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长生
易十三和李知节星夜疾驰,最终还是慢了一步。
到达萧韵和萧寻所住的小院时,正是傍晚,天空阴沉沉并没有阳光。
易十三从马上下来,看到了萧韵画中的小院,院内有一小片菜畦,有一洼小鱼塘,还圈了个小栅栏养着三两只鸡,屋檐下有随风飘扬的风铃和烹茶赏月的摇椅。
可是,现在入眼只有血流成河,只有尸横遍野,血腥味扑面而来,两人几欲作呕。
菜畦和鱼塘被染成了红色,栅栏上挂着断臂残肢,摇椅破碎的看不出原本的样子,风铃上还滴着血。
易十三站在小院门口不敢走近,看过再多的血腥也不及现在的万分之一,有冰凉的液体掉落在脸上,易十三抬起头,终年不下雪的南国竟然飘起了鹅毛大雪,与易十三的泪水融合在一起,分不清彼此。
李知节轻轻牵起易十三的手,往里走去。这些尸体大多是杀手楼的,还有一些其他江湖人,他们面露惊恐,在死前亲身体验了天下第一杀手的恐怖。
靠近主屋门前时,易十三停了下来查看脚下的尸体,是挂月山庄的姐妹!她们做着护卫主屋的动作,千疮百孔。
所以,朝月夫人嘴上说着萧韵与山庄再无瓜葛,实则知道萧寻身份特殊,一直暗中派人保护她,但是她们都死了,那萧韵……
李知节看着易十三的样子,有些不忍,牵起易十三的手踉跄来到门前。
易十三再难坚持,腿软跪下,李知节也半蹲下来。
是萧寻,单膝跪地倚靠在门前,右手撑在寒冰剑上不肯倒下。
易十三呆坐在地上,失去了反应。
李知节伸过手为萧寻闭上双眼,手亦有些微微颤抖。
从京城到津县又回到京城,萧寻与他相见恨晚,宁王的事还未来得及谢他,本来说好等一切风平浪静再寻相见之日,没想到……
忽然一声微弱的婴儿啼哭惊醒了外面的两人!
李知节搬离萧寻的尸体,和易十三推门而入,屋内热水还冒着热气,桌上放置着婴儿的包布和鞋袜。屋内还是他们生活的样子,萧寻至死也没让那些人踏入一步。
易十三飞奔扑在了床榻旁,泪水奔流而下,难以自控呜咽出声。
“萧韵,萧韵……”
萧韵躺在厚厚的棉被里,脸色苍白,手抓床幔,面庞扭曲,棉被已全部被血浸染,她死前极为痛苦。
婴儿的啼哭声还在微弱的传来,易十三浑身都抖的厉害,强忍着掀开染血的被子。是孩子!还连着娘亲的身体,微弱的哭泣着,并不知道娘亲已死。
李知节转过头,不忍再看,眼眶红了一圈,这个小院太美好,但现在的一切都太悲凉。
易十三看到床边的剪刀,颤巍巍的拿起来,几次都拿不动,狠狠扇了自己一巴掌让自己冷静。
李知节听到动静,转过来抱住易十三,瞥过眼没有看床上,他为萧韵保留最后的体面。
“别害怕,易十三,别害怕,我在呢,我在呢……”
易十三亲手剪短了那孩子与萧韵的联结,用屋里的热水清洗完包好。萧韵为孩子的到来做了很多准备,屋里应有尽有,可是她都等不到了。
易十三又开始哭起来,无声的哭泣,孩子没有喝奶一直在哭泣,但哭声微弱,这是个不足月的孩子,她都怕他活不长久。
易十三将萧韵和萧寻合葬在雾江山上,那里人迹罕至,无人打扰。墓碑上什么都没刻,免于受到外人滋扰。
李知节抱着孩子站在易十三身后,她拿起墓前和一把长剑和一把小弩。
“这是萧寻的寒冰剑和萧韵的流星弩,就留给长生,至于小院……烧了吧……”易十三的声音因为过度的哭泣嘶哑低沉。
“长生?”
“嗯,长生,萧长生,”易十三走过来,将剑和弩递给李知节,抱过孩子,“我会带他回挂月山庄,护佑他长大。”
回京的路上,北国发生了一件大事,皇上薨逝了!举国报丧,万家缟素。
宁王病愈,在丧礼上力陈安王十大罪状,百余案件,举国震惊!原以为皇权在握的安王,却在皇上葬礼上被百官讨伐。
皇室宗族和世家们联合大理寺欲扣押安王及其党羽,安王不服,当朝谋反,率领私兵攻入大殿,终被宁王率皇城司剿灭,安王身死。
易十三和李知节到达京城时,宁王已安坐龙椅,成为新皇。
李知节应召入宫,加官进爵,易十三一概不知,她有她自己的事要完成。
她带着萧韵的儿子回了挂月山庄,朝月夫人派了兰姑姑亲自来帮忙照料孩子。那孩子不足七月便出生,身体羸弱,兰姑姑细心照料半年才见起色,胖乎乎软萌的样子很受山庄里的姐妹喜欢。
一直到夏季来临,朝堂才安稳下来,李知节终于找到空闲来了挂月山庄。
因服国丧,挂月山庄里的玩乐事宜已全部停止,只有暗线活动继续,山庄里的姐妹们每日不是练功就是逗长生,好不自在。
“十三姐姐,李小将军又来了,还是不见吗?”
易十三刚把萧长生哄睡着,从房里出来就碰见前来寻她的飞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