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乱的硝烟虽已散尽,但其带来的疮痍与隐患,却如阴霾般笼罩在萧逸轩和沈清婉心头。这段并肩作战的经历,让他们守护国家与彼此的信念愈发坚如磐石。
破晓时分,柔和的晨光穿透雕花窗棂,悄然洒落在东宫书房。萧逸轩与沈清婉相对而坐,案上堆满了亟待处理的奏折。萧逸轩展开一份,眉头紧锁,忧虑地说道:“此次叛乱,让朝廷弊端尽显。军队纪律松弛,部分士兵临阵退缩;官场贪污腐败,政令难以下达。若不尽快整治,恐为国家未来埋下祸根。”
沈清婉轻点臻首,目光中透着果决:“殿下所言极是,朝纲不振,民心难安。当下,整顿朝纲已是刻不容缓。”
于是,他们着手对朝廷进行全面革新。萧逸轩雷厉风行,重新制定了严苛的官员考核制度。明确规定,官员需定期述职,详细汇报政务进展、民生举措等情况;每三年进行一次全面考核,考核内容涵盖品德、能力、政绩等多个方面。对于贪污受贿、玩忽职守的官员,一经查实,即刻革职查办,没收全部家产,情节严重者,甚至会被流放边疆。而对于那些清正廉洁、政绩斐然的官员,则会得到大力提拔,被委以重任。为了确保制度有效执行,萧逸轩还专门设立了独立的监察机构,派遣清正刚直的官员负责监督各级官员,防止权力滥用。
在军事方面,萧逸轩亲自参与军队的训练与管理。他增加了士兵的训练强度,丰富了训练内容,不仅包括传统的骑射、格斗,还加入了战术演练、团队协作等项目。同时,提高士兵的军饷待遇,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为士兵及其家属提供医疗保障。每逢重要节日,萧逸轩还会亲自前往军营慰问,表彰奖励表现优异的士兵,极大地增强了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沈清婉则将目光投向民间。她深知,百姓乃国家根基,唯有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方能繁荣昌盛。沈清婉时常身着便服,轻车简从,深入民间走访。她走进田间地头,与农民亲切交谈,了解他们在耕种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来到集市店铺,询问商人的经营状况,倾听他们的诉求。在得知百姓苦于繁重赋税时,沈清婉向萧逸轩建言,督促地方官员减轻赋税,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同时,她大力推动水利设施的修建与维护,组织人力修缮河道、堤坝,确保农田灌溉,促进农业生产。在沈清婉的不懈努力下,百姓的生活逐渐好转,对朝廷的满意度也日益提高。
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朝廷风气焕然一新。官员们一改往日的慵懒与贪婪,开始兢兢业业地履行职责;军队纪律严明,士气高昂,成为保卫国家的坚固壁垒。民间百姓在地方官员的悉心治理下,逐渐恢复生产,生活步入正轨,脸上重新洋溢起幸福的笑容。
这日,阳光明媚,沈清婉陪同萧逸轩来到京城集市。集市上热闹非凡,人来人往,叫卖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街边的摊位琳琅满目,摆满了各种货物,有新鲜的蔬菜水果、精美的手工艺品,还有各类特色小吃。萧逸轩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满是欣慰,感慨道:“清婉,看到如今百姓生活安稳,集市繁荣,朕深感欣慰。这一切,都离不开你我的共同付出。”
沈清婉微笑着回应:“殿下,这只是个开始。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国家必将更加繁荣昌盛。”
正说着,前方传来一阵喧闹声。萧逸轩和沈清婉好奇地走上前去,只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正坐在树下,给一群孩子讲述着此次平叛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