以,你这次回去,替我告诉延清,倘有一日誉朝胜了,晋王性子骄,让他多担待一些。晋王心里有他这个亲表哥,这时候断了来往,不过是因知我做的事不堪,觉对不住延清罢了。”

杜杳依声应允,瞥见卢太妃似是说疲累虚弱,周身弥漫着寂寥,面色也容光不再,变得灰白苍老,忙问过卢太妃身边的嬷嬷,叮嘱她好好伺候,便起身告辞,好让病人快些去歇息。

卢太妃也不挽留,慢步回了卧室。

杜杳看了半晌,思及自己有事在身,于是又马不停蹄地乘轿去了公主府,决计把公主和驸马的事儿解决了,起码解决一半,完成秦王交代的要紧事情,也就更能腾出精力来。

然而十分可笑的是,才经历了那边府上的层层迷雾揭开,杜杳已是犹如五雷轰顶,强撑稳重来了这边,结果公主悄悄哭诉称——

驸马是女子。

本姓也是陈,祖籍在江南。

为救落难未婚夫,上京考取功名,只未婚夫已救,自己却因功名难脱身,在皇帝眼皮子底下辅国理政一年又一年,又合心意,为计为民,故此若不是恐事情败露,担上欺君之罪人头落地,要她一身清白再留几年也甘愿。

可竟然阴差阳错之下,与公主成了亲,摇身一变为驸马。

这与当日她坚信绾姑娘与韦二公子必然拆散不开不同,怎能再面不改色无所作为?故不惜硬着头皮辞官,也要让皇帝收回成命,不过无用就是了,还是成了驸马,白耽误公主的青春年华。

陈义无一时一刻不在惭愧,思索如何还公主自由。

若是坦白自己是女儿身,全家要受连累,不仅救不了未婚夫,反倒还搭进了两家性命。她没法开口。

今时公主步步紧逼,无奈之下,陈义只好说出实情,杀剐随便,只求公主给一个让她说明前因后果的机会,公主盛怒之下,怎肯饶恕,但又看重陈义为人,对“他”日久生情,不舍当真把真相说出,让皇兄砍了他泄愤,因此两个人吵闹至今还没有个结果。

杜杳听得唏嘘不已,但转念一想,也是不小的事情,无论如何都得让皇帝去决断,不过陈义的生死仍在公主手中就是。两人正差个说和的中间人,当下杜杳做主,让陈义好好诉说隐情,这才将前尘弄了个明白。

公主听了之后,反而怒火平息,只是拉不下脸,想不明白到底该杀还是不该杀。

杜杳道:“既是陈姑娘仗义辞父上京,中了状元,又冒着杀头的风险与公主坦白,公主若是不放过,就此杀了他,传出去也难听,但若是顺势就势,大方成全了他们一对儿新人,再有驸马这般一位传奇女子添光增色,岂不是美事一桩?公主也要留名青史。”

“更重要的是,我一向知道,公主国色天香,有大家风度,胸中宽广,岂会想不明白什么是因小失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