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清婉听到宫女们的议论后,犹如被人当胸猛击一拳,满心的惊怒与委屈如汹涌的潮水般翻涌而上。她自幼在相府中便饱尝世态炎凉,深知在这深宫中,谣言一旦如脱缰野马般肆意传播,便会如狂风骤雨般将人吞噬,稍有不慎,便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然而,多年的磨砺赋予了她坚韧不拔的性格,即便内心波澜起伏,表面上依旧强装镇定,不让旁人看出分毫。
她迈着看似沉稳却实则沉重的步伐回到东宫,每一步都仿佛踩在自己的心上。踏入殿中,她径直走到椅子旁,缓缓坐下,眼神空洞地望着前方,思绪如乱麻般纷杂。从宫女们的只言片语中,她敏锐地察觉到,这绝非普通的流言蜚语,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而幕后黑手,极有可能便是那对自己嫉妒已久的沈清瑶。
沈清婉深知,若此时慌乱应对,正中敌人下怀,只会让谣言传得更猛烈。她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开始在脑海中仔细梳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从与沈清瑶在相府的种种过往,到入宫后她对自己的屡屡刁难,再到此次庙会归来后谣言的突然爆发,一切似乎都指向了沈清瑶。但仅有猜测远远不够,她需要确凿的证据,才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绝地反击。
然而,谣言的传播速度之快,超乎了沈清婉的想象。短短几日,整个皇宫仿佛被一层阴霾所笼罩,沈清婉“奢侈无礼”“对太后不敬”的谣言如瘟疫般四处蔓延,无孔不入。无论是御膳房内忙碌的厨子们,趁着空闲围在一起低声议论;还是藏书阁中整理书籍的太监,在书架间交头接耳;亦或是宫道上匆匆走过的宫女,彼此眼神交汇间,都传递着这些谣言。
那些不明真相的宫女太监,在看到沈清婉时,眼神中充满了鄙夷和不屑。以往恭敬的问候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刻意的回避和小声的嘀咕。“真没想到太子妃是这样的人,平日里还装得一副贤良淑德的样子,真是虚伪。”“就是,这种人怎么能当太子妃,简直有辱皇家的尊严,说不定哪天就把东宫搅得乌烟瘴气了。”
这些刺耳的话语,如同一把把锐利的箭,无情地射向沈清婉,每一句都刺痛着她的心。但她只能将所有的愤怒和委屈深埋心底,脸上依旧维持着镇定自若的神情,不让旁人看出她内心的痛苦。
不仅如此,就连一些平日里与东宫有往来的宫中执事,态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处理东宫事务时,他们不再像以往那般积极主动、配合默契,而是故意拖延,或是找各种借口推诿。
东宫需要采买一些物品,负责采买的执事却以各种理由推迟,声称宫中物资紧张,需要排队等候;东宫要修缮一处宫殿,负责工程的执事则说工匠人手不足,无法立刻动工。沈清婉明白,这都是谣言带来的负面影响,众人都在观望,生怕与她走得太近而受到牵连。他们的态度让沈清婉深刻体会到了世态炎凉,但她并未因此而气馁,反而更加坚定了要查清真相、还自己清白的决心。
回到东宫后,沈清婉的贴身丫鬟碧儿气得满脸通红,眼眶中闪烁着愤怒的泪花。她紧握双拳,义愤填膺地说道:“娘娘,这些人太过分了,怎么能凭空污蔑您呢?他们简直是血口喷人!我们一定要想办法澄清,让他们知道自己错得多离谱,不能让娘娘您平白无故受此冤枉。”
沈清婉轻轻握住碧儿的手,感受到她手心里的温度和愤怒,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微微摇头,轻声说道:“碧儿,莫要冲动。这谣言背后之人来势汹汹,显然是经过精心策划的。我们若贸然行事,不但无法澄清谣言,反而可能会让局势更加糟糕,陷入敌人的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