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之中,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光影,李之悦与太子洛承慕正坐在庭院的石凳上,讨论着宫中近日的一些琐碎之事,试图在这复杂的宫廷生活里寻得片刻的闲适。李之悦身着一袭淡雅的宫装,面容虽带着些许宫廷生活的倦意,但依旧难掩那灵动的气质,太子则一袭华服,身姿挺拔,尽显尊贵威严,两人的相处倒也有几分岁月静好的模样。
然而,这般宁静很快就被打破了。一名东宫侍卫神色匆匆地赶来,他的脚步急促而沉重,打破了庭院原有的静谧氛围。只见那侍卫单膝跪地,双手高高地呈上一封加急信件,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落,语气急切且带着一丝紧张地说道:“殿下,太子妃娘娘,这是刚从将军府送来的急信。”
李之悦的心瞬间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狠狠揪住,猛地一紧,她赶忙站起身来,疾步上前接过信件。那熟悉的家书封皮入手,却莫名让她感到一阵寒意从指尖蔓延至全身,她的手都不自觉地微微颤抖起来。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她迫不及待地展开信件,目光快速地扫过信上的内容,刹那间,她的脸色变得惨白如纸,血色仿佛在一瞬间被抽离,嘴唇也微微颤抖着,眼眶瞬间泛红,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几欲夺眶而出。
太子见状,心中也是“咯噔”一下,赶忙起身走到李之悦身旁,扶住她那摇摇欲坠的身子,满脸关切地问道:“太子妃,可是出什么事了?你且莫要慌乱,慢慢说与我听。”
李之悦的声音带着明显的哽咽,仿佛每一个字都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才艰难地从喉咙里挤出来:“殿下,信上说父亲被人陷害了,如今已被扣押,那些人不知从哪弄来些所谓的证据,污蔑父亲通敌叛国,这……这可是灭门的大罪啊,殿下,您一定要帮帮父亲呀。”说着,那豆大的泪珠再也抑制不住,顺着她那苍白的脸颊滚滚而落,打湿了手中的信纸,也在地上溅起了小小的水花。
太子眉头紧紧皱起,心中深知李将军一生对朝廷忠心耿耿,为国家出生入死,征战沙场多年,立下了赫赫战功,这样的忠臣良将,怎会做出这等大逆不道之事,必定是遭人蓄意陷害。他赶忙出言安慰李之悦道:“太子妃莫急,本太子定会全力相助,绝不让李将军蒙冤受屈。你先平复一下情绪,仔细讲讲具体情况,也好让我们早做打算。”
李之悦努力压抑着抽泣,用衣袖轻轻擦拭了一下眼角的泪水,深吸一口气,试图让自己稍稍镇定下来,可那止不住颤抖的身子还是出卖了她内心的慌乱。她缓缓说道:“信上没细说,只说今日一早,府中突然闯进许多官兵,那场面乱哄哄的,父亲出面质问,他们却拿出些信件称是证据,说上面记录着父亲与敌国暗中往来、传递军情的内容,根本不容父亲辩解,就强行把人带走了。殿下,父亲向来刚正不阿,对朝廷的忠心天地可鉴,怎会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呀,定是有人在背后恶意构陷啊。”
太子握住李之悦的手,轻轻拍了拍,目光中透着坚定,说道:“你放心,李将军的为人本太子再清楚不过,定是那些心怀不轨之徒的阴谋诡计。本太子这就召集人手去查探清楚,定要揪出背后的主谋,还李将军一个清白。你切不可过于忧虑,以免伤了身子,如今你在这东宫之中,更要稳住心神,咱们一同想办法应对才是。”
言罢,太子立刻召集了身边几位足智多谋的谋士以及最为得力的暗卫,众人听闻此事,皆是神色凝重,深知事情的严重性。太子将李将军被陷害之事详细述说了一遍,而后郑重地吩咐道:“此事干系重大,你们即刻去着手调查,务必尽快查明背后主谋以及那些陷害李将军的信件的来源,仔细查看有无伪造的痕迹,同时留意朝中近期有无异常活跃的势力,与这事可能有所关联,一旦有任何消息,立刻回来向本太子禀报,不得有丝毫懈怠。”
