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相国,你看看这些黔首吧,他们瘦骨嶙峋,衣不蔽体,被贵族屠杀如草芥。关中的寒冬,甚至有人易子而食,我们装没看到,但不代表这些就没发生。那时我们是真帮不到,前有项羽后有章邯,我们只能解决能解决的,大王也拆了阿房,烧了旧木进火炕,才让这些人活过来。”
魏倩的怒意已经难以压制,她不与萧何好言相劝,而是把以往的伤痛撕开,鲜血淋漓的摆出来。
“千百年来,他们安稳在家种地,贵族杀人取乐时,他们无反抗能力,朝堂要人上战场,他们被放在最前面,一个徭役也能让他们死伤无数。而你,萧相,却对我说,他们跑出村里,会遇盗贼,会被欺瞒拐骗,他们在乡里就不会吗?他们连生死都握不住,百姓们是不识字,又不是傻,他们也知道成群结队,织坊的女孩们知道住在坊里。盗贼军队可以清扫,豪强欺瞒拐骗可以处以极刑,有问题可以解决。百姓都富了,国库难道是空的吗?哪怕统一天下,两千万人口而已,这些在一开始就写好的籍贯,能有多难?就是想不做不错,图个安稳罢了,可是萧大人,我们是一国之相,治理天下,如果只顾自己,不为改天换日,我为何要来投汉呢?是魏府不够富贵吗?”
她生气的是在快速发展的时候,萧何却要按上停止键,哪怕是暂停,她都可以退一步,可按班就部她实在不能忍。萧何只不过不想用法儒墨,让他们坐大,他想用黄老无为而治,他只是拒绝旧贵族再登场,所以拒绝科举,因为读书人都是他们。
至于纳多一点税就更好解决了,现代人都知道是每月赚一千免税,还是每月赚一万付点个税,哪一种好。
“萧大人,你的那些顾虑,我们都可以解决,我们禁止他们私养部曲,官吏三年一换地,旧贵族们翻不起风浪,沛县功臣们也可以当地方长官,真的动员起来,我们不缺人,如果中途有问题也可以一一解决,萧大人,你两袖清风,不喜名利,可是百姓们喜欢,他们能攥在手里的,只有衣食与钱财,这些可以护住儿女长大与养老之用。”
萧何深深看了一眼固执的女郎,他并没有再回怼过去,而是起身向外行去,光亮自门口照起来,尘屑浮在他的四周,他走出了魏王宫,走出了安邑城,城外乡里并不似城里那般岁月静好。这里贫瘠,黔首们穿着草鞋,在田里除草杀虫,很是辛苦。
萧何看着那老实的汉子,“年轻人,这里有没有井,我去寻口水喝。”
正好他妻子来送水粮,他点点头,“有,等会我匀你点,这日头大,是渴,村里头也打了几口井,不过听说,安邑城里,户户都有了水井呢。”
萧何看着他满是泥泞的手,接过了他的陶碗,喝了一口。“如今正是征兵之时,你在家劳作也苦,何不去挣不挣功名呢?”
“唉,我是独子,魏相定了规矩,独子不征,听说汉军营可比以前的军营好多了,立功还能领养老钱粮,可双亲尚在,妻儿孱弱,我岂能弃之而去呢?”
“那你种地妻子织布,可够衣食?”
“不瞒贵人,也是够的,如今主要是靠我那贤妻织布,等收成时,才能看到粮食呢,还好家中有些陈粮。等闲下来,就与乡亲一起去找个苦力做,有些力气,还能赚些工钱,我听说安邑与大梁有了比学堂还大的,魏相说是学校,贵人们都送孩子去,我们乡里有几户农人,也咬咬牙送孩子去读书,我也有一个孩儿才两岁,想多拼一些,让他也去那大学堂,读书识字出来,也省得像我与他娘这般辛劳。”
“那可难为自己。”
那汉子笑了笑,“那不是有魏相吗?人们都说魏相是金童下凡,她走到哪,哪就是好日子,以后安邑也会像大梁一样的,实在不行,农闲时跑去大梁干活,秋收再回家干地里的活,总是有路子的。”
萧何沉默了,魏倩的话一字一句再扎入他心里,他回到安邑时有些恍惚,他突然意识到,他所想的安居乐业,对于百姓来说,是穷苦一生,他们不怕千难万难,而是连千难万难向上的路子也没有。
罢了,他想,刘邦都认同了,都肯放权与百家与黔首,他又固执什么呢?他们都反秦反楚了,再造一场更大的反有什么要紧的。魏相啊,你放着富贵路不走,非要险中求一个普渡众生,当风浪汹涌而来,大风不止,你又承受得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