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寺书库重点守卫森严,一直都有严格的把守,在臣上任后,还专门设有明岗与暗岗。”
“想要在书库点火,根本不可能。”
皇帝又问:“渊爱卿,你把朕都绕晕了。刚刚不是还在说是书库吗?”
渊闻回答:“陛下,您有所不知。”
“失火处不是书库正殿,而是在书库隔壁的偏殿。那处守卫并没有书库进出口的守卫多。在此处放火的话,虽然两地间隔有些远,可是如果风是很大,火油够多的话,可能会烧到。”
“而放火者目的不在烧火书库,而是书库偏殿后侧的仵作处。”
皇帝也听出来其中的怪异,“哦?”
渊闻道:“今日一场大火,里面的尸体被烧毁了!”
“而前几日大理寺接到一起怪异的案子。”
“城外河中有一浮尸,面目被河中鱼虾吃掉,只剩下白骨。其身穿官袍,应该是从岭南进京述职的大人。”
“按照时间来说,述职时间明明已经过去,臣调出了述职名单,并没有少人。”
“于是,臣让人沿路去找线索,却发现死者没有住驿站,路上还有很多人在一起打斗痕迹,并在哪里找到了死者官袍的碎片。”
“之后,就失了火,尸体被烧的什么都没有留下。”
“臣得知此事之后,担心有人故意在陛下您的面前告我的恶状。便想着第一时间就来向陛下汇报情况,没成想提前等在御书房门前,来状告臣黑状的大人有这么多。”
“现在想想,臣认为城外浮尸案,怕是与各位大人有关。”
渊闻口齿伶俐,条理清晰,并且有理有据,引得大部分人的深思,并且将怀疑的眼神都对落在了陈御河身上。
陈御河注意到周围人的视线后,他当即反驳道:“渊闻,休要胡说八道!”
渊闻侧眸看向陈御河问,“若是陈大人不心虚,可敢打陈府大门,让我大理寺的前去调查一二。”
陈御河知道这就是渊闻的目的所在,他赶快转移话题:“什么前往调查!”
“大理寺的人进到了我的府上,谁知道他们会不会在府上塞一点东西,故意诬陷我!”
渊闻轻轻挑眉:“陈大人不敢没愿被查,是心虚了吗?”
陈御河:“你今日让我下不来台,分明就是因为我之前弹劾与你,便一直记恨着我,谁知道你去我的府上,平白无故的给我头上诬陷什么罪名。”
秋玉溪附和,“陈大人有没有杀人,让渊大人查查不就知道了!”
渊闻侧眸,“秋大人说得对。若不是陈大人指使,你为何如此激动!”
又是一番,唇枪舌剑。
两个时辰后,天空已经蒙蒙亮。
渊闻拿着圣旨,在一众人官员的瞪眼中,潇洒走出宫门。
秋玉溪:“恭喜渊大人。”
渊闻道谢:“今日多谢!”
秋玉溪正色道:“若来日一朝式微,找你讨要此番恩情,还望渊大人不要拒绝才是!”
渊闻回答:“渊某定不忘秋大人今日恩情。”
秋玉溪点头,又和渊闻说了两句就各自分开了。
郑杰得知渊闻用名单搅混一众官员思路,并成为主办此案的主事后,并不认为渊闻本人有任何问题,只觉得渊闻被花袅带歪了。
白无忌则趁着这功夫,递给渊闻一个小册子,小声告诉渊闻情况。
“大人,这是今日事发后,入宫大人以及在宫门口打转马车的名单。”
“对比过后,出了入宫的那些大人,还有几位打听情况的,与没有入宫的。”
“都圈了下来。”
渊闻点头收起册子,“此处人多眼杂,回去再看!”
随后,渊闻纵身一跃而起,翻身上马。
马蹄踏过宫门口街道,很快离开皇宫范围,远离周围打探的视线。
郑杰,白无忌紧跟其后,骑马离去。
另一边,花袅和王磊见面之后,互通了双方的信息,随后花袅就在渊闻平时住的地方入口等人回来。
天空挂着一轮明月,照亮了整片黑暗,花袅裹着宽厚的袍子坐在门口的台阶上,看着天空。
眼皮很沉重,他勉强把眼皮睁开,然后又疲惫的闭上,最终再也没有睁开。
渊闻回来时,见到靠在他门口睡着的花袅,清冷的眼底出现几分暖意。
“在等我?”他是在问话,语气却很笃定。
声音不大,却将花袅唤醒。
灯笼随风摇动,光幕里渊闻独身而立,花袅茫然眼神里唯有渊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