谋士与暗卫们领命后,迅速退下展开行动,一时间,整个东宫都笼罩在一种紧张的氛围之中。书房内又只剩下太子和李之悦两人,李之悦依旧眉头紧锁,满心都是对父亲安危的担忧,她在屋内来回踱步,那急促的脚步仿佛是她此刻慌乱内心的写照。她脑海中不断思索着各种可能的情况,可越想心中越是慌乱无措,仿佛陷入了一团乱麻之中,怎么也理不出个头绪来。
片刻后,李之悦停下脚步,看向太子,眼中满是焦虑,说道:“殿下,臣妾思来想去,觉得此事绝非偶然,恐怕是冲着咱们来的呀。那些人想借陷害父亲一事,削弱殿下您在朝堂上的助力,进而对您不利。只是当下咱们掌握的线索实在太少,想要为父亲洗清冤屈,着实困难重重啊。”
太子微微点头,同样一脸凝重,说道:“你说得有理,此事背后定然隐藏着巨大的阴谋。不过咱们也不能就此气馁,只要用心去查,总会找到破绽的。当下咱们先从已知的线索入手,看看能不能有所突破。”
虽说心里这样安慰着李之悦,可太子心里也明白,这次的事情棘手得很,对方既然敢如此明目张胆地出手,想必是自认为做得滴水不漏,想要找到证据绝非易事。而李之悦这边,心里虽焦急万分,却也清楚此刻不能莽撞行事。她暗自思索着,是否能通过一些间接的方式去探寻线索,毕竟自己如今身处东宫,行事还需万分谨慎,不能让人察觉到异常,以免给太子和将军府再添乱子。
在暗卫们紧锣密鼓地调查过程中,他们通过多方打探,逐渐摸到了一些头绪。原来,似乎是朝中与惠妃娘家走得很近的一位大臣,名叫王大人,在背后操纵着这一切。这王大人平日里在朝中看着道貌岸然,总是一副和善谦逊的模样,可暗地里却野心勃勃,妄图攀附更高的权势,与那些反对太子的势力勾结在了一起。他们不知从何处弄来了一些伪造的信件,以此来诬陷李将军与敌国暗中勾结,企图颠覆朝堂。而且种种迹象表明,这背后很可能还有更大的阴谋,他们的最终目的,极有可能是想借此事扳倒太子身边的重要助力,进而对太子下手,好扶持自己的势力上位。
暗卫们还打听到,这位王大人最近在朝中颇为活跃,四处拉拢一些对太子不满的官员,时常秘密集会,那些人聚在一起,总是鬼鬼祟祟,交头接耳,似乎在谋划着更为详尽的计划。他们会在一些偏僻的茶楼包间,或是郊外的隐蔽宅邸中碰头,商讨着如何一步步实施他们的阴谋,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了精心的策划,妄图做到万无一失。
太子听了暗卫的禀报后,脸色愈发阴沉,眼中满是愤怒与冷峻,冷哼一声道:“这些人真是丧心病狂,竟敢如此肆意妄为地陷害忠良,本太子定不会轻易放过他们。那王大人平日里佯装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样,没想到背地里竟干出这等龌龊勾当,这次定要让他原形毕露,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惨重代价。”
李之悦赶忙附和道:“殿下说得极是,只是当下之急,是得赶紧找到证据证明那些信件是伪造的呀,时间每过去一分,父亲的处境便危险一分,拖得越久,怕是越难挽回局面了。可那王大人既然敢这般行事,想必也是觉得自己的计划天衣无缝,咱们想要找到确凿证据,怕是要费一番周折呢。”
太子微微点头,眉头紧锁,思索片刻后说道:“你说得没错,咱们得从那信件的源头查起,看看能不能找到破绽。或许可以先去调查一下那王大人平日里都与哪些人往来密切,有没有可能是从那些人手中获取的信件,又或者是找人专门伪造的。另外,也得派人去留意一下这位大臣与敌国之间是否真有暗中往来,说不定能从这里撕开他们阴谋的口子。”
于是,众人又开始更加紧张地行动起来。李之悦凭借自己在宫中这段时日积累的人脉和消息渠道,不动声色地向一些与那位王大人有过交集的官员打听情况。她深知此刻不能打草惊蛇,所以每次询问都是极为巧妙,看似只是寻常的闲聊,实则在暗中探寻有用的线索。
有一回,在宫中的一场小型诗会上,李之悦看到了户部的赵大人,她知晓这位赵大人曾与王大人一同负责过一次地方赋税的核算事务,便寻了个机会,微笑着走上前去,行礼后说道:“赵大人,许久不见,今日这诗会倒是颇有意趣,您觉得呢?”
