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应聘的人大多都认识,薛丽萍先带头,都是熟人苏林晚问道:“我也不废话了,我这有块布,你沿着这条线把她缝起来,你就能通过了。”薛丽萍自信地拿起布:“妹子,我这针线活干了可有十几年啦,家里人的衣服缝补、改样,那都是我一手包办,做个鞋垫、绣个枕套啥的,都不在话下,这简直小菜一碟。”
江露接着问:“那您做过复杂的衣物制作吗?比如说旗袍之类的。”薛丽萍思索片刻说道:“旗袍倒是没做过,但是复杂点的裙子我做过不少,我觉得原理应该是相通的。”苏林晚点了点头,在本子上记录着。
随后进来的是略显腼腆的桂华婶,她的目光有些闪躲,双手不自觉地搓着衣角,苏林晚先让自己介绍一下。
桂华婶声音像蚊子声一样小:“我以前在服装厂工作过几年,做衣服的流程我都熟,就是后来家里有事就没再去了,不过这手艺可没丢。”
听到这里江露眼睛一亮:“那阿姨,您能具体讲讲在服装厂都负责哪些工序吗?”她连忙回答:“我主要负责缝合和锁边,速度和质量那都是有保证的。”
中间的流程大差不差,总共筛选出十二个人,先暂定这些,如果以后不够,再从这些人里面招。这其中,最令人满意的桂华婶和薛丽萍,一个技术好,另一个上手快。
苏林晚伸伸懒腰,收拾好记录的本子,“走,咱们去吃饭去,我知道一家特别好吃的面,之前顾淮远带我吃过,这次咱们一块去。”
“等等,等等我。”一个气喘吁吁的女孩跑来,大概十六七八的样子。这人看着面生,好像没有见过,“听说这招人,我也想来应聘。” “不要着急,你坐下慢慢说。”苏林晚和江露让人赶紧坐下,等她回复好之后询问道:“你简单说一下你会干那些针线活,不用紧张。”
女孩红着脸,装作若无其事的说:“我平时就喜欢自己做些小物件,像鞋垫、钱包之类的,虽然比不上人家专业的,但我特别有耐心,也愿意学,我不怕苦也不怕累,就像赚点钱。”说着说着,可能女孩有些着急,说话语无伦次。
江露笑了笑说:“那你告诉我你的名字叫什么,我先登记一下?”女孩回答道:“我叫赵慧敏,我保证认真做好每一件活!” “好了,你可以先走了,等两天后你再来这里,我们会告诉你结果的。”
女孩走后,江露有些为难,“这女孩我们要不要啊,她说实话比不上其他人,但是我看她家里肯定不富裕,应该也是想给家里减轻负担。”
“招进来吧,反正不差这一个人,我看她也挺老实的,不像有心眼的人,到时候她在这里学门手艺,到哪里都饿不着。”
“咱们先去吃饭去。”
这次招聘的人员贴在墙上,录取的兴高采烈,没有的苏林晚劝她们不要丧气,之后还有机会。
接着,缝纫机问题便是重中之重。这么些人两人决定直接买两台,为了买到性价比高的机器,两人跑遍了城里的各大市场,对比价格和质量,最终挑选了两台性能优良的缝纫机。
场地问题好说,租下了一间宽敞明亮的旧仓库,进行了简单的打扫和布置,划分出工作区、原料存放区和成品区。
一切准备就绪后,苏林晚和江露给大家进行了简短的培训,强调了质量标准和工作流程。
就这样,这个小小的作坊正式开始运作。这里的会使用缝纫机的就桂华婶,所以由她给其他人做示范,只见桂华婶端坐在缝纫机前,神色专注而认真。她轻轻踩下踏板,缝纫机发出“嗒嗒嗒”有节奏的声音,那声音清脆而有力。随着踏板的节奏,针头快速地上下穿梭,线在布料上留下了细密而整齐的针脚。
其他人都围在旁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桂华婶的动作,神情专注而充满期待,仿佛在努力将每一个细节都深深地印在脑海里。
示范完成之后,两台机器供大家练习,最后大家能熟练地操作着缝纫机,踏板的声音此起彼伏,仿佛在奏响一曲充满希望的劳动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