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月瑶乖巧地点点头:“奴家明白,一切都听四爷的安排。”
......
就在苏月瑶在府中闲逛的时候,一个苏月瑶意想不到的人物出现了。
三阿哥胤祉来到了四爷府上,胤祉对文化很感兴趣,听说四爷的女人苏月瑶是个奇女子,便想找她讨论一番。
苏月瑶听闻三阿哥来访,心中不由一紧。
但很快便调整好神色,款步迎了上去,屈膝行礼道:“妾身见过三爷,不知三爷今日大驾光临,有失远迎,还望三爷恕罪。”
她微微垂首,眼神却暗自打量着眼前这位身着锦袍、气质儒雅的皇子。
胤祉微笑着抬手示意她起身,目光在苏月瑶身上停留片刻,眼中闪过一丝欣赏。
“苏姑娘不必多礼,爷久闻苏姑娘才情出众,今日特来拜访,想与姑娘探讨些诗词文章,不知苏姑娘可否赏脸?”
苏月瑶心中暗自思索着三爷的来意,脸上却露出谦逊的笑容:。
三爷谬赞了,妾身不过略通些文墨,怎敢在三爷面前班门弄斧。但三爷既然有此雅兴,妾身自当陪三爷聊聊,若有不当之处,还望三阿哥多多指教。”
两人来到花园中的亭子里坐下,丫鬟们奉上茶点后便退下了。
胤祉端起茶盏,轻抿一口,目光望向亭外的繁花,缓缓开口道。
“苏姑娘,近日读了一本好书,书中有几句诗词,爷甚是喜欢,却总觉得意犹未尽,想听听姑娘的见解。‘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这两句诗,姑娘以为如何?”
苏月瑶微微沉吟,片刻后说道:“三爷所提的这两句诗,意境深远,笔法精妙。”
“前一句以沧海月明之景,衬托出鲛人泣珠的凄美传说,给人一种空灵而又略带忧伤之感。
后一句则描绘出蓝田暖阳下,美玉仿若生烟的朦胧画面,虚实相生,如梦如幻。
这两句诗不仅对仗工整,且用词精准,将情与景完美融合,让人读来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那份情感。”
胤祉眼中露出一丝惊喜,不住地点头。
“苏姑娘果然聪慧过人,见解独到。爷也有同感,这两句诗每每读来,都能触动心弦。不知苏姑娘平日里可有作诗填词的雅好?”
苏月瑶微微欠身,轻声说道:“妾身闲暇之时,偶尔也会写上几句,不过多是些闺阁之作,难登大雅之堂。”
胤祉笑着鼓励道:“苏姑娘不必自谦,爷很是好奇,苏姑娘不妨吟诵一首,让爷一饱耳福。”
苏月瑶略作推辞后,轻声吟道:“春日桃枝映绿窗,蝶舞蜂飞意韵长。心随云影飘何处,且把情思付墨香。”
胤祉听后,微微闭上眼睛,似乎在细细品味这首诗,片刻后睁开眼睛说道:“苏姑娘这首诗清新自然,充满了春日的生机与灵动。”
首句‘春日桃枝映绿窗’,描绘出一幅春日里桃花盛开,枝条映照在绿窗上的美好画面,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仿佛能看到那粉色的桃花与翠绿的窗户相互映衬,色彩鲜明。”
“‘蝶舞蜂飞意韵长’这句,通过描写蝴蝶飞舞、蜜蜂忙碌的景象,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更让这春日之景有了一种意韵悠长的感觉,仿佛能感受到那浓浓的春意和生命的活力。”
“而‘心随云影飘何处’则笔锋一转,由景入情,将自己的心思寄托于天空中的云影,引发了一种对远方、对未知的遐想,让整首诗有了一种空灵的意境。
最后‘且把情思付墨香’,又回到现实,表明要把心中的情思通过笔墨来抒发,很有文人雅士的情怀。”
苏月瑶听着胤祉的点评,心中不禁对他的才学和见解暗暗佩服,微笑着说道。
“三爷过奖了,妾身只是随心而写,倒是让三爷见笑了。其实诗词对于妾身来说,就是一种抒发内心感受的方式,看到这春日美景,心中有所感,便写了下来。”
胤祉点点头,说道:“正是如此,诗词本就是用来表达情感和心境的。苏姑娘能有如此细腻的情感和敏锐的观察力,实属难得。”
“说到这,爷想起了一首词,是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苏姑娘对这首词有何看法?”
苏月瑶思索了一下,说道:“柳永的这首词堪称经典之作。开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通过寒蝉、长亭、晚雨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伤感的氛围,为整首词定下了基调。”
而‘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则将恋人分别时的不舍与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无需过多言语,那种深情厚意已溢于言表。”
“下阕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更是千古名句,以景结情,想象离别后酒醒时的情景。
“杨柳依依,晓风轻拂,残月孤挂,意境开阔又充满了凄清之感,将离人的孤独、寂寞和对恋人的思念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整首词情感真挚,语言流畅自然,不愧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作之一。”
胤祉听了,不禁拍手称赞:“苏姑娘分析得十分透彻。柳永的词善于用细腻的笔触描绘情感,这首《雨霖铃》更是将离情别绪写到了极致。”
“不过,爷觉得柳永的词虽然情感动人,但有时过于缠绵悱恻,少了些豪放之气。苏姑娘可喜欢豪放派的诗词?”
苏月瑶微微颔首,说道:“妾身对豪放派诗词也有所喜爱。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开篇便气势磅礴,以长江之水的汹涌澎湃,联想到历史的沧桑变迁,无数英雄豪杰在岁月中消逝,尽显豪迈之气。”
胤祉听完,连连点头,脸上满是赞赏之色:“苏姑娘果然厉害,对诗词的解读深刻而精准。”
“与苏姑娘交谈,真让爷受益匪浅。以后若还有机会,定要再与苏姑娘探讨诗词文章。”
苏月瑶谦逊地说道:“三爷过誉了,能与三爷一起探讨诗词,是妾身的荣幸。三爷才学渊博,妾身也从三爷这里学到了不少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