赵大人赶忙回礼,笑着回应道:“太子妃娘娘说得是,这宫中的诗会总能让下官感受到别样的雅趣呢。”
李之悦顺势说道:“说起这雅趣,臣妾想起之前听闻您和王大人一同负责赋税核算那次,想来其间也定有不少趣事吧,那王大人做事想来也是极为细致妥帖的呀。”
赵大人微微皱眉,脸上露出一丝异样的神色,犹豫了一下说道:“哎,那次虽说事情是办完了,可其中也有些小状况呀,那王大人做事嘛,有时候倒是让人有些捉摸不透呢,下官也不好多言,只是心里总归留了个印象罢了。”
李之悦心中一动,赶忙追问道:“哦?赵大人这话怎讲?莫不是那王大人在其中有什么不妥之举?您但说无妨,臣妾也就是好奇问问罢了。”
赵大人看了看四周,压低声音说道:“娘娘,下官也只是偶然察觉,那次核算过后,王大人似乎与一些身份不明的人有过接触,下官当时觉得奇怪,可毕竟是人家的私事,也不好多过问,只是心里一直觉得有些蹊跷罢了。”
李之悦心中暗喜,觉得这或许是个重要线索,又与赵大人闲聊了几句,便借口有事离开了。回到东宫后,她将这个线索告知了太子。
而太子这边,让暗卫继续深挖信件的线索,同时吩咐谋士们根据现有的情况分析局势,制定更为周全的应对之策。暗卫们先是悄悄调查了王大人府上的下人,试图从他们的口中套出一些有用的信息。他们乔装成普通百姓,在王大人府附近蹲守,瞅准机会与那些外出采买或是办事的下人攀谈。
有个看着年纪不大、性子较为单纯的小厮模样的下人,被暗卫们用几两银子和几句好话哄得放松了警惕,便透露了一些情况。他说自家大人最近几日总是半夜还在书房,不许任何人靠近,有一回他半夜起来如厕,路过书房时,偶然看到书房里有个陌生的身影,那身影看着不像是本地人,身形颇为高大,而且鬼鬼祟祟的,手里好像还拿着些信件模样的东西。当时他好奇多看了几眼,结果被大人发现了,狠狠呵斥了他一顿,吓得他再也不敢多瞧了。
暗卫们觉得此事必有蹊跷,赶忙将这个消息回报给了太子。太子听闻后,觉得那陌生身影很可能与陷害李将军的信件有着密切关联,当下决定让暗卫继续盯着,一定要想办法查清那陌生身影的身份以及他的行踪。
在进一步的调查中,李之悦偶然得知那位王大人近日频繁出入京城的一家古玩店,行为甚是可疑。她心中一动,觉得这或许是个不容忽视的线索,便立刻将此事告知了太子。太子听闻后,当机立断,命令暗卫去密切监视那家古玩店,看看能不能从中发现什么关键的端倪。
暗卫们领命后,纷纷乔装改扮,日夜守在古玩店附近。那古玩店平日里客人不算多,可王大人几乎每隔几日便会前去,而且每次去都是行色匆匆,进去后便径直走向后院,往往一待就是许久才出来。
终于,经过几日的耐心蹲守,暗卫们发现王大人又一次来到了古玩店,这次他进入店中后,依旧像往常一样直接进了后院的一间密室,许久都未现身。
暗卫们觉得此事大有文章,趁着夜色渐深,守卫稍有松懈之际,他们施展轻功,巧妙地避开巡逻的守卫,悄悄潜入了后院。他们小心翼翼地靠近那间密室,透过门缝朝里看去,只见那位王大人正与一个身着黑衣、面容冷峻的男子交谈着什么。那男子看上去不像是本地人,身上隐隐透着一股肃杀之气,眼神中透着一股狠厉与狡黠,让人望而生畏。
只听那王大人压低声音说道:“这次李将军被抓,多亏了您这边提供的那些信件,那上面的内容做得精妙绝伦,任谁看了都会深信不疑李将军通敌叛国呀,只是那太子似乎察觉到了不对劲,已经开始派人调查了,咱们可得小心谨慎些啊。”
黑衣男子冷笑一声,声音冰冷刺骨,说道:“哼,怕什么,只要他们找不到证据证明信件是伪造的,李将军就翻不了身,到时候咱们再按计划行事,太子那位置迟早是咱们的。那太子如今在朝堂上本就树敌不少,只要咱们再添把火,让皇上对他彻底失去信任,扶持咱们的人上位,这荣华富贵可就都到手了呀。”
