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被师尊清理门户后 > 第326章 大昭国师

第326章 大昭国师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怒火中烧之际,他正要遣人传召有悔真人,不想他倒自己前来求见。

帝王阴沉盯了他片刻,森森道:“大国师去年曾言说,‘东方既晓、干戈玉帛’,是上天大开方便之门,以匡扶朕建立不世功业的机缘。”

“但这机缘现下却狼子野心,多方勾连,竟意图吞并整个大昭,致使王朝面临烽烟四起,山河破碎的危机。”

“有悔,你怎么解释?”

大国师效命帝王、受敕封至今近八年,这还是昭明帝第一次直呼其玄门法名,是真起了疑心、生了杀意。

有悔真人一身灵力流转的朱紫法袍,手持拂尘,玉面长须,气度高华,飘逸如仙,端的是不入尘世的高人形容。面对帝王随时可降下灭顶之罪的严厉质问,他依然是那副无波无澜的神态,眼皮都没动一下,只微一欠身,颇有些宠辱不惊的从容:“帝君息怒,容山人回禀。”

“山人观星推算,南疆原就注定难以守住。朝堂自是不会坐视外敌入侵,见死不救,但天意在上,也只能尽人事而已。若实在救不了,窃以为对帝君而言,换个角度看来,边界六境部分陷落也并非全无益处。只是事涉朝政,山人不便妄言。”

御座上两道鹰隼般的目光锐利如箭,像是要透过那张仙风道骨的画皮直刺他心底最深处,挖出其中一切隐秘。

足足半柱香后,昭明帝方才道:“说,朕恕你无罪。”

有悔真人不慌不忙道:“举凡人性,锦上添花虽好,却难以真正令人铭记在心,远不如雪中送炭、救焚拯溺的恩情来得重要。”

“六族各自镇守一境何止数万年,其声名影响根植于人心,以致治下百姓只知世家而不知朝堂。帝君诛灭他们后必然要尽快派驻吏员整治。民众尚且心系旧主,难免暗怀怨怼。”

“若不加以处置听之任之,后患无穷,帝君再如何施以仁政广布恩泽,也未必能让他们真正心服。若要彻底抹除其影响,却难免要造下杀孽。山人斗胆说一句,当年碧血境之事,想来帝君记忆犹新。”

最后一句多少会刺激到昭明帝。有悔真人稍作停顿,估摸着他最暴怒的一瞬过劲了,才拂尘一甩:“但如是外敌侵占疆域,残害生民,黎庶必然群起而反之,越加招致酷虐镇|压。”

“此时他们才会将帝君视作唯一的希望,日夜苦求,期盼帝君有朝一日能兴兵诛伐无道,救万民于水火。待朝堂做足准备,他们也早已深受苦难,惨不忍闻。”

“此时王师从天而降,诛除敌寇,光复天龙大地,有如神明。百姓必然自此奉帝君为救世圣主,感恩戴德死心塌地,日后决无他想。帝君非但无需沾染半分业障,反而占足了大义之名,即可建立功勋,收拢人心,岂非利大于弊?”

疆域沦丧的耻辱和悲壮,千民万众的生死与痛苦,由这个被敕封为大昭第一任大国师的世外高人口中说来,不过轻飘飘一句利弊权术以蔽之。

然而这番话偏偏说到了昭明帝心里。对于百姓,尤其是六境之人,他实在很难生出多少悲悯之心。

两人都似乎忘了,如此“功勋大义”的前提,是一朝帝王守不住江山国|土的罪愆与无能。即使历经千秋万世,也要被人诟病罹骂。

有悔真人低眉垂目,添上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段:“帝君乃天命肩负重任之人,不世出的圣王雄主,自然深谙以屈求伸之道。只要能守得中心三境固若金汤,一时的进退算不得什么。真正需要着眼的,是长远的利益、最终的结果。”

“圣人处事,相机因时,有变易无方底①,惟其可而已。天下权柄尽归帝君之手,日后的史书如何写,也不过是帝君一句口谕的事。只要能如帝君所愿,以哪种方式又有什么关系?”

