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申论
1、加速价值转化:通过GEP报告发现生态资源优势,并组建生态强村公司,合理有序转化生态产品为经济效益。
2、激活金融属性:开发“GEP贷”等金融产品,以生态产品使用经营权作为质押担保,解决项目建设资金需求。
3、促进产业升级:根据GEP报告强优势、补短板,吸引环境敏感型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生态产品价值合作实现经济创收。
4、推动碳汇交易:收储乡镇碳汇,向农商银行等单位出售碳汇量,获益资金用于反哺湿地生态建设。(200字)
材料2
“您的配送订单已送达。”H市金禾区的陆先生日前网购水果,打来电话的是一位特殊的“配送员”——无人配送车“小暖”。“受疫情影响出门少了,加上年纪大了,行动不方便,这无人配送车真是太贴心了!”陆先生说。某快递公司负责人介绍:“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客户倾向选择无接触配送服务,我们的无人配送车可完成10公里范围内的配送任务,可以解决末端配送问题,同时减少人际接触带来的潜在感染风险。目前公司的无人配送项目已落地省内多个城市,未来规模会继续扩大。”
住在H市启阳区的林女士已经习惯小区旁边的无人便利店。“我去便利店有时就是随意逛逛,以前的商店进去后经常有售货员跟着,还时不时推荐产品,现在有了无人便利店,自在多了。”对此也有小区居民表达了担心:“虽然选完东西手机扫码付完款,店门就开了,方便又合理,但得确保机器不会出现故障。万一打不开店门被关在里面,而解决问题的人又不在现场,就麻烦了。”
在全国其他地方,还有众多无人书店、无人宾馆、无人停车场等,这些丰富的“无人经济”新业态,满足了消费者对安全、便利和多元生活的需求,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不过,整体来看,我国“无人经济”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相关政策的指引和法律条文的规范。
位于H市胜利路的一家面馆——“阿强热汤鲜面”生意火爆,这家小面馆,没有厨师和服务员,更没有收银员,是货真价实的无人餐厅。前来就餐的顾客,可以全程自助完成点餐、取餐和收餐,从手机扫码下单到出餐不超过3分钟。自从今年4月开张以来,每天都有几百名顾客来到这家店里尝鲜。附近上班的甄女士表示,自己经常来这里吃碗汤面再去上班。“店里出餐快,结账方便,节约了很多时间。但也有让我觉得不好的时候,比如有两次汤面里的肉片没煮透,向商家投诉索赔,回应也比较慢。”甄女士说。
类似的无人面馆在H市有不少家,但品质良莠不齐。H市有关监管部门曾收到举报,某无人面馆食品经营项目中没有冷食类食品制售,但店里有凉菜销售。“这的确是一个全新的业态,我们持开放和欢迎的态度,但前提是它不能违法违规,且食品安全风险充分可控。”H市有关监管部门负责人表示。
某无人咖啡屋的现制现售食品机里包含咖啡豆、茶叶、各种粉料、液态奶品……此前,H市从未有过包含如此多品种的现制现售食品机,几乎没有现成的经营许可审批标准可以遵循。相关部门召集食品安全机构、微生物研究机构、农业部门、疾控中心等各方专家,采用“客观报告+专家评审”的方式联合审议,面对新问题,有的专家会凭以往经验直言“这样不行”,但难以提供权威依据。有关负责人坦言,在现有的食品经营许可审批体系里,这些新兴业态主体一直存在经营范围不明,相关许可证发放依据不清等问题。
“无人经济”的出现,是酒店业发展突破成本困境的一个机遇。H市有多家无人宾馆,可自助入住,机器人辅助管理,操作便捷且私密性好,提升了消费者的入住体验,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无人宾馆容易成为一些不法分子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场所;未取得卫生许可证和特种行业许可证、未经消防安全检查、未安装住宿登记上传系统也成为无人宾馆的常见现象,很容易引发经营操作不规范、更换用品不及时、消毒不彻底等问题。这些不仅影响无人宾馆的声誉,也给社会带来了安全隐患。
“现在的无人宾馆基本处于监管盲区,关于如何科学监管,有关部门应持审慎的态度,坚守底线思维,加强监管,防止野蛮生长。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监管主体和监管职责。”某大学法学教授表示,“无人宾馆虽为新业态,但本质上还是酒店、旅馆,应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旅馆业治安管理办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进行管理,并由多个职能部门履行相关监管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