暗卫们听到这里,心中大喜过望,终于找到了关键证据,他们赶忙将两人的对话内容一字不漏地记在心里,又小心翼翼地退了出来,不敢有丝毫耽搁,马不停蹄地赶回东宫向太子和李之悦复命。
太子和李之悦得知这个消息后,原本紧皱的眉头终于稍稍舒展了些,心中燃起了希望的火苗,他们深知只要能证明信件是伪造的,再揭露这位王大人与敌国之人勾结的阴谋,就能解救李将军,同时也能给惠妃等人的势力予以沉重一击。
当下,太子不敢有丝毫懈怠,立刻带着暗卫以及整理好的相关证据进宫面圣,将此事一五一十、详详细细地禀报给了皇帝。皇帝听闻后,龙颜大怒,猛地一拍龙椅的扶手,怒喝道:“好你个王大人,竟敢勾结外敌,陷害忠良,妄图扰乱朝堂,朕平日里竟是错看了你,真是罪不可赦!来人啊,即刻去将那王大人革职查办,把他给朕押进宫来,朕要亲自审问他,还有那些参与陷害李将军的一干人等,一个都不许放过,统统都要受到应有的惩罚,绝不姑息!”
随着皇帝的旨意下达,宫中侍卫迅速出动,如狼似虎般朝着王大人的府邸以及那些涉案人员的住所奔去。此时的王大人还在府中做着自己的春秋大梦,幻想着扳倒太子,扶持自己人上位后能尽享的荣华富贵,却全然没想到太子这么早就能找到证据,将他的阴谋彻底揭露了出来。
当侍卫们冲入他的府邸,宣读圣旨要将他捉拿归案时,王大人吓得双腿一软,瘫倒在地,脸色惨白如纸,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滚而落,嘴里还念叨着:“怎么可能,怎么会这么快就被发现了,这……这不可能啊……”可任凭他如何挣扎求饶,侍卫们依旧毫不留情地将他押走了。
经过一番严格且细致的审查,在太子等人提供的诸多铁证面前,最终证实了那些信件确实是伪造的,那位王大人与敌国勾结的阴谋也被完完全全地揭露了出来。参与此事的其他一些官员,有的是被利益所诱惑,有的则是被威逼无奈,但无论出于何种原因,他们都无法逃脱应有的惩处。
李将军终于洗清了冤屈,被从狱中释放出来。李之悦得知这个消息后,喜极而泣,赶忙与太子一同前去迎接父亲。当看到父亲那略显憔悴却依旧坚毅的面容时,李之悦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扑到父亲怀里放声大哭起来,边哭边说道:“父亲,您受苦了,女儿以为……以为再也见不到您了,谢天谢地,您终于平安无事了,真的太好了……”
李将军轻轻拍着女儿的后背,眼中也闪着泪花,感慨万千地说道:“傻孩子,别哭了,为父这不是好好的嘛,多亏了太子殿下费心费力地调查,若不是殿下鼎力相助,为父这冤屈怕是难以洗清了呀。”
说着,李将军看向太子,抱拳对太子行了个大礼,言辞恳切地说道:“多谢殿下出手相助,老夫这条命算是捡回来了,日后定当更加尽心辅佐殿下,以报今日之恩,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太子赶忙上前扶起李将军,真诚地说道:“李将军言重了,您本就是忠良之士,遭人陷害本太子自当全力营救,如今真相大白,也是将军福大命大,往后咱们还要一起守护这朝堂的安稳呀。”
一家人团聚,这本该是令人欣喜万分的场景,可李之悦心里清楚,经过这次惊心动魄的事件,朝堂局势依旧暗流涌动,那些反对势力绝不会就此善罢甘休,他们还需时刻保持警惕,严阵以待,以应对接下来可能出现的各种危机。