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盘点历史,开局为始皇澄清谣言 > 第26章 谋圣张良

第26章 谋圣张良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地盘就这么失去,换成任何人都接受不能,刘邦也是暴跳如雷,恨不得重整旗鼓报仇雪恨。但老话说的好,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刘邦很快就不用痛心疾首了,因为他接下来就遇到了张良,让他的反秦事业如虎添翼。

张良,字子房,出身韩国贵族世家,他的祖父张开地曾连任韩国三朝的丞相,父亲张平亦连任两朝丞相,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等张良长大成人后也会继承家族的事业任职韩国丞相。可惜的是,那个时候韩国已经逐渐衰落,公元前230年,韩国灭亡,张良失去了继承父亲事业的机会,同时也丧失了显赫荣耀的地位,故而,他心存国破家亡的仇恨,并把这种仇恨集中于一点——反秦。从此张良积极投入反秦事业,并且散尽家资、地死不葬,这个狠人不惜一切代价的准备刺杀咱们始皇大大。

始皇帝二十八年,秦始皇东巡,张良先是到东方拜见沧海君,共同制定谋杀行动计划。然后,找来一个大力士,为他打造了一只重大一百二十斤的大铁锤,在始皇大大的车队经过博浪沙的时候,埋伏在路边的大力士举起铁锤就砸向最豪华的那辆车架。

按照君臣车辇规定,天子六驾,即始皇大大所乘坐的车辇由六匹马拉车,按理来说应该是人群中最亮眼的存在。但是很不幸的,这已经不是始皇大大第一次遇刺了,对于秦国的君王来说,被刺杀的都有经验了,所以自己的人身安全考虑,始皇大大出巡经常更换马车,当时根本不在那辆车上,让张良的刺杀行动扑了个空,以失败告终。

有一次遭遇刺杀行动的始皇大大自然很是震怒,当即就命人去抓捕这些不要命的刺客,然而,派遣了无数的能臣官吏也没能找到张良的踪迹,让他在大秦的国土上逃之夭夭。】

嬴政:???

你们这些该死的刁民,就非得逮着他一个人刺杀是吧?

想起被他下令乱刀砍死、五马分尸的荆轲,嬴政莫名的对张良心生恶感,也顾不得黎苏苏开头对他军事才能的夸赞,眉头紧皱,冷声吩咐道:“李斯,这个张良就交给你去处理,务必将他捉拿到咸阳。如若不从,就地格杀。”

“谨遵陛下旨意。”李斯躬身拜道,额头冷汗终于停滞,没想到陛下还能对他委以重任,感恩非常。

秦朝的文武大臣们欲言又止,他们也都想到了陛下曾经遭遇过的刺杀,相劝始皇帝不要总是出巡,老老实实地呆在咸阳宫里却又不敢明目张胆的站出来。

始皇帝出巡的时候,多是蒙毅负责安排防卫的,没想到他做了那么多的准备,还能让陛下这么轻易的碰见刺客,顿时恶从心头起:张良是吗?好小子,你死定了!

项梁带着项籍暂时躲过了秦国官吏的搜查,躲在自己暗地里买的小宅子里,淡定的听着张良的刺杀行动,对张良扑空的行为痛心疾首。

“呀,就差那么一点,子房就能成功刺杀嬴政那个暴君了,真是天不佑我等啊!”

同为反秦组织中的一员,项梁和张良虽没见过面,但却是神交已久了。同为六国贵族后代,谁没点对秦国的仇恨呢。

项籍的注意力全都在那个用一百二十斤重的大铁锤的大力士身上,他搓着手一脸骄傲的说道:“哼,如果换成我去刺杀,能让那秦国暴君当场就去世。”

项梁:懂了,你也是个四肢发达的。

正藏匿在民间躲避秦国官吏的张良怒瞪着天幕暗骂:这后世之人也太缺德了!

他是准备找人去刺杀始皇帝的,但事情还没做呢就被后世之人给挑明了,只怕马上就有秦国官员来抓捕他送到咸阳始皇帝面前领赏了,他又该去哪里躲藏呢?

黎苏苏不知道自己正在被人骂,依旧滔滔不绝的给始皇大大剧透张良其人。

【荆轲刺秦无论是后世还是秦朝都是家喻户晓的事迹,但是对于张良谋划的博浪沙大力士刺杀秦始皇确实鲜为人知。传说张良曾改名换姓逃亡到下邳,遇到了一个穿着粗布衣服的老人,这个老人就是黄石公。黄石公赠给张良一本《太公兵法》,让他潜心研读,而张良也没有让黄石公失望,熟读《太公兵法》的他终是成为了“谋之于未战,决之于未形”的千古第一谋士。

这是宋朝苏轼在《留侯论》中对张良的赞誉,充分肯定了他的军事才能。张良是历史上最受尊敬的政治家和军事谋士之一,他的才华、眼光和决策能力,使他成为了历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被后世之人尊称其为“谋圣”。所以这次张良的刺杀会以失败告终也就不足为奇了,毕竟比起刺杀他更擅长的是谋略。

刘邦损兵折将后听说附近的留县有人拥立了楚国旧贵族景驹为楚王,想着同为反秦义士去借点儿兵把丰邑重新打回来,没成想就那么凑巧的在半路上遇到了也准备去投奔楚王的张良。两人一见面,那叫一个天雷勾动地火,什么叫相见恨晚?这就是啊。

当下,张良也不准备去投奔楚王了,干脆利落的就觉得追随刘邦了。两人一拍即合,一起准备跑去向楚王景驹求援。结果路上碰到了章邯率领的秦国大军,不但丢掉了砀县,还被章邯带军围困在了留县,只能暂时解甲投戈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