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穿到汉初成开国首相 > 第58章 决战(二)

第58章 决战(二)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

项羽遣使前来,欲说服韩信背汉自立,三分天下。

韩信看着阶下说客躬身低眉间尽是恭谨,言语谆谆似是发自肺腑为他考虑。

天色渐晚,殿内昏暗,韩信挥了挥手,侍从们悄然上前,逐一点燃烛火。烛影摇曳,与窗外残存的晚霞交织,殿内顿时灯火通明,映照出韩信冷峻的面容。

他看着楚军的说客,一吐当年在楚营被羞辱的郁气,数次献策,羽不用,那是他一次次被冷眼拒绝进入楚营权力的两年,项羽单纯的认为,他不配。

“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

看着楚臣,相比在楚地的经历,刘邦的形象都明亮了起来,高台拜将,汉王授印屈膝拜伏,将三军尽托付时,他也将这条命也压在了那场豪赌里,立誓争这不世之功,为汉开万世基业。

那些场景历历在目,仿佛昨日重现,山川之间,全军错愕,他们君臣那日执手,在信义里彼此相托,那一刻,他从小到大因为大志向所受的讥讽,贬低,嘲笑,在那时的朗笑声里,化作云烟,尽数散了。

“汉王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於此。”

记得拜将之后,寒风凛冽,汉王解下王袍,披于他身,出征之时,汉王亲自为他扶正甲胄,叮嘱他珍重,如同父亲送别远行的孩儿。庆功宴上,汉王将自己的菜食推给他,拍着他的肩膀,托付三军。

想到这里,韩信原本在殿内踱步的脚步骤然停下,他瞥了一眼台下的楚使,嘴角微微扬起,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他伸手拿起案上的长剑,那是他自幼随身携带的佩剑,剑身寒光凛冽,仿佛映照出他心中的决绝。

手腕一抖,长剑如灵蛇般在空中挽出一道银光,对手还未反应过来,剑锋已如闪电般直逼喉间,寒光凛冽,杀气逼人。剑尖在距离咽喉寸许处骤然停住,冰冷的锋芒几乎贴上了肌肤,令人不寒而栗。

楚使的喉结不由得滚动了一下,冷汗顺着额头滑落。

而韩信笑意尤盛,一字一句斩钉截铁,他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使君,幸为信谢项王!”

话音落下,剑锋微微一挑,随即收回。楚使如释重负,却已面色苍白,不敢再多言一字。韩信收起长剑,转身背对楚使,目光投向殿外渐暗的天色,心中再无半分动摇。

信义如山,君臣相托,王不负我,我不负王。

楚使走后,过了几天,汉使来了。

韩信看着殿下快马而来的信使,“汉王来信要我出兵?”

“是的,大将军。”

韩信高傲的嗯了一声,抬起了头,“汉王还说什么?”

“汉王所说尽在信里面了,我怎敢拆开。”信使有些摸不着头脑。

韩信拆开了信,撇撇嘴,又看向他,“那魏相可说了什么?”

“魏相让我劝您出兵。”

“只有如此?”

信使点头,“只有如此。”

韩信的忠,美妙就美妙在,劝他反的人知道,项羽楚使知道,刘邦不知道。

他对其他的人信誓旦旦,但是他对刘邦表现得很朝秦暮楚,就是那种,你不满足我的要求,我就反了,你怕不怕?

那刘邦能不怕吗?

一个功高震主的大将军,时不时这么威胁老板一下,你不给我这个,我就要反了,其实韩信的本质是,仿佛小孩对家长,要这个东西,不然他就要打滚闹了。

但刘邦不是他爹,他对刘邦威胁真的挺大,他打下赵代齐三国,这个土地面积非常大,而且他兵马所在,完全在他的治下,也就是说,他现在完全可以跟刘邦分庭抗衡。

但韩信没有意识到,他把自己代入的,还是汉营的大将军,他觉得他打下了代地,齐地,这次刘邦甚至没有表示。

怎么能这样子呢?

打下赵地的时候,他都被封侯,封总督,这可是齐地。

他就这么打下来了,还赢得这么漂亮,汉王一点封赏都没,这合适吗?

这不合适。

他看着信使,也不写信了,就对他说,“你去告诉汉王,就说我刚打下齐国,这里无人治理,我没有名分,恐齐人不服,让汉王暂时封我一个假齐王,让我能肃清内外,三军才好动身,免得打下来的齐国又没了。”

“这,将军不发兵吗?”

韩信冷了眉目,“你去就是。”

韩信又想了想,怕信使死在半路,指了身边的近臣,“你去与汉王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