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流沙 > 第25章 人世间

第25章 人世间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这一幕把两人都吓得不轻。回去路上,他们没有走来时的隧道,而是绕了一大圈,从另一个出口离开。

此后几天,那两具纠缠的尸体时常浮现在陈瑶脑海里,如逃不脱的梦魇。那些僵直毫无生气的肢体,比所有恐怖片的场景都令人难忘和惊惧。可她仍忍不住去琢磨,那二人是否如《失乐园》一般殉情自杀。

陈瑶自诩不是怕死的人,她小时候过得不如意,便并不留恋生,时不常便有自sha的念头。以至于小学时某次因考试失利被母亲责罚,而大着胆子冒失地实施过一次。

那时她只有三年级,拿着削笔刀,毫不犹豫地在手腕上对着薄薄皮肤下淡青紫色的血管轻轻横划。那层透薄到几乎透明的皮瞬间裂开,形成一个浅浅、截面呈V字的小沟,细小晶莹的血珠就从白玉似的沟壁上一个个渗出,很快填满了小沟。

她当时看的出神,一面还细致入微地记下了此番观察。

这哪儿是真的寻死觅活,分明就是少年人的悲春伤秋罢了。熬过去,多半会变成惜命如金的普通人,熬不过去,就成了少年维特,把生命定格在最无知青涩的年纪。

后来母亲恐她如此多愁善感,日后再生祸端,就给她讲了个据说是自己亲历过的故事。儿时邻家一个女孩自戕,本应割动脉,却错割成静脉,暂时脑缺血导致神经受损,整日里赤身露体在外奔跑,变成了疯子。

现在想来这多半是大人骗小孩的玩意儿,但当时却把陈瑶吓得够呛,再也不敢尝试。足可知,知女莫若母,谢晓岚早知对女儿来说,跟死亡比起来,面子才是头等大事。

女疯子的故事跟现实中的溺尸比起来,对陈瑶的冲击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虽然裴多菲那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已被无数恋爱中人奉若经典,但是陈瑶从来无法理解因感情而轻生的人。在她看来,面对生死,万物皆轻如鸿毛。

那两具僵硬毫无生气的身体很快在陈瑶脑中取代了孟波和卞雨佳鲜活的模样,世事不过了了。

如同自己经历了生死一般,她突然对一切都觉得兴味索然,无论是对工作还是感情。

她开始平静地回复孟波的信息,甚至是卞雨佳在□□上的道歉。

她心平气和地告诉卞雨佳,自己最生气的不是她和自己男友上床,而是她出卖自己的行径。其实连这事陈瑶也不那么气愤了,只好奇缘由?她不是只想跟孟波随便搞搞嘛?诋毁好友是期望孟波能就此不爱自己转而爱她吗?她把这些问题敲在屏幕上的时候,心里波澜不惊。如同在给客户发邮件一样,之后就把卞雨佳拉黑了。

既然不过了了,这段友谊过去,也就过去了。

不知刘总是否跟陈瑶一样也受了那件事影响,接下来的行程里,他们工作节奏明显慢了下来。就这样不紧不慢地谈着,虽然配合度千差万别,但居然西南三省一市的分行都接受了传真的基金认购方案,而不像有的地区那般颗粒无收。结果全国仅有17个省分行愿意跟他们合作,陈瑶和宋大姐是唯一把辖区都搞定的一组。

“一言堂”大发雷霆,但也只是门背后的老虎——窝里横,对银行他完全无计可施。这个结果意味着他们已无缘百分之四十的市场份额。陈宋二人组虽然任务完成的不错,但被整体败绩所累,连句口头上的肯定都没得着。

孟波回美国了。他们吃饭、说话、夜晚不□□地睡在一起,陈瑶心神不宁、孟波小心翼翼。

她送他去机场,两人礼貌拥抱,没有亲吻,都感觉到彼此间有层看不见、戳不破的膜。

工作中跌跌撞撞、情感上伤痕累累、陈瑶无意间被生活打磨得粗砺起来。无论什么打击挫折,不出一周,痛感总会逐渐变钝,到后来,自己都不记得当时的痛楚。就像磨出茧的皮肤,虽不再敏感,却能保护方寸、不至受伤。

春节后公司产品就要通过证监会的审批了,之后定有一场硬仗要打,陈瑶打定主意春节回家要好好休整一番。

谢陈两家都是大家庭,陈瑶虽然是爷爷奶奶带大,但成年后倒是跟母亲这边走的更近,尤其是祖父母过世后,逢年过节便基本都在外祖父母家过了。

叔父辈自己的余生已是一眼可见、翻不出什么花头,百无聊懒就爱多管闲事,不但要管自己子孙,也爱管其他晚辈。倒是外祖父母经历过大风浪,荣辱兴衰早已看淡,对孙辈的事并不放在心上。

外公腿脚不便,病卧在榻已多年。平日里就是听广播度日。因他耳背,说话人很难像收音机那样始终如一保持最大音量,故而即便有心陪他聊聊天,往往也无法顺利沟通。且到了这个年纪,对外公而言,身边事不见得比远方事更有趣,所以跟他说话反倒像打扰了他似的。

