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宫的时光安稳而甜蜜,然而,太子与李之悦并未沉醉其中,他们心中始终牵挂着民间百姓的生活。一日,二人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微服出宫,深入民间,去亲身体察百姓的真实生活状况。
清晨,天色尚蒙着一层淡淡的墨色,京城的街道宛如还在沉睡的巨兽,静谧而安宁。太子与李之悦身着朴素的粗布衣衫,那布料粗糙且打着些许补丁,与寻常百姓无异。他们打扮得如同普通夫妻,低调地从东宫侧门悄然走出。城门在“嘎吱”声中缓缓打开,厚重的木门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他们随着进城的人流,仿若两滴融入大海的水珠,自然地融入了这座繁华却又隐藏着诸多不易的京城。
刚踏入街市,热闹的氛围便如潮水般扑面而来。街道两旁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摊位,小贩们的叫卖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曲独特的市井乐章。卖早点的摊位上,热气腾腾的包子、油条散发着诱人的香气,那是生活最朴实的味道;展示手工艺品的摊位前,精致的刺绣、木雕吸引着路人的目光,展现着民间艺人的巧思;新鲜蔬果的摊位上,色泽鲜艳的瓜果蔬菜,仿佛在诉说着丰收的喜悦。然而,人来人往中,太子与李之悦却留意到不少百姓面容憔悴,眼神中透露出疲惫与无奈,尽管他们忙碌不停,却难掩生活的沉重压力。
走着走着,他们拐进了一条略显狭窄的小巷。斑驳的墙壁上爬满了岁月的痕迹,青苔在墙角默默生长。一位老妇人正坐在自家门口,双手紧紧捂着肚子,痛苦地呻吟着。她的脸上满是皱纹,每一道纹路都仿佛刻着生活的沧桑。李之悦心中一紧,急忙快步上前,蹲下身子关切地询问:“大娘,您这是怎么了?哪里不舒服?”老妇人虚弱地抬起头,有气无力地说道:“姑娘,我这肚子突然疼得厉害,家里人又都出去干活了,疼得我实在受不了了。”
李之悦自幼研习医术,对常见病症有着丰富的经验。当下,她迅速伸出手,为老妇人把了把脉。她的手指轻轻搭在老妇人的手腕上,感受着脉搏的跳动,同时仔细观察着老妇人的面色和舌苔。经过一番诊断,李之悦判断老妇人是由于饮食不当,导致肠胃痉挛。她安抚老妇人道:“大娘,您别担心,这不是什么大病,是肠胃有些问题。我给您想办法。”
李之悦转头向周围的百姓借来了一些简单的草药和煎药器具。那草药虽普通,却承载着治病救人的希望。她熟练地生起火,火苗在风中跳跃,映照着她专注的脸庞。在煎药的过程中,她一边轻轻扇着风,控制着火候,让火苗恰到好处地舔舐着药罐,一边轻声安慰老妇人:“大娘,您放宽心,这药喝下去,腹痛就会慢慢减轻的。”太子在一旁也没闲着,他帮忙递水、递火折子,虽然这些动作对他来说有些生疏,但他眼神专注,认真地协助着李之悦。他看着李之悦忙碌的身影,心中既为她的善良和医术赞叹,又为百姓的疾苦感到揪心。
不一会儿,药煎好了。李之悦小心翼翼地扶起老妇人,用勺子舀起药汤,轻轻吹凉,然后慢慢喂她喝下。老妇人微微颤抖着嘴唇,缓缓咽下苦涩的药汤。周围的百姓都围了过来,静静地看着这一幕,眼神中充满了关切与期待。那一双双眼睛,或浑浊,或明亮,却都透露出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希望的渴望。
过了大约一盏茶的工夫,老妇人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脸上的痛苦之色也减轻了许多。她感激地拉着李之悦的手,声音颤抖地说:“姑娘,你真是活菩萨啊!要不是你,我这把老骨头今天可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你叫什么名字,家住哪里,大娘日后一定报答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