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花袅记 > 第14章 第三案 傀儡杀人案(后续)府前吃饭看丑闻,坟前点香送鬼魂

第14章 第三案 傀儡杀人案(后续)府前吃饭看丑闻,坟前点香送鬼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那天晚上,老小子干活的时候,不小心闪了腰,回家后一直腰疼。本想着吃两幅药,就很好。只是药太贵,我就想着自己去城外挖一些。”

“我正好知道,几位草药长的地方。”

“谁知那天夜里,去挖药的时候,正好遇到那群人,把什么东西埋了起来。”

“当时,我穷啊!就想着看看有没有便宜捡。挖了他们的土一看,是个人。”

“吓得我病了半个月。”

花袅一语中的,“既然如此,为何还在此地摆摊?”

摊位老板叹气,“交了一年摊位费,我只摆了三个月,实在不甘心。虽然害怕,没钱搬走。”

“之后,就这么过了。”

花袅有些不理解,“既然知道这种事情,你还在这里开店,之后没想过走?”

“我也想啊!”摊位老板感慨,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流,都聚集在宁府门口看戏。

“这里来往的客人,出手大方,小的虽然害怕,但是生意好啊!”

“只是担心看到不该看到的,所以,晚上不摆摊。“

另一个路人过来,“老板,三个包子。”

“好嘞!“老板应了一声,“二位,我去忙了,你们的包子很快就能好。”

老板说一声后,就去忙着买包子,蒸包子去了。

花袅靠近渊闻,小声说话,“杀人,收买杀手,都不带瞒着,藏着,还搞得路人皆知。”

“私底下,肯定更嚣张。”

“宁尚书,这人品太差了!”

“他这么坏,还没有人抓他,他背后可是什么人?”

渊闻沉默几秒后,答:“七皇子的母妃是宁昭仪,宁尚书是他舅舅,宁昭仪是宁尚书的亲妹妹。”

“感情是国舅爷啊!”

“怪不得他敢这么嚣张。”

又吃了一碗面的功夫,郑杰,王磊,带着大理寺上百官差,全部出来。

众人在摊位前一站,场面很壮观。

摊位老板下面的拿着的勺子都在抖。

“各位大人,可是要吃些什么?“

渊闻淡定的拿着手帕,擦了擦嘴角。

“不吃了,将包子给他们分了就是。”

分完包子,大家面面相觑,不太明白,上司突然发包子的意图。

花袅提醒,“各位大人,接下来很花时间,先吃点东西垫垫肚子。”

“快些吃吧!不要耽搁时间。“

郑杰点点头,“多谢花大人。“

两口一个包子,五口三个包子就没了。

其他官差见状纷纷动嘴。

界面上,突然有大理寺官差巡逻,吸引了宁府注意力。

管家不动声色的与其他上门的人交流几句后,要进入府中,还让人关门。

花袅见登记的管家,注意到这边的情况,拿着账册要进去。

花袅感觉将消息告诉渊闻,“大人,那边好像快结束了。“

渊闻看了宁府方向一眼,“接到举报,宁尚书包庇杀人犯,等会儿直接进去,给我细细的找。”

“一定要将贼子给本官找到。”

随后,有提醒一句。

“搜查的时候,认真点,发现名单之类的账册,立刻来报。“

大家都是大理寺官差,办的差事不少。

哪位大人抄家的,流放的,都会经过大理寺细细侦查,审核。

基本上每年都有那么几次,并不罕见。

各位一听就知道,宁尚书有事儿了。还是抄家流放大罪。

郑杰回应,“是。”

随后渊闻继续吩咐人,“一队前门,二队围住后门,侧门小门,不可让任何人出去。“

“若是动手,直接按袭击官差处理,若是对方不听劝告,依旧动手,直接死罪论处。”

郑杰见其他官差脸色不好,担心差事时,出现问题。他故意明知故问,意在点醒一些不安分的下属。

“大人,我们没有文书,怕是……”

渊闻,“不必担心,都是陛下的意思。”

花袅适当提议,“大人,此事事关重大,若是不好,大家都得死。”

“我建议,今日在场的所有人,在行动必须两两一组,或者三人一组以免有人逃走,避免有心人,通风报信。”

渊闻点头,“附议。”

“一队和我走,二队郑杰负责,务必小心,分头行动。”

郑杰点头,“是。”

随后,渊闻吩咐王磊,“王磊,你带几个人,去打头阵,去开门。”

王磊,“是。”

花袅跟在王磊后面,“若有动手者,直接死罪论处。不必顾虑。”

众人浩浩荡荡分开,从进门里,护卫逃跑不及,直接拿刀要反抗,直接被抹了脖子。

吓得丫鬟尖叫起声。

王磊高喊一声,“陛下口令,查宁府上下,府上一干人等不得乱动,若是有人动手,直接死罪论处。”

之后没人敢手。

很快,府里的上上下下都被赶到院子里。

花袅四处乱看,还拿着笔,依次记录。

渊闻好奇问,“你在记录什么?”

花袅随口答,“算一下宁府值钱的物件,有多少。“

渊闻,“多少贯!”

花袅看了眼记录,保守回答,“这个院子,你能看到的,所及之处,至少十万贯。”

渊闻皱眉,“怎么算的?”

花袅指着地上的牡丹,“这种牡丹罕见,叫水中君子,上次拍卖会上万贯一株,这里有三株。”

指着墙壁上的灯,“这是宫灯大师的手艺,一灯千贯,院子里有八盏。“

指着院中的石头,“西山红色奇石,不罕见,可是如此大的石头,至少价值三万贯。”

随后目光落在宁夫人身上的玉佩,“那位夫人的玉佩,是外邦才有的血石,价值万贯。”

“蚕丝衣,千贯半尺。”

“鞋子上的珍珠是南海珍珠,这个品相和特色的颜色,至少价值三千贯。”

“连衣服首饰都是如此的奢华,可见他们府上真的很有钱。”

“不,准确的说,是他们太有钱了。“

“他们这个宅子里,有十多个院子,加在一起,外在能见到的至少三百万到五百万贯。”

“里面的那些,只会很多。”

“保守估计,他们府上至少还有八千万两以上的钱。”

“这里如此奢侈,怕是把国库的钱,都搬到宁府来了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