昭明帝不置可否,又沉沉盯了会,像是终于想起来似的转了话头:“大国师何事求见?”

心知今日这场足够杀身的惊险算是过了,有悔真人又是淡然一甩拂尘,略略欠身:“禀帝君:原本承天塔第三层是准备炼化宫氏气运,山人以为,眼下可暂做调整,先用于巫氏。”

“否则,待霜华处置完毕,再行建造第四层,巫氏嫡系的气运恐已散逸。少了这一层,竣工之日遥遥,承天塔若不能发挥作用,等于前功尽弃。但一切皆凭帝君定夺,故而山人特来请钧旨示下。”

帝王准了,又问道:“南疆巫氏集体出逃,仅有嫡系伏诛,对最后的结果有没有影响?”

有悔真人断然道:“六道气运是承托王朝大业的支柱,倘若其中之一残缺不全,于国运总有些关碍。”

“且南明金圣娘娘的怨怒之气,需得六族阖族的性命魂魄为祭方能平息。平白少了这许多,难免让真仙以为帝君不够诚心,赐不死神药之事,恐有曲折。”

昭明帝心中越发躁怒,只是勉强按捺着没太显露出来。

自从谢煜重伤、十几万将士殒命,局势就似乎日益朝着他措手不及的方向发展。巫氏这一下更是让他隐隐察觉全盘失控的威胁。即将迎来的这场大战,稍许处置不当,恐怕就是亡国灭种的下场。

国库吃紧,最好先全力对付这头。昭明帝本是想召大国师问一下,能否设法封存宫氏的气运,暂停承天塔,待危机过去再继续修筑。

然而此时骤然听闻“恐有曲折”,他只觉心火瞬间冲上了顶门,根本无法容忍事情走向这个结局,起先的念头也散了个干净。

“但也不是全无办法。”就在帝王面罩乌云时,大国师话锋一转。

“山人会竭力上禀帝君的虔心正意,代为周旋。如若真仙果然震怒,山人自当一力承下,定不教耽误了帝君的万世大业。待大局已定,再遣人搜捕巫氏余孽,押回处置,也是一样的。”

成功应对完昭明帝,他从容告退。行出一段距离,清逸出尘的玄门高人似有若无地一笑,眼底终于露出一点针尖般的讥诮。

身在局中,有悔真人格外清楚帝王想法的转变。

所谓凝聚帝气国运,最初昭明帝只是将信将疑,更多的不过是给自己寻一个冠冕堂皇的由头,堵天下、后人的悠悠众口,免得在史书上留下为一己私|欲穷兵黩武、战乱九境的污名。至于求得不死神药,则纯粹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罢了。

但这些年连续诛杀三大世家都有惊无险,尚算顺利。有悔真人不过稍加引导,再利用推演术展现一点提前预知天候、吉凶的神通,就让他潜意识里将一部分功劳归结于承天塔的作用,并逐渐深信不疑。

投入越多、时间越长,越难以清醒地抽身,否则不啻是在自扇耳光。兼之权柄迅速集中的感觉实在太过美妙,几乎没有人在尝到了这种甜头后还能干脆地放手。昭明帝踌躇满志,沉溺不可自拔,那点希望也随之膨胀,从一两分变成了八|九分。

天下熙熙,众生如驴。只消投其所好,吊出一把草料、一根萝卜,略施手段,他们便能如同上|瘾般竭力以求,心存侥幸自我说服,忽略背后的风险和不喜欢的真相,只选择认可自己愿意相信的部分。

但凡能冷静以对者,若非心性超脱,便是诱|惑不够。圣贤尚且不可避过,而况欲|望深重至极的昭明帝?

然而那丝笑意和讥诮转瞬即逝,如同有悔真人入世的真正目的一般,未曾被旁人察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