外婆倒是愿意跟儿女们坐坐,面容祥和地听后辈聊些家长里短、鸡毛蒜皮,虽然并不插话。她从年轻时起就是远近闻名的大善人、活菩萨。

陈瑶犹记得谢晓岚说起儿时经历。彼时通行粮票,每月定额,短缺了没地方补,只能挨饿。有一日贼偷了外婆粮票,被同事捉起来吊在树上打,外婆听那贼说是家里闹饥荒实在养不活孩子,就央同事放了他,还把粮票分了一半给人家。回家后被外公好一顿数落,外婆却说难道要见死不救吗?这也是谢晓岚印象中母亲唯一一次跟父亲还嘴,通常都是父亲跟在母亲身后碎碎念责怪她的不是,母亲脾气好、心又宽,只当没听见。

谢晓岚常对陈瑶说自己不羡大富大贵,亦不盼得道成仙,能修炼成母亲那样慈悲为怀、温柔敦厚足矣。

儿时陈瑶因外婆寡言少语,不会逗孩子玩,又不擅长家务,没法在生活上亲近孙辈,跟外婆并不算最亲近。但这些年,她每每回家,倒是喜欢陪外婆安安静静坐着,外婆不喜发问,陈瑶不管说什么她也只是耐心听着。有了外婆这样的听众,陈瑶觉得自己的语言都变作流水潺潺、而那言语里的故事亦化作似水流年。

陈瑶本以为回家可以放松心情,尤其是在自己已经顺利留京工作,解决了以往他们发问最多的一个关卡后。可谁成想,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工作解决了,还有买房、结婚、加官晋爵……前途上问题重重、子子孙孙无穷匮也。陈瑶疲于招架,尤其是当别人问到和孟波几时结婚时。

谢晓岚并不知道当时孟波家在陈瑶工作上使的阴招,只道是肖建国给找的工作专业更对口,所以也常追问她跟孟波以后做何打算,他什么时候才学成归来。

最尴尬的是大年初一,不明就里的陈景仁自作主张给肖建国打了拜年电话,开着免提让陈瑶感谢肖叔叔在北京的照顾,几乎没让她难堪死。还好不是当面,隔着电话演戏会容易的多:肖建国道貌岸然地关爱晚辈、陈瑶也装模作样地千恩万谢。

于是当她即将离家时,除了对母亲外婆的不舍外,心里却生出一阵轻松,同时也不免感伤从此生活变得逃无可逃起来。

其它几个区谈下来传真交易基本不是无条件的,例如中原分行就要求公司带他们二十多个先进网点负责人去外地做基金销售培训。说是培训,实为分行借个名头,让有求于己的基金公司替自己发的员工福利,说白了,就是借培训之名旅游。

这种伺候人的苦活儿自然派给能吃苦耐劳的新人,陈瑶当之无愧。她找来原先负责集团差旅的一家旅行公司,把地陪这项工作外包出去。她的想法是各司其职:自己只负责培训,陪玩的事儿就让旅行公司的导游做好了。

一般人对海南的印象都是铄石流金的热带景象,即便在冬天至少也是温热晴好。但陈瑶许是近期运势不太好,一行人刚到就赶上台风。室外凄风惨雨,室内也是阴冷潮湿,二十多个支行网点的负责人个个怨声载道,陈瑶和导游小姑娘到达第一天,时间几乎都花在跟酒店协调空调制热不灵的问题上。

这些负责人年龄多在三十到五十之间,都是从基层业务骨干一步步干上来的,平时在自家一亩三分地也是呼风唤雨的角色,稍微伺候不周,就会不加掩饰发作出来。

不是嫌饭菜寡淡,就是怨舟车劳顿。海南景点确实比较分散,如果天公作美,原本半天一个景点的安排十分适宜。但如今在一个地方待不了多久,大家就冻的哆哆嗦嗦要求回车里歇着,便显得在路上比在景区的时间还要长了。对此,陈瑶却也束手无策。

第三天,眼看行程过半,众人的怨气已经到了几乎压不住的地步。有个老大哥带头要求吃饭要喝烈酒,既能暖和身子,又可活跃气氛,陈瑶请示领导后也就照办了。

这些人却都来灌陈瑶,她没有经验、不知深浅,只当是工作,就要尽心完成,又憋着口气觉得自己酒量不差,有不服输的心思。觥筹交错间,她白的啤的一起灌下,直喝的头晕目眩,胃里翻江倒海般难受。到最后,她已是人事不省,完全不记得发生了什么。

次日醒来,发现早已睡过了头,慌急忙给导游小姑娘打电话。对方说让她放心,大家已经在去往景点的大巴上了,又说她昨夜吐得一塌糊涂,自己抱着她,她才不至于翻下床去掉在自己的呕吐物里。

陈瑶这才发现床头边放着一个敞口垃圾桶,但里面的塑料袋却干净如新,想是那个小导游已经帮自己收拾过了,心里不由一阵暖意。想起昨夜这个小姑娘本身也没少喝,一直在努力帮忙挡酒,不仅要照顾宿醉的自己,又要按时起床伺候那群大爷,不免既惭愧又感激。

来时的飞机上,她跟这瘦瘦小小的导游聊过几句。得知对方是导游学校中专毕业,比自己还小一岁,但工作年头可不短。陈瑶心知陪玩绝非易事,所以早早想好把这份苦差事推给对方。但是经过此事,她只觉得大家都是在外闯荡的打工人,对小导游生出了惺惺相惜之情,下定决心跟对方一起担起来剩下半程的担子来。

说来有趣,一顿大酒之后,那些难伺候的领导们,竟对陈瑶亲近起来。跟她经常兄妹、姐妹相称,也不再刁难挑剔。

难怪国人喜欢酒文化。酒是个好东西,能麻痹人的神经,让人放下戒备心,亮出本色甚至软弱来,互相亮过底的人总是